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楷书学习与创作的困境 一直在思考楷书在当代书法展览中的三个疑惑: (一)为什么书法展览行草居十之八而楷仅局促其一,而且基本上都是小楷,蝇头小字,除排列整齐划一外,基本上可视性甚差即在展厅中严重缺乏视觉美感一一小楷适合案头赏玩,但不适合"作壁上观"。 (二)更有问题的是,我们从小学习写毛笔字,颜柳欧赵是必备的范本经典,古代四大书法家的传世名作,被后世奉为无上经典。但一到展览评审与投稿时,却绝无有颜柳欧(赵亦极其稀见)的身影。 (三)教育部近年提倡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本意甚好。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书法艺术等同于写字,两者之间并无差别。 《西泠印社开发摹古印谱系列》 陈振濂 书 《大学书法导论》 陈振濂 书 综合上述三条,我们应该感觉到,当下中国书坛的"楷书观"显然是发生了大问题。贯穿于其中的观念是:写楷字是基本文化技能,是应用需要;是启蒙入门阶段的文化学习内容,是最大众的人人得而为之的。那么若有人持着写毛笔字的启蒙水平(那怕是点画正确形态端严一丝不苟)的颜柳欧赵式恭楷"作品"来要求参加全国级、省级、市级的书法艺术展览,并为得不到重视无法入选而愤愤不平时,其实恰恰忘记了前者习字是文化技能应用训练,而后者书法则是艺术审美表现训练,虽然行为同是书写,但其性质、目标不可以道里计。 《世人捧傅山》 陈振濂 书 二、楷书是基础? 颜柳欧赵或者还有各种楷书,只能是基础技能练习吗?其实,站在基础技能的立场上看它,只能是基础;但如果站在艺术表达的立场上看它,它就可能是创作作品。关键在于你的阐释立场是哪一种。 魏碑本来就不是庙堂正脉,过去也没有人关注它,但正因没有历史传统的包袱负担,却可以无拘无束,放任恣肆,听凭瑰丽的想象驰骋纵横,为自己争得一个"艺术化运动"的高扬旗帜,内容之丰富、技法之琳琅、流派之多姿、形式之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而唐楷之丰富多彩本来更在魏碑之上,又经历代千数百人的不断解读,若论艺术的藴藏量之丰厚博大,自不待言。唐楷中颜真卿一人尚且如此,再涉于欧、涉于虞、涉于薛、涉于徐、涉于柳,该有多少"艺术化"的拓展空间? 《书法创新实践浙江样板》 陈振濂 书 《楷法表现新思维》 陈振濂 书 三、"楷""法""表现"解题 研究"楷法表现",首先要建立几个观念基点。 (一)"楷" 从概念上说,"楷"是一种书体的规定。主要是指正楷,又称正书、真书。楷书的成立,首先依赖于汉字的成立:汉字即是楷字。当然,楷有大、小之分,榜书巨楷、大字楷书、蝇头小楷,皆在其例。 (二)"法" "楷法"术语中,"法"占据非常突出的地位。
《杜忠诰》 陈振濂 书 (三)"表现" 倘若我们換一个角度,不再视"楷书为基础",而是与魏碑与篆隶草作同等观,强调以"艺术表现"作为唐楷包括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书法学习与创作的新命题新重点,大幅提升它的审美与艺术含量而不仅仅是写字技法的恒定内容,更以书法艺术的丰富表现力、想象力而不是固定的字法笔划规范正误来理解唐楷经典、判断优劣,即如上举唐楷中颜真卿传世十几种法帖的千姿百态,在"基础"论者看来,是应该有一个大致上笼统的"颜体"名号在统辖十数种颜书不同表现风格,代表唐楷技法学习的一般规范。 但在新的"表现"论者看来,则正相反:是在已有的一个笼统的颜体中,根据十数种颜真卿传世古典名碑法帖进行细致区分,找出十几种不同风貌的"颜楷",化身千百,千姿百态、变化万方,令人眼花暸乱。前者是从丰富多样出发取来固定成一个"基础"面貌,显示它的规则,是传统的立场。后者是找出异样风彩千姿百态的颜真卿,是告诉大家其实颜真卿不是一个固定的刻板模式,而是有十数种可能的"表现"与解读方式并且已经有了明确范本一一其实,世上并无一个笼统含糊的"颜体","颜体"是表现为十几个具体的个性独具各不相同的颜氏法典群共同构成的,不了解它们的差别,就不可能掌握颜真卿的精髓所在。 《十届文代会》 陈振濂 书 《符篆》 陈振濂 书 四、从 "写字的楷书"到 "艺术的楷书" 魏碑的"表现"已经通过"魏碑艺术化运动"的四年实践,有了个大致的轮廓。而唐楷部分的"楷法表现",应该如何实施? 只要以一种艺术的立场去观照它,我们就会找到无穷无尽的源泉。第一,是从经典法帖出发,不断寻绎唐楷的艺术构成元素并从造型上加以重新定位、对比。是演化、推衍、借势、生发⋯⋯⋯寻找它的各种可能的形式语汇与技法语汇。第二,是从书法创作的终端一一"展厅文化"与展示效果出发,研究唐楷如何才能在有丰厚精神内涵的同时,具备出众的视觉形式展现效果。它们肯定不是"基础"练习的概念,而是各层面各角度的艺术美领悟、解读、演绎、阐释、表现的新作派。 《书法新时代》 陈振濂 书 ![]() 《古籍述緣》 陈振濂 书 我们设立了几个大致的框架性内容。
![]() 《鲍翁士杰》 陈振濂 书 二,以颜体临习为出发点,进行"内外双修"式的"楷法表现"训练。
![]() 《创意思维》 陈振濂 书 ![]() 《论坛意识之述》 陈振濂 书 三,讲究教学法,把写字技法练习转换为书法艺术的能力训练。以80年代末获奖的"大学书法教学法"中[构成训练法]与[体验训练法]为基本操作路径,编出相适应的训练程序,使"楷法表现"作为一个创新项目,拥有无可争议的科学精神与理性特征。做到言必有据、动必有则。目前我们在教学上已经归纳出几条方便领悟的比喻,亦可视为"楷法表现"实践时的要领: ![]() 《明清篆刻》 陈振濂 书 1,看字是字一一看字不是字一一看字还是字。
![]() 《西泠艺丛社刊会议》 陈振濂 书 2,关于"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
![]() 《嘉德上海展》 陈振濂 书 3,建筑师的空间构造,舞蹈家的动作连贯。
![]() 《十次全国文代会》 陈振濂 书 ![]() 《书法多以抄录古诗文为风尚》 陈振濂 书 "楷书是基础",但楷书更可以是一个艺术表现的对象与载体。过去我们只习惯于第一种理解;现在观念改变了,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地发挥主体创造性,完整、丰富地去掌握第二种理解,并因此创造出一个楷书书法创作的历史新纪元。 (本文有删减) ![]() 《农匠》 陈振濂 书 更多作品 ![]() 《收藏鉴定学刊》 陈振濂 书 ![]() 《近人诗集》 陈振濂 书 ![]() 《饶宗颐学术文献库》 陈振濂 书 ![]() 《二零一六年》 陈振濂 书 ![]() 《徐三庚展》 陈振濂 书 ![]() 《河图洛书》 陈振濂 书 ![]() 《近现代书法》 陈振濂 书 ![]() 《千唐志斋藏》 陈振濂 书 ![]() 《萩信雄先生》 陈振濂 书 ![]() 《魏晋西域》 陈振濂 书 ![]() 《文艺学习》 陈振濂 书 ![]() 《拓片技巧讲》 陈振濂 书 ![]() 《建国后书法》 陈振濂 书 ![]() 《阎大海盛世》 陈振濂 书 陈振濂艺术简介 ![]() 陈振濂 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艺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美院书法系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 同时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 专攻书画篆刻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有63种。内容涉及古典诗歌、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各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 2007年被评为年度书画十大影响力人物。2009年,以书法篆刻的综合影响力,荣获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首个书法篆刻类项艺术家大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3年被书法报等专业媒体评为十大年度书法人物。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 ◆乐山·乐水——郑则评 郑幼林 陈为新 金辉淮安半岛寿山石雕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