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直接修改下计划就能完成的话,那我要说,你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了。要知道,你那挥之不去的拖延症,才是每年新年计划泡汤的重要原因。 而想要计划真正得以执行,你需要一个帮你克服拖延的有力武器——「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是在明确目标前提下,在何时何地出现何种反应。它的思维结构可以说是「当 A 出现,我就做出 B 反应」,简称为「If-Then 」(如果-就)。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皮特·高尔威泽(Peter Gollwitzer)教授做过一项实验,他让学生们把反馈自己假期情况的报告,必须在圣诞节后 48 小时里寄回。实验中让一半学生当场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写,另一半则没有。圣诞节之后,没有安排时间地点方式的学生里,有 32% 上交了短文,而在有时间地点方式安排的学生中,71% 上交了短文。 同样给出具体行动要求,而执行差别一倍的原因在于,完成率高的学生提前决定行动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就是「执行意图」概念的关键,可以帮助我们的新年计划得以实现。 If-Then 计划需要确切的时间、确切的地点和你将采取的确切行动。比如说,如果你想减肥,你的 If-Then 模式应该是:如果我想吃甜食,就喝一杯茶,加一勺蜂蜜。 当你把「时间」「地点」「具体行动」都联结在一起,你会得到更为可信的目标方案,如何具体实施呢?皮特·高尔威泽的夫人,纽约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提出了「WOOP 大法」,大大优化了执行意图,是一个更为有效的心理策略。现在就把这个大招和孩子一起来掌握下吧。 W:愿望 (Wish)。设定一个你内心渴望的、非常具体的、有挑战性的愿望/目标。 选一个重要的愿望,然后将这件事变为思考的中心。这件事要具体、明确,比如要和孩子一起看 5 场音乐剧,去日本旅游一次。而不能是,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或减肥成功,这样没法量化的事。 O:结果 (Outcome)。想象你实现愿望后的最好图景,越具体越好。 实现愿望后的最佳结果是什么,让孩子用心去思考这种场景,尽量生动形象,无所顾忌。比如和孩子看完 5 场音乐剧后,孩子在舞台上更加自然,更富表现力;出去游玩碰到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成为美好的回忆。 O:障碍 (Obstacle)。为了实现你的愿望,你将会遇上何种的困难,列个清单。 找到妨碍你和孩子达成愿望、解决麻烦的内心障碍,一定是最关键的障碍。像是时间太忙,没法安排,或是总被其他事情打搅,不够专注。 P:计划 (Plan)。用 if/then 来设定应对场景的反应。 经过以上三步,计划的制定才正式开始。如果你要修改自己已有的新年计划,就要检查是否有克服刚才想到的障碍,用「If-Then」来帮助: if 坐在书桌前 then 就去读书;if 想看美剧 then 就去读书…… 如果以上还不够直观,那么就试着来填一这张《WOOP 流程表》吧: 比如,你和孩子制定了一份阅读计划,今年读完 40 本书,那么先让孩子想象着自己可以畅游在故事王国里,多么美妙。你们最大的障碍可能是总想看动画片,这时,你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当吃过晚饭,想看动画片时,就一起和妈妈拿一本书来读。 想让计划起步更顺利些,你也可以把计划贴在书桌旁或冰箱门等显眼位置,时刻提醒自己;也可以给孩子刻个印章,扣个戳,增加仪式感。 现在,你可以对照这个表格来修改下自己或帮孩子制定的新年计划了。相信在「执行意图」的帮助下,都可以轻松完成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