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小儿子不愿读商科,反倒成了音乐家? | 每天听见吴晓波

 天高云淡图书屋 2018-01-22

过去一年,有起有伏,有悲有喜,还有一些让人无法形容的味道。今天小巴特地带来了20份由梁文道策划的“年华干红葡萄酒2017”,不论酸甜苦辣,皆付杯酒。今天成为会员,或者续费会员的同学,就有机会获得哦~





最近,一位在美国投行工作的朋友来杭州拜访我。闲聊时,我们聊到了巴菲特,他突然感慨道:“老巴不成功!

 

我疑惑地看着他。

 

他说:“巴菲特只会赚钱,根本不会做父亲。他们家的三个孩子,全都从大学辍了学,从事着非常平常的工作。大儿子霍华德·巴菲特从小喜欢挖掘机,现在成了农场主;女儿苏菲·巴菲特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工作就是每天陪着家中的孩子玩耍;他最喜爱的小儿子彼得·巴菲特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音乐家。你看虽然老巴自己很成功,但三个子女平凡普通,所以他算不上成功。”



我并不能认同这位朋友的看法,因为我曾读过彼得·巴菲特的一本自传——《做你自己》。

 

彼得·巴菲特从小天资聪慧,老巴菲特对他给予了厚望。

 

17岁时,彼得在《我的理想》一文中,写下了自己的理想:我要挣很多钱,未来比父亲更富有。


后来,他凭借着父亲的私人关系,进入到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读商科。所有人都认为彼得会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越走越远,可没料到,他却突然转进了一条“死胡同”。有一次,他去观看了一次吉他社的表演,从此陷入了对音乐的狂热和痴迷。



一晚,彼得来到父亲的书房。

 

 “怎么了?你想和我一起研究明天哪只股票会涨停吗?”老巴菲看着眼前的股票曲线调侃道。

 

 “明天我想辍学。”彼得局促地回应。

 

老巴菲特听到后一脸吃惊:“斯坦福大学的商科不好吗?你为什么想辍学?公司现在也不缺人手。”

 

“我确实不想读书了,也不想进入你呼风唤雨的金融界,现在我只想追求音乐,当个音乐家。”听完彼得的解释,老巴菲特愁容满面,他足足思索了一整晚。


第二天,老巴菲特将彼得叫到家中的办公室,认真地对他说:“孩子,无论你选择做什么,我们做的都是同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我们热爱的事。如果你想当个音乐家,没问题,你的哥哥姐姐不也是这样,人们顶多说你步了他们的后尘。”



后来,彼得退学了,一个人搬到了旧金山去追求音乐梦想。为了自己的工作室,彼得找过很多机构和人,希望得到投资,但没有人愿意为他投资,他们甚至无一例外地都问他:“彼得,你怎么可能没有钱?求助你的爸爸不就行了。”

 

谁会相信身价几百亿的富豪之子,竟然会开口跟人借几十万美元,租了一套小房子,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在最窘迫的时候,彼得只能靠着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提供简陋的录音服务,每小时35美元,一个星期赚一两百美元勉强度日。

 

日复一日,十几年后,彼得终于靠着作曲在旧金山站稳脚跟。他租到了房子,结了婚,也有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但直到今天他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音乐家。

 

但是,彼得并不在意这一切,他认为,这些年里,他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过得非常快乐。


 

在《做你自己》自传中,他说:人生何其短暂,要做自己最快乐的事,不要被他人的眼光左右,由自己去定义成功。这样你才能真正拥抱幸福。

 

这段话看似云淡风轻,但真的去实践,却是困难重重。就好像彼得在向人伸手借钱的时候,他在内心难道没有问过自己:我的爸爸是巴菲特,他最不缺的就是钱,我为什么不在他的身后走一条更轻松的人生道路呢?

 

有的时候我会想,所谓的成功,大概只是一种内心感受。

 

去年,我刚完成了新书《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在那些写书的日子里,我每天9点半准时坐在书桌前,中午吃一碗泡面,下午五点结束写作。当我想要出门的时候,由于久坐,双脚经常穿不进门口的那双皮鞋。

 

有的朋友会问:吴老师,你这是何苦,你又不缺这一本书。

 

你可能不知道,我内心所谓的喜悦和成功,可能就源于这双肿胀的脚穿不进皮鞋的那一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