分享

他比康熙还猛,14岁除掉权臣,降服五十国,可惜只活了27岁

 ThinkfunQd 2018-01-21

康熙皇帝少年老成,十六岁除掉权臣鳌拜的辉煌往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甚至于,如今的辫子戏,为了烘托康熙的雄才大略,不惜将鳌拜渲染一位权倾天下的猛将,似乎天下人都唯鳌拜马首是瞻,鳌拜要称王称帝易如反掌,而康熙能除掉这么一位牛人,实在了不起。

其实,明清时期皇权高度集中,且不说鳌拜只是康熙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即便他是独一无二的权臣,在皇帝眼中也不过是一奴才。康熙要除掉他,只要具有足够的魄力,抓住其把柄,突然出击,难度指数和风险指数都不大。即便失败,鳌拜也不敢拿康熙怎样。

然而,在臣权颇大的汉朝,则截然不同。汉朝君与臣是合作关系,或者说雇佣关系(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强大的员工完全可以欺压老板,甚至侵夺老板的财产。如汉朝外戚王莽,便取汉朝而代之,建立新朝。忠诚如霍光,也可以随意废黜皇帝,如他废昌邑王刘贺立汉宣帝刘询。混蛋如梁冀,则视皇帝的性命如草芥,如他毒死汉质帝。

所以,汉朝的皇帝若想除掉权臣,其难度远超于清朝。然而,东汉时期有一位皇帝,却年仅14岁便除掉权臣。

此皇帝即汉和帝刘肇。刘肇10岁登基,由于年幼无法理政,朝政有养母窦太后掌控,窦太后之兄窦宪因而得势,逐渐成为东汉炙手可热的权臣。

窦宪的权势之大,远非鳌拜可比,早在汉和帝之父汉章帝时期,他就敢抢夺汉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庄园,那时窦太后还只是皇后。当窦太后成为临朝称制的女主后,窦宪作为他的哥哥,其权势可想而知。窦宪为了报父仇,擅杀朝廷大臣。因为记恨,他连皇室宗亲也杀。

不过,人品上窦宪虽是一混蛋,但军事上,也是位不折不扣的牛人。窦宪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即率领汉军北伐,攻下北伐匈奴,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招降二十余万人,北匈奴从此灭亡,一部分迁徙内陆,一部分逃到欧洲,拿欧洲人发泄。

立功异域后,窦宪更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面对这样一位飞扬跋扈却又功勋卓著的权臣,汉和帝倍感压迫,他不能一辈子生活在窦宪的阴影下,于是决定除掉窦宪。

可是,窦宪权倾朝野,满朝上下都是窦氏党羽,汉和帝实在无人可用。永元四年(92年),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无奈之下,只好与宦官郑众合谋,诏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向窦氏一族发起突袭。窦宪被汉和帝杀得措手不及,窦氏一族全部落网。

是啊,谁能想到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强大的魄力?汉和帝最终表现出了难得的慈悲,没有杀窦宪,但派人严格监控窦宪的生活。不过,考虑到窦宪死灰复燃,于是又将他赐死。

除掉窦宪后,汉和帝正式掌权,窦太后被迫退居深宫。汉和帝为人,老成持重,英明果决,励精图治,体恤百姓,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永元之治。他在位时期,东汉帝国空前强盛,国内繁荣,国外硬气,降服五十国(汉和帝派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降服西域五十国),户籍人口多达5325万。

可惜,汉和帝寿命太短,只活了27岁。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驾崩于洛阳章德前殿。汉和帝死后,其子刘隆即位,刘隆是个刚出生100多天的婴儿,东汉不幸又陷入外戚当政的泥沼。其后反反复复,终至于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