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2 08:41:44 来源: 江淮晨报(合肥) 距离2018年的高考还有4个多月,张女士(化名)给江淮热线打来一通特殊的求助电话:如今,她不能和女儿谈成绩,否则会让母女关系瞬间恶化。这让她不知所措,如坐针毡。 陪读妈妈的苦恼:成绩成了家里的“禁忌词”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近日,张女士讲述了困扰自己的糟心事。 原来,张女士有个女儿正在读高三,再有4个多月就将迎来高考。张女士说,女儿成绩总是不稳定,数学成绩提高了,理化成绩又降,经常这样反复。“我现在压根不能和她提成绩,一提成绩她的脾气就爆发了,争吵也很频繁,还喜欢玩手机、微博。”这些天,张女士只要一想到女儿高考的事,时常焦虑,晚上更是辗转难眠。 张女士说,女儿对同学和老师都很好,却唯独面对她的时候,没有好言好语。处于“冰点”的母女关系让张女士倍感难过。 每年4-6月 来门诊就医的“考生”增多 带着张女士的难题,记者来到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副主任医师程丽分析说,高考生休息时间少,学业重,社会和家庭给予的压力比较大。如果学生自己找不到减压模式,很容易出现心烦意乱、焦虑等情况。 程丽说,每年4-6月,前来门诊咨询就医的“考生”多了不少,约占其一半的门诊量。“学生担心考不好,出现的情绪问题比较常见。”程丽说,从就诊的情况来看,除了高中生,初中生也开始出现了情绪障碍。 专家建议家长要学会自我减压 “家长的表现更像是一面镜子,考生看到不积极的情绪,自然也会受到影响。”程丽说,如果家长一味地谈论“成绩”、“分数”等有关学习的内容,而且自身已经传递出焦虑的信号,对孩子来说也是无形的压力。 程丽建议,家长尽量保持日常的生活状态,刻意改变或特别重视在这个时候只能增加中、高考生的心理负担。家长无论多么紧张,都必须保持冷静的状态,要学会自我减压,积极营造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多倾听、少唠叨、多鼓励、树信心、忌攀比,给孩子定下合理的小目标。 出现这四种情况,孩子要尽快就医 程丽总结说,根据以往的情形来看,比较常见有这四类“考生”: 1.睡眠不好。长时间睡不好觉,躺在床上也睡不着。第二天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差,老师才说过的知识点,总是记不住。 2.担心情绪。心烦意乱,一点点小事总能激怒到自己,常常乱发脾气,与家人的关系随心情而定,也让家人“小心翼翼”。 3.不自信。大考面前,一次模拟考成绩不理想,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会考出好成绩了,缺乏自信心。 4.开始逃避。放松自己,沉迷于没有人干扰的环境,甚至会出现莫名的头疼、头晕、尿频尿急等现象。记者 陈家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