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16)

 爱雅阁 2018-01-22

 (一八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卖酒者传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 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数也

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原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入,具告沛公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2)吾侪保甲贷乙金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5)尽取所偿负还之                 

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1 3 4  B.2 5 6   C1 3 5   D.2 4 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译文: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译文: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2、答案  D解析  A项“为”: 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译作“呢”。B项“所”:所+动词=名词,

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C项“之”:代词,这样。D项“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

3、答案  C解析  2)不是卖酒者的行为。(4)是客人抱怨的话。

4、答案  B解析  “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错了。应该是有前提“如果被起诉”。

5、(1)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解析  各小题的采分点:(1)“名”活用,“饮啖”;(2)短语“大会戚友”,“沐棺更衣”;(3)“匪唯……抑亦”

【参考译文】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能够休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译者注: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这里意译为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他后面的方术之士判定会死的从第八个人算起,都如期死了,而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一九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①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唔为尔新其糯。”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千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乎渔,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2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乃易其敝衣                       敝:破旧

B.女角遽反                         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陈述事实

D.至社卒叛时,将发以嶦军           发:发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泣下霑矜 ,与武诀去

B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D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B曾其肉,味倍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女守庭

D女用其言,金及衣食随欲而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 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挺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于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竞不知所从来。

 

参考答案:

1  D    2 A   3   D    4   C

5

1)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3)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一九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南宫生传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饮,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壮,见天下大乱       逮:等到、到

B.欲致生幕下          致:招揽

C.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谢:道谢

D.故人皆多生         多:称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衣冠慕之,争往迎候    之二虫又何知

B.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C.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  黟然黑者为星星

D.为请诸公间营具之       自令放为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藩府)欲致生幕下        B.为(南宫生)语古贤将事

C.其一尝遇生(与)客饮    D.皆倾身与(南宫生)相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B.作者表现南宫生的“气节”,引的事例很突出,叙述、描写生动、细腻,所以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C.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应该批判地对待。

D.南宫生壮年时见天下大乱,便发奋图强,想要建功立业,曾经北走中原,溯游江浙,同各路豪杰共商救国大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参考答案

1、答案  C解析  赔礼道歉

2、答案  B解析  介词,凭;A.代词,他/指示代词,这;C.然而/……的样子;D.介词,替/疑问词,呢

3答案  A解析  B.应是“其一军将”;C.应是“于”,原句是状语后置:其一尝遇生(于)客饮;D.应是“其”,指“无贵贱”之人。

4、答案  D解析  文中“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意思是“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跟随豪杰们图

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都不如意”,所以,南宫生并没有“北走中原”,也没有实现“同各

路豪杰共商救国大计”。

51)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贵贱,都弯着身子恭敬地跟他们交往。

2)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

【参考译文】

南宫生,是苏州人。身材高大,读书很多。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好击剑和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财物多,南宫生就用家中的财物供养宾客,并且和少年们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跟随豪杰们图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都不如意,就沿着长江往上走,到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山,渡过钱塘江,在太湖上游行过一通后归来。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来宾)的车一天有几十辆。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贵贱,都弯着身子恭敬地跟他们交往。有两个武官靠着有武力,很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说(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将要制服他。”即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说古代好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还在下面行礼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的地方。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饮酒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怒目而视南宫生并离开了。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交好。南宫生能以气节服人大多像这样。

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的过错。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跟人谈论,总是求胜,能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私下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有人到藩府说南宫生(如何推断军事胜败),(张士诚)想招致南宫生到藩府作幕客,没有办成,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靠巧妙的主意没有受到危害。家里虽然因为受人陷害的事穷了,但喜爱跟人结交仍然那样,有时赠送酒肉(给朋友),站着召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以娱乐。四方到苏州游玩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有贤德的,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德。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到公众之中去筹画办理,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超过了他们两人。

很长时间以后,渐渐地不愿意到外面活动了,就关闭家门少接待宾客。清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名书法家写的可以效法的字、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里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近于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常常作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安乐地过着朴素谦退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

南宫生姓宋,名克,家在南宫里,所以自己给自己取号为“南宫里”。

(一九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参考答案

1D(特立:独立,挺立,高高耸立)

2C(都是连词,表转折)

3A(杉树并非徐望圣所种)

4.(1)徐君(徐先生)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命名它为“直节”。

 (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吧!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一九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参考答案

1B【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2B【解析】②表现其妻之贤惠,④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⑥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3C【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4、(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我的喷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解析】(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所以”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一九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是岁,帝复以策书、玄,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

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英顺逸议而至。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河南张楷与英俱征,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臣光曰: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王者举逸民,扬仄陋,固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以徇世俗之耳目也。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礼以致之,屈体以下之,虚心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盖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荀子曰:“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木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木,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固辞疾笃                 坚决

B.强舆入殿,犹不能屈        本义为“车”,这里指用轿子抬

C.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       处理

D.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追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②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

B①怒万乘之主          ②若蝉之归明火也

C①英顺逸议而至        ②而子始以不訾之身

D①诏以为光禄大夫      ②故深藏以避之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皇帝诚心征召樊英的一组是(     

①乃为英设坛

②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

③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

④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

⑤举贤良、方正、有道⑥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一再征召樊英,任命他在朝廷担任官职,但樊英多次以重病为由推辞。

B.素与樊英要好的王逸写信劝他应征,还引用了很多古人的事例开导他,樊英听从了王逸的建议赴京应召。

C.樊英在应对皇上提问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谋略。与他同时被征召的张楷毫不留情当面指责他进退失据。

D.司马光指责张楷名不副实,认为张楷道德不足以尊主,智能不足以庇民,并且脾气特别大。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或 者 人 主耻 不 能  致 乃 至 诱 之 以高 位 胁 之 以 严 刑 使 彼 诚 君 子 邪 则 位 非 所 贪 刑 非 所 畏 终 不 可 得 而 致 也 可 致 者 皆 贪位 畏 刑 之 人 也 乌足 贵 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

 

②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

 

【参考答案】

1C(处:不出仕,隐退)

2AA.两处的“则”都表假设,那么,就。B.①结构助词,的;②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①表顺承;②表转折,却。D.①动词,任命;②连词,表目的,来,以便。)

3B(②是王逸给樊英写信的内容  ⑤是“公卿”所为。)

4D(司马光对张楷的指责没有表明态度,他也没有评价樊英。他在议论中借樊英一事提出君王用人要“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的观点。)

5.(1)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说明:①.断对两处得1分。①.当断未断或不当断的断了,每处扣05分。)

   2)①(樊英)年少就学问、品行优秀,闻名天下,隐居在壶山的南麓。(“陷”、“阳”各1分)

          ②没有人真正了解自己,正道又不能得以推行,那么,与奸佞之流共事就将伤害到自身。(“人莫己知”1分,“群邪共处”1分。)

【参考译文】

当初,南阳郡人樊英,年少就有学问,品行优秀,闻名天下,隐居在壶山的南麓。州郡官府曾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他都不应命。朝廷公卿大臣推荐他为贤良、方正、有道,他都不去。安帝赐策书征召他,他还是不去。同年,皇帝又用策书和黑色的缯帛十分礼敬地征诏他,但他以病重为由坚决推辞。于是,诏书严厉责备州郡办事不力,州郡官员只好将樊英抬上车送他上路。樊英迫不得已,到了京城,又推说有病不肯起来。于是用轿子强行将他抬入殿上,而他仍然不肯屈从。皇帝就让他出去到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随后,皇帝又特地为樊英造坛设席,让公车令在前面引路,尚书陪同,赏赐小桌和手杖,用待老师的礼节款待樊英,向他询问朝廷大政得失,任命他为五官中郎将。几个月后,樊英又称病重,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光禄大夫,恩准他回老家养病,并让当地官府送谷米,每年依时节送牛和酒。樊英请求辞去职位,诏书晓告皇帝旨意,不予批准。

    樊英起初接受征诏时,大家认为他一定不会改变志向屈从。南郡人王逸平时和樊英很要好,所以特地写信给他,引用了许多古人的事来比喻开导,劝他接受朝廷的征召。樊英最终听从王逸的建议而前往京城就聘。然而后来他在应对皇上的提问时,却没有新奇的计谋和深远的对策,谈到他的人因此感到失望。当初,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起应征,张楷对樊英说:“天下有两条道路,出仕与隐居。我以前认为您出仕能够辅佐当今天子,拯救天下百姓。然而您开始时以贵重无比的生命去激怒天子,等到您享受官爵俸禄后,又听不到您匡时救世的主张,这样做真是进退失据呀。”

    臣司马光说:古代的正人君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就退隐为民。退隐并不是君子所愿意的。然而他们深知,没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正道又不能得以推行,那么,与奸佞之流共事就将伤害到自身。所以深藏自己的才能,远远躲开他们。圣明的君主选用避世隐居的人和提拔出身卑微的人,原本是由于他们对国家有利,并非以此来迎合世俗的视听。因此,在道德上足够用来使君主尊敬,在智慧和才能上足够用来庇护百姓的人,就好比身穿粗布衣但怀揣美玉一样,深藏不售。那么,圣明的君主应该竭尽礼节来征聘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拜访他;谦虚地来请教他;克制自己来听从他的意见。这样,才能使恩泽普施于四方,功业流传到千古。圣明的君主用的是隐士逸民的治国方略,而非隐士逸民本身,注重的是实际效果,而不是徒求虚名。

    荀子说:“晚上用火光捕蝉,必须把火把燃亮,然后再摇动树枝就可以了。假如火光不亮,即使摇动树枝,也没有用处。现在,君王如能使德行英明,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于君王,正如蝉去投奔明亮的火光一样。”有些人主因贤才不应征而感到羞耻,于是用高位来引诱他,用严刑峻法来威胁他。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那么高位一定不是他贪念的,严刑一定不是他畏惧的,君主最终还是得不到他。君主能得到的,全都是些图谋高位贪生怕死的人,这又怎么值得尊敬呢?

(一九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卢承庆

卢承庆,字子馀,是幽州琢人。父赤松,为隋河东令,与高祖雅故。闻兵兴,迎见霍邑,拜行台兵部郎中。承庆美仪矩,博学而才,少袭爵。贞观初为秦州参军,入奏军事,太宗伟其辩,擢考功员外郎,累迁民部侍郎。帝问历代户版,承庆叙夏商至周隋增损曲折,引据该详,帝嗟赏。俄兼检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选,辞曰:“选事在尚书,臣掌之,为出位。”帝不许曰:“朕信卿,卿何不自信?”历雍州别驾、尚书左丞,高宗永徽时,坐事贬简州司马,阅岁改洪州长史。帝将幸汝汤泉,故拜汝州刺史。显庆四年,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坐调非法,免。俄拜润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临终诫其子曰:“死生至理,犹朝有暮。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葬勿卜日,器用陶漆,棺而木椁,坟高可识,碑志著官号年月,无用虚文。”赠幽州都督,谥曰定。初,承庆典选校百官,有一官督漕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承庆嘉之,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新唐书·卢承庆传》)

李笠翁曰:“卢承庆之屡易判语,乃出于怜才热肠,然心可佳,而事不可法,虑开后世展转之门也。凡有自通贿赂而易下考为中、中考为上者,皆曰:“我欲为卢承庆耳。”是知公者即私之门,利者即弊之窦也。无论私弊不可为,即示公兴利之事,亦不得擅创于成法之外耳。

(——清·李渔《笠翁别集》)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高祖雅故              雅故:故交,旧友       

B.承庆美仪矩              仪矩:仪表容态

C.引据该详,帝嗟赏        该详:应该详细   

D.承庆重其雅量            雅量:宽洪的气度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承庆美仪矩,博学而才

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  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D.  卢承庆之屡易判语,乃出于怜才热肠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卢承庆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

①入奏军事,太宗伟其辩

②承庆叙夏商至周隋增损曲折,引据该详

③辞曰:“选事在尚书,臣掌之,为出位。”

④帝将幸汝汤泉,故拜汝州刺史

⑤吾死敛以常服,晦朔无荐牲

⑥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承庆的父亲原是隋朝县令,听说唐高祖兴兵反隋,在霍邑迎见,拜为行台兵部郎中。卢承庆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B.卢承庆任秦州参军时,入朝奏报军事情况,很善于言辞,受到太宗赏识,不久就被提拔为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员的选拔。

C.卢承庆对生死看得很透,临死告诫儿子,他死后丧事从俭,墓志只要写明所任官职生卒年月即可,不要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

D.卢承庆在掌管考核官员时,有一个督漕运的官员,因风失米,他先评定那人等级是中下,后来看那人有雅量,又批注说:“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评为中中等。”最后改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等。”

5.下面对李渔一段话的认识、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认为卢承庆本心是好的,是为了爱惜人才,这一点与《新唐书》作者认识是一致的。

B.以文学家深邃的目光评价卢承庆的做法会对后世产生很大弊端,为辗转拉关系,请托贿赂找到借口。

C.借卢承庆屡改考语的事,说明定下的规矩不能随便突破、更改。这又说明李渔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D.启示后世人士做事必须按照法规,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即使好心也可能成为弊端。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能著人善,类此。

译文:                                                                 

(2)无论私弊不可为,即示公兴利之事,亦不得擅创于成法之外耳。

译文:                                                                

 

参考答案:

1.C(“该”通“赅”,“该详”即完备详细。)

2.D(两“之”字都是取消独立性;A.“而”一为并列,一为转折;B.“以”一为“用什么身份”,一为“拿”“其”;C.一为“那”,一为“他的”。)

3.C(③表现他的谦虚、不越权,⑤表现他的通达节俭,⑥表现他爱惜人才,这都属于品德高尚;①②表现他有才干,④只说明皇上信任他,都不属于品德范畴。)

4.D(“非力所及”的意思是说该官员“因风失米”是天灾造成的,不是他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本项理解有误。)

5.C(说李渔是保守主义者,不正确。)

6.(1)他能表彰别人的优点,大多像这样。

(2)不必说徇私舞弊的事情不能做,即使是为大众兴办有利的事业,也不能在规定的法制之外随便动手啊。

 参考译文:

卢承庆,字子馀,是幽州琢县人。其父名赤松,曾做过隋朝的河东县令,与唐高祖李渊是故交。卢赤松听说高祖兴兵反隋,在霍邑迎见(高祖),拜官为行台兵部郎中。卢承庆容貌俊美,仪态大方,学识渊博而有才能,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唐太宗贞观初年,卢承庆任秦州参军时,入朝奏报军事情况,太宗因为他辩才杰出,提升为考功员外郎,又数次升迁至民部侍郎。太宗问起历朝的户籍情况,卢承庆完整叙述了从夏商到周隋间各个朝代这方面的增损情况,其中变化曲折,但他引经据典,所知甚详,太宗不由感叹且赞赏他。不久兼任了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员的选拔,卢承庆辞让说:“官员选拔是尚书的事情,如由我掌管,将超出我的职位权限。”太宗不允许他推辞,说:“朕()相信你,你有什么不能相信自己的?”又任过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官职,唐高宗永徽年间,因事获罪被贬为简州司马,一年后改升洪州长史。高宗要临驾汝汤泉,所以又拜卢承庆为汝州刺史。显庆(年号)第四年,为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职)。又因不合规定而被罢免。不久被拜为润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辞官归居。卢承庆临终前告诫儿子说:“生死是人生的常理,就像有清晨就有黄昏一样。我死后用平常的服饰装殓,初一、十五不要杀牲祭奠,下葬时也不用占卜吉日,用陶器陪葬就行了。棺材就用木制的,坟墓高到可以辨认(即可),墓志上只要写明所任官职、生卒年月,不用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卢承庆死后官加幽州都督,谥名为“定”。当初,卢承庆掌管选拔考校百官,有一名督漕运的官员因遇大风而损失遭运米粮,卢承庆考定为:“督漕运却损失粮食,评为中下级。”那人脸色自若,不辩解就退去了。卢承庆欣赏那人有宽洪的气度,改批注为:“天灾不是凭借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评为中中级。”那人仍既没有高兴的神采,又没有惭愧的言词。卢承庆对他很嘉许,又改批注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级。”卢承庆能表彰别人的优点,大多像这样。

李渔说:“卢承庆之所以几次更改考评,是出于怜惜人才的好意,但他的心意虽值得嘉奖,行为却不可以效仿,考虑到恐怕会让后世人大开反复无常的风气。凡是那些因为受贿而改‘下级’为‘中级’、‘中级’为‘上级’的人都会说:‘我打算做卢承庆罢了。’这就是改公案为私利之门了,而私利正是循私舞弊的根结所在。不必说循私舞弊的事情不能做,即使是为大众兴办有利的事业,也不能在规定的法制之外随便动手啊。”

(一九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卢钧 字 子 和 , 系 出 范 阳 , 徙 京 兆 蓝 田 。举 进 士 中 第 , 以 拔 萃 补 秘 书 正 字 。从 裴 度 为 太 原 观 察 支 使, 迁 监 察 御 史 , 争 宋 申 锡 狱 知 名 。迁 给事 中 , 有 大 诏 令 , 必 反 覆 省 审 , 驳 奏 无 私 。 拜 华 州 刺 史。 关 辅 驿 马 疲 耗 , 钧 为 市 健 马 , 率 三 岁一 易 , 自 是 无 乏 事 。

擢 岭 南 节 度 使 。 海 道 商 舶 始 至 , 异 时 帅府 争 先 往, 贱 售 其 珍 , 钧一 不 取 , 时 称  廉 。专 以 清 静 治 。贞 元 后 流 放 衣 冠 , 其 子姓 穷 弱 不 能 自 还 者 , 为 营 棺  还 葬 , 有 疾 若 丧 则 经 给 医 药 、 殡 敛 , 孤 女 稚 儿 , 为 立 夫家 , 以 奉 禀 资 助 , 凡 数 百 家 。 南 方 服 其 德 , 不 惩 而 化 。 又 除 采 金 税 。华 、 蛮 数 千 走 阙 下 , 请 为钧 生 立 祠 ,刻 石 颂 德 , 钧 固 辞 。 以 户 部 侍 郎 召 判 户 部 。

     俄而 兴 士 五 千 戍 代 北 , 钧 坐 城 门 劳 遣 , 帷 家 人 以 观 。 戍 卒 骄 , 顾 家 属 不 欲 去, 酒 酣 , 反 攻 城 , 迫大 将 李 文 矩 为 帅 , 钧 仓 卒 奔 潞 城 。 文 矩 投 地 僵 卧 , 稍 谕 叛 者 ,众 乃 悔 服 ,即 相 与 谢 钧 , 迎 还 府, 斩 首 恶 乃 定 。 诏 趣 戍 者 行 , 密 使 尽 戮 之 。 钧 请 徐 乘 其 变 , 而 使 者 不 发, 须 报 。 时 戍 人 已 去 潞一 舍 , 钧 选 牙 卒 五 百 , 壮 骑 百 , 以 骑 载 兵 夜 趋 , 迟 明 至 太 平 驿 , 尽 斩之 。 即 拜 检 校 尚 书 左 仆 射。

      大 中 九 年 , 召为 左 仆 射 。 钧 宿 齿, 数 外 迁 , 而 后 来 多 至 宰 相 。 始 被 召 , 自 以 当 辅 政 , 既 失 志 , 故 内 怨 望, 数移 病 不 事 事 , 遨 游 林 墅 , 累 日 一 还 。懿 宗 初 , 复 节 度 宣 武 , 辞 不 拜 , 以 太 保 致 仕 。

 钧 与 人 交 , 始若 澹 薄 , 既 久 乃 益固 。 所 居 官 必 有 绩 , 大 抵 根 仁 恕 至 诚 而 施 于 事 。 玩 服 不 为 鲜 明 , 位 将 相, 没而 无 赢 财 。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惩而化            惩:责罚,处罚  

B.戍卒骄                   骄:骄傲

C.诏趣戍者行       趣:催促        

D.钧请徐乘其变    徐:慢慢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卢钧澹薄廉洁的一项()

              私 

②贱        

③请      ,刻       

④稍    ,众         

⑤遨        

⑥位  相,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钧所担任的官职必定要做出成绩来,解决驿马疲耗问题,为地方减免税收,包括处理戍卒反叛,样样都能做得很出色,受到好评。

B.卢钧为人“仁恕至诚”对那些被朝廷流放官员中穷弱的“子姓”,他能慷慨解囊,给予资助,这样“仁恕”执政的结果是“不惩而化”。

C.卢钧在处理反叛“戍卒”的问题上,根据皇上的旨意,“徐乘其变”,最终“尽斩之”,这说明他在“仁恕”外,也有刚毅而毫不留情的一面。

D.卢钧多次担任地方官职,开始被朝廷召回时,自认为当“辅政”。在未能如愿之后,对朝廷任命的地方节度使不接受,只接受在京城的“太保”一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钧 事。

译文:                                                                

2)孤女稚儿,为立夫家,以奉禀资助, 凡数百家。

译文:                                                                

3)既失志,故内怨望,数移病不事事。   

译文:

 

参考答案                                                              

1B(骄,放纵)

2C(第①句说卢钧办事公正认真;第④句写反叛者的悔悟道歉;第⑤句说的是卢钧失意时的举动。)

3D(“只接受在京城的‘太保’一职”有误,“致仕”指的是官员退休。)

4.(1)卢钧替他们买健壮的马,大抵三年一换,从此再也没有出现马儿疲乏的事。(得分点:市,买;率,大抵,大概;易,换。每点1分。)

2)对孤女和儿女幼小的家庭,用自己的钱粮(俸禄)资助他们,共帮助有几百家。  (得分点:为立夫家:替他们找到婆家;以,用;奉禀,钱粮或“俸禄”。每点1分。)

3)失志以后,因而内心埋怨,多次推脱有病不做事情。(得分点:既,已经,或……以后;望,同怨,埋怨,责怪;“不事事”,前一个“事”活用作动词,做。每点1分)

(一九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卫灵公昼寝而起,志气益衰,使人驰召勇士公孙,道遭行人卜商①。卜商曰:“何趋之疾也?”对曰:“公昼寝而起,使我召勇士公孙。”子夏曰:“微,而勇若者可乎?”御者曰:“可。”子夏曰:“载我而反。”至,君曰:“使子召勇士,何为召儒?”使者曰:“行人曰:‘微,而勇若者可乎?’臣曰:‘可。’即载与来。”君曰:“诺。延先生上,趣召公孙。”俄而至,入门杖剑疾呼曰:“商下!我存若头。”子夏顾叱之曰:“咄!内剑。吾将与若言勇。”于是君令内剑而上。子夏曰:“来!吾尝与子从君而西见赵简子,简子披发杖矛而见我君。我从十三行之后,趋而进曰:‘诸候相见,不宜不朝服。君不朝服,行人卜商将以劲血溅君之服矣。’使反朝服而见吾君者,子耶我耶?”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一矣。又与子从君而东至阿,遭齐君重②而坐,吾君单而坐,我从十三行之后,趋而进曰:‘礼,诸侯相见,不宜相临以庶’揄其一而去之者,子耶我耶?” 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二矣。又与子从君于囿中,于是两特肩③逐我君,拔矛下格而还之者,子耶我耶?” 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三矣。所贵为士者,上不摄万乘,下不敢敖乎匹夫;外立节矜而敌不侵扰,内禁残害而君不危殆,是士之所长而君子之所致贵也。若夫以长掩短,以众暴寡,凌轹无罪之民,而成威于闾巷之间者,是士之甚毒而君子之所致恶也,众之所诛锄也。诗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夫何以论勇于人主之前哉?”于是灵公避席抑手曰:“寡人虽不敏,请从先生之勇。”诗曰:“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卜先生之谓也。

                                (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   ①卜商: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孔子学生

yīn):车上的垫褥

③特肩:泛指三四岁的野兽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趋之疾也                                           疾:病

B.微悁,而勇若悁者可乎                       微:(如果)没有

C.于是君令悁内剑而上                           内:收起

D.上不摄万乘                                           摄:畏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将与若言勇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不宜相临以庶                         皆以美于徐公

C.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秦以需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D.下不敢游乎匹夫                            恢恢乎其于游艺机忍必有余地矣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又与子从君于囿中              B.使(之)反朝服而见吾君者

C.(此)是士之所长而君子所致贵也     D.(臣)即载与(之)来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了夏所赞赏的“勇”的一组是(   

①以众暴寡,凌轹无罪之民,而成威于闾巷之间

②上不摄万乘,下不敢敖乎匹夫

③入门杖剑疾呼曰:“商下!我存若头。”

④简子披发杖矛而见我君

⑤外立节矜而敌不侵扰,内禁残害而君不危殆

⑥两特肩逐我君,拔矛下格而还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5.下列语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子夏是位儒雅之士,但他用一系列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自己比公孙悁勇。

B.一次子夏陪卫灵公出游,他以高超的武艺格杀了猛兽,而公孙悁却被猛兽打败,这

充分证明前者比后者勇武。

C.子夏随卫灵公到东阿,遇到齐国国君垫着两层车褥坐着,子夏当面指出其失礼之处,

以非凡的勇气捍卫了本国的尊严。

D.子夏所言之“勇”,其实质是一种大无畏的正义感和不畏强暴的精神,这得到了卫

灵公的由衷赞赏。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直横线的部分断句,翻译短文双横线的部分,并说出短文给你的启示。

华 歆 王 朗俱 乘 船 避 难 有 一 人 欲 依 附 歆 辄 难 之 朗 曰 幸 尚 宽 何为 不 可 后 贼 追 至 王 欲 舍 所 携 人 歆 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忆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B

6、断句:华  /   /       /   /  /   / 何为   /   /      /  

参考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秋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翻译评分标准:3个采分点“自托”、“急”、“相”一点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1分)

启示:示例①做好事要量力而行  示例②帮人帮到底 示例③不能仅凭一件事对人妄下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卫灵公白天睡觉,起来后精神更加不振,派人赶快驾车召勇士公孙来。赶车的人在路上遇见外交官卜商。卜商说:“为什么驾车走得这样快?”赶车的人回答说:“国君白天睡觉起来要我去唤勇士公孙来。”子夏说:“没有公孙,有像公孙一样勇士敢人的人可以号?”赶车人说L:“可以。”子夏说:“那就带我坐车回去吧。”到了朝廷,国君说:“派你去唤勇士来,为什么找了个儒生来?”派去的人说:“行人说:‘没有公孙,机时有像公孙一样勇士的人可以吗?’我说:‘可以。’”就带他坐车回来了。”国君说:“好,请先生进来。赶快去叫公孙来。”一会儿公孙到了,他进门就手持利剑大呼:“卜商下来,我留着的人头。”子夏回过头呵斥说:“咳!把你的剑收起来。我要和你讨论什么是勇士。”于是国君命令公孙收起剑到堂上来。子夏说:“你过来。我曾经和你一起随主上到西方去见赵简子。赵简子披头散发、手持长矛来见我们国君。我从十三行后快步上去说,:‘诸侯相见,不应该不穿朝服。您若不穿朝服,行人卜商把脖子里的血溅到您的衣服上,’让他回去换上朝服来见我们国君的,是您呢还是我呢?”公孙说:“是您”子夏说:“您的勇士比不上我,这是第一条。我又曾和您一起跟随国君向东到东阿,遇到齐国国君垫着两层车褥坐着,而我们国君却只垫一层车褥坐着。我从十三行之后快步跑上前说:‘诸侯相见,不应该以富者的姿态居高临下。’拉出他一个坐褥予以取消的,是您呢不是我呢?”公孙说:“是您。”子夏说:“您的勇敢比不我,这是第二条。我又曾和您一起随国君去园囿,两个野兽追逐我们国君,拔出长矛格斗、打退它们的,是您呢不是我呢?”公孙说:“是您。”子夏说:“您的勇敢比不上我,这是第三条。作为一个士人,可贵的地方是:上可以不怕帝王的权势,下不对一个半民百姓傲慢。对外树立气节和威严,使敌人不敢侵犯。对内禁止残害,使君王不受危险。这是士人们所肯定的,也是君子认可贵的。如果依仗身材高大欺压身材矮小的,依仗从多热衷众负人少势弱的,折磨无罪的人们,在民间大逞威风,这是士人所痛恨的,君子所压恶的,也是大家都要除掉的。《诗经》说:‘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那还凭什么在国君面前谈论勇敢呢!”于是灵公离开座位,垂着手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赞成先生对于勇的看法。”《诗经》说:“不侮鳏寡,不畏强御。”说得就是卜先生这样的人啊。

动,将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一九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卫绾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可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想,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次迁为中郎将                        次:依次

B.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属:能“嘱”

C.常让他将                          让:责备

D.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         相:辅佐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召上左右饮 B.而绾称病不行   

C.上以为廉     D.而君不任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绾称病不行                 B文帝且崩时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C上赐之剑           D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执其手而与之谋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 

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有功,常让他将 

③将河间兵击楚,有功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5.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醇厚谨慎。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孝景召请文帝左右近臣饮,卫绾借口生病推辞。

B.景帝即位后,一年多的时间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却一天比一天谨慎。景帝曾想赐给卫绾一把剑,被卫绾回绝,卫绾不与人争功。景帝认为他廉洁忠诚,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后来因为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

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业代替挑侯舍做了丞相,他在朝迁上奏事,但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不别有所议论,自从他开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

D.武帝即位后,丞相卫绾在景帝卧病时曾滥杀无辜而免去了官职。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使取六剑,剑尚盛 ,未尝服也。

译文:

2)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

译文:

 

参考答案

1C(让:推让)   

2C   

3DA而:转折连词;   B且:将,副词;    C之:第三人称代词    D①以:因为,介词;②以:用,介词)  

4A(③有战功;⑤因功而升迁;⑥被免官的原因)

5D(“滥杀无辜”错,见译文)

6.翻译见译文

参考译文:

建陵侯卫绾是代国大陵人。他因为擅长戏车超乘,被任命为宿卫侍从的郎官,用侍汉文帝,积功依次升迁为中郎将,他情性醇厚谨慎,没有其他的才能。孝景帝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召请皇上的左右近臣饮宴,卫绾却装病不去。文帝在临死的时候,嘱咐孝景帝说:“卫绾是位年辈尊而有德行的人,你要好好对待他。”到了文帝崩逝,景帝即位,有一年多,对于卫绾不加闻问,而卫绾一天比一天谨慎。

景帝驾幸上林苑,命令中朗将卫绾共乘一辆马车,随身护卫,景帝回去后卫绾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辆马车吗?”卫绾说:“微臣从一个戏车的士卒,侥幸得以因功依次升迁为中郎将,我自己不知是什么缘故。”皇上问道:“我做皇太子的时候召你来饮宴,你不肯来,为什么呢?”卫绾回答说;“真是罪该万死,不过那时实在是有病。”皇上赐他一把剑,他说:“先皇帝赐给臣的剑已有六把,臣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赏赐。”皇上说:“剑是人往往拿来送人或交易他物,难道惟独你保存至今吗?”卫绾说:“都还在。”皇上派人去取那六把剑,剑都还在剑鞘之中,不曾佩带过。中郎将所属的郎宫犯了过错,卫绾常常隐瞒他们的罪责;他又不和其他的中郎将争执。有了功劳,也往往让给其他中郎将。皇上认为他廉洁忠诚,其实没有害人的歹心肠,于是任命他为河间王的太傅。吴楚七国造反的时候,皇上任命卫绾为将军,率领河间的军队去讨伐叛军,他颇有功劳。被任命为中尉。过了三年,卫绾又因军功,在孝景前六年中,被封为建陵侯。

次年,即孝景前七年,皇上废太子荣为临江王,诛杀太子之舅栗卿等外家亲属。皇上因为卫绾是位年高有德的长者,不忍命他按治这桩大狱,于是赐他告假返乡,而命郅都搜捕治理栗氏之狱。后来,皇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回卫绾,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过了许久,升任他为御史大夫。过了五年,代替桃侯刘舍为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但举职分内例行之事上奏,不别有所议论。但是自从他开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天子认为他敦厚老成,可以辅佐少主,对他很尊重和宠信,赏赐甚多。

他做了三年的丞相,景帝逝世,武帝即位。却因在景帝卧病时,官府中的囚犯大多是无罪受冤屈的,而他官居丞相未能负起责任,所以免去他的官职。后来卫绾去世,他的儿子卫信继承侯爵,因犯酬金(不足)的罪失去侯位。

(一九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卫鞅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厌恶

B.军既相距                距:通“拒”,相距对峙

C.吾始与公子欢           欢:友好,交好

D.民怪之,莫敢徙              怪:感到奇怪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旋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4.下面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商鞅天生是个冷酷无情的人,这从他处罚公子虔、欺骗公子卬、不听赵良规劝几件事上足以得到验证。

B.认为商鞅当初用帝王之术游说孝公,凭借的是虚浮的言论,并非他有真才实学。

C.认为商鞅的著作《开塞》、《耕战》的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

D.认为商鞅因变法最终在秦国落得一个车裂的下场,完全是罪有应得。

参考答案

1A(厌:满足)

2C(①句说明商鞅善于揣摩君王的心理,进而迎合,为人圆滑。④句说明商鞅言而有信。)

3B(“阻挠变法的权贵们”错,“刑公子虔,黥公孙贾”实是商君的权术之举,借以恐吓他人。“百姓们的拥护”错,“秦人皆趋令”实是威权之下的保身之举。)

4D(司马迁并没有否定商鞅变法的意思,只是认为他为人太刻薄才落得一个谋反的恶名。)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氏。商鞅年轻时就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为魏国相国公叔痤做事,担任中庶子。公叔痤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以图重整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被侵占之地,于是西去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关系求见孝公。孝公与卫鞅谈话,不知不觉跪在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几天不觉得满足。景监说:“您用什么道理说中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大王非常高兴。”卫鞅回答说:“我劝说大王用帝王治国的方法建立夏、商、周三代的盛世,但大王说:‘太遥远了,我不能等待。况且一般贤能的君王,都希望自己在位时能名扬天下,怎么能愁闷不堪地等待几十上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大王,大王就非常高兴了。”委任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下令把百姓每十家编为一什,每五家编为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九家检举,若不检举,十家一起治罪。不告发犯法作乱的处以腰斩的刑罚,隐藏犯法作乱的与投降敌人的同样受罚。为私事争斗,各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从事工商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收为官奴。

    法令已经具备,还没有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谁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事后颁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间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正在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不守法。”要将太子绳之以法。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了他的师傅公子虔,将他的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第二天,秦国的百姓都服从新法。开始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又说来新法如何方便。卫鞅说:“这都是些搅乱教化的人。”全部把他们迁移到边境。此后,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新法。

    卫鞅劝说孝公攻打魏国,孝公认为说得对,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率兵迎击。两军相距对峙,卫鞅给魏将公子写信说:“当初我与公子相处很好,如今你我成为敌我双方的主将,不忍相互残杀,可以与公子相见面谈,订立盟约,欢宴后各自罢兵,以安定两国的局势。”魏公子认为卫鞅说得对。会盟结束后,饮酒,可是卫鞅埋伏下的武士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败他们后返回秦国。

    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伙人告发商君想造反,派差役捕捉商君。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示众于市,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于是,将商君满门抄斩。

    太史公说:商君天生是个冷酷无情的人。推究他当初用帝王之术游说孝公,凭借的是虚浮的言论,并非他天资好。况且当初他由君王的宠臣引荐,等到被重用,就处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不听赵良的劝告,足以说明他冷酷无情了。我曾经读过商君的著作《开塞》、《耕战》,内容与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相似。最终在秦国留下了一个谋反的恶名,这也是有缘由的呀!

(二0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卫飒字子产,河内修武人也。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常佣以自给。王莽时,仕郡历卅宰。建武二年,辟大司徒邓禹府。举能案剧,除侍御史,襄城令。政有名迹,迁桂阳太守。郡与交卅接境,颇染其俗,不知礼则。飒下车,修庠序之数,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先是含、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吏事往来,辄发民乘船,名曰“传役”。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募息,奸吏杜绝。流民稍还,渐成聚邑,使输租赋,同之平民。又(音lèi)阳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遂招来亡命,多致奸盗,飒乃上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万。飒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视事十年,郡内清理。二十五年,征还。光武欲以为少府,会飒被疾,不能拜起,敕以桂阳太守归家,须后诏书。居二岁,载病诣阙,自陈困笃,乃收印绶,赐钱十万,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佣以自给         给:给予                  

B. 辄发民乘船         发:征派

C. 于是役省募息     息:停止                  

D. 载病诣阙             诣:到……去

2.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卫飒政绩的一组是(    

1)辟大司徒邓禹府                  2)举能案剧

3)修痒序之教,设婚姻之礼  4)习其风土,不出田租

5)列亭传,置邮驿                  6)罢斥私铸

A.1)(3)(6                                               B.3)(5)(6

C.2)(4)(5                                               D.1)(2)(4

3.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卫飒仕途坎坷,被贬为边远地区桂阳的太守。到任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改变了当地落后的面貌。

B. 卫飒在治理桂阳时,免除劳役,处罚了奸吏,同时还凿山通道,方便交通,于是流民逐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C. 卫飒管辖的 阳县出产铁矿石,他禁止私人冶铁,这样做不但减少了犯罪,而且增加了县里的收入。

D. 卫飒历仕王莽、光武两朝,老来贫病交加,由于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光武帝赐钱十万,以收买他的官印。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郡远者,或且千里。

译文:                                                             

2)飒下车,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

译文:                                                              

3)会飒被疾,不能拜起。

译文:                                                             

4)郡内清理。

译文:

参考答案                                                             

1. A  给:供给。 

2. B(“辟大司徒邓禹府”只说卫飒被征召委以的官职不合题干的要求。“习其风土,不出田祖”是当地百姓的习惯,不合题干要求。由此可推知答案为B

3. CA项中错在“被贬为”;B项错在“处罚了奸吏”;D项错在“以收买他的官印”)

4.1)离郡府远的地方,有的将近千里(去、者、或、且)。 

2)卫飒到任,治理学校规范,(制定)婚姻礼法。 

3)恰逢卫飒患病,不能授给官职予以任用(会、被、拜)。

4)郡内清平、安定。(清、理)

(二0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厍狄士文,隋朝,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常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奸隐,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

                                   (《隋书》卷七十四)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莫与通狎          狎:亲近   

B.寻拜贝州刺史      寻:不久

C.而哭者弥甚        弥:更加   

D.我向法深          向:先前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库狄士文为政严酷的一项是

①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

③必深文陷害         ④上悉配防岭南

⑤令人捕捉,挝捶盈前  ⑥人多怨望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厍狄士文,是代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性格孤傲耿直,本来是齐国的领军将军。周武帝平定齐国之后,多数人都开门迎接周国的军队,厍狄士文却闭门自守,可见是个忠臣。

B.厍狄士文为政十分严酷,官吏们有贪赃枉法的行为,他绝不彻私。曾经上奏将一千多人发配到了岭南,死了十多个人。

C.厍狄士文因为对齐的忠诚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曾经任随州刺史、贝州刺史、雍州长史。为人清廉,不接受公家财物,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

D.皇帝赏赐公卿,让他们自己任意取用财物,厍狄士文只拿三匹绢。他做官公私分明,连自己的儿子吃官厨的饼,也一样严惩。

4.把第 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文至州,发擿奸隐,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

译文:                                

                                                                     2)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成,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译文:                                

参考答案                                                            

1D(向:向来)

2D

3B(对“死者十八九”的误解)

4.①士文到了州里,揭发隐藏的坏人,官吏们接受了一尺布一升粟的赃物,他丝毫也不宽恕。(采分点“发”、“尺布升粟”、“无所”、“宽贷”,句意通顺1分)

②等到士文上任,执法严格公正,不回避皇亲国戚,宾客没有人敢上门,人们都怨恨他。(采分点“下车”“不避贵戚”“莫”“怨望”,句意通顺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