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师重道”的渐行渐远

 xiaotunwh 2018-01-22

当教育成为某一类人的天堂,也必然会成为另一类人的地狱,而这时候,天堂也不再是天堂……

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变的越来越廉价,金钱成了衡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尊重逐渐被人们淡忘,尊师重道更是渐行渐远。师者,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而是各行各业的老师,工作前线的引领者,所谓师,是因为他们在专业领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他们同样秉承了古代师者的品性与风格。

“尊师重道”的渐行渐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一个自古至今都被奉为上宾且自带光环的群体,老师这个角色由来已久,从孔子、荀子、苏格拉底一直到现在,一路传承。而如今一名新世纪的老师,已然不再是个简简单单的教人读书识字的教书匠了,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

师者传道,修身立德,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师者授业,好学博识,传授学生“鱼”与“渔”。

师者解惑,真诚带徒,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乡村教育,中国教育不可回避的痛】

马云创立的乡村教育奖颁奖典礼的举办,带火“乡村教师”这个词,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才得以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56.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有36.7%的农村教师“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在县域教师流动中,有67.3%的人认为“向上流动”,28.2%的人认为“平行流动”,只有4.5%的人认为“向下流动”。有77%的城镇教师不愿意交流到边远艰苦农村学校任教。有80.2%的师范生“愿意当教师”,但“愿意去农村当教师”的仅有38%。

乡村学校,地处偏远,硬件设施差,房屋低矮,甚至没有完整的课堂,没人愿意留守。虽然每年都有支教活动的开展,但并不是长期在岗,终究是要离开,支教并不能改变乡村教师紧缺的现状,改变也只是暂时的。因为没有教师能够扎根在乡村,留守儿童的增加,教学老师的减少,对于农村儿童而言就连最基础的教育缺失都越来越严重,何谈升学和走出大山。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不可回避的痛。

而今愿意和能够长期扎根乡村的人已经不多,在那些支教志愿者能够为乡村教育带去一片曙光的同时,我们更希望能够有长期的教师愿意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资本量化后的教育,尊师重道渐行渐远】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人类掌握了知识,而知识长期以来不能独立存在于物质世界,所以要有载体,这个载体最初就是老师。

老师垄断了一切知识,为了学习知识,就必须拜师,所以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因为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因为有知识、有智慧,而为了成为人,就不得不屈尊于老师,这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为了使这个基础更加稳固,“尊师重道”等意识形态就随之产生了。

随着近代互联网的出现,知识几乎进入了一个空前扁平的时代,也使作为知识载体的人类角色变得可有可无。笔、竹简、纸、等一系列知识载体的出现早已打破了老师对于知识的垄断,使知识本身早已脱离了人类这个载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一次接近崩溃式的冲击。

所以我们逐步改变自己对知识的获取方式,老师相对于你的强制性影响变得越来越小,逐渐发现我们不必通过老师就可以达到知识的彼端。久而久之对于老师的尊重也逐渐淡化,他不再是神一般的存在。

生产关系的改变直接导致意识形态的变化,'尊师重道'逐渐被人们淡忘,但是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这个职业仍旧是存在的,但好像角色作用发生了一些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也不可避免的被资本的力量异化成了文化资本,师者成了用生产力匹配创造剩余价值能力的一项职业,市场经济,必然要符合市场规律,所以老师的作用被明确的量化。

老师作为'员工'可以给'学生老板'创造多少效益决定了老师的地位,学生的学费作为市场经济的预付资本,老师的教学就是生产,能够尽可能创造多的剩余价值,使'学生资本家'的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加快,使你可以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那么这名“老师员工”就是一名好员工,这名老师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创高高额的市场价值,反之就会被遗弃,边缘化。

资本量化后的教育,尊师重道渐行渐远,连形式都在逐渐消失。

“尊师重道”的渐行渐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