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守平水韵是在传递正能量吗

 梦醒小径边 2018-01-22
 曾经听到我们学会抓创作研究的副会长说,你们都说XYZ诗写得好,可为什么总是评不上奖呢?告诉你们吧,就是因为他们的诗不用平水韵。而中华诗词学会评奖基本上以平水韵为标准。这是中华诗词学会最初的规定。虽然近些年也大力提倡新韵,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提倡归提倡,新韵依然是受到那些专家们的歧视的。几乎所有评奖标准上都这样说明,凡是用平水韵的作品就不用标注了,用新声韵的要标注。意在其中,平水韵是正统,新声韵不太专业呀。虽然后人把杜甫尊为诗圣,但其中也是在羞辱杜甫。杜甫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不是“韵不惊人死不休”。可我们的诗词大军的当权者偏偏就不信杜甫的邪,你是诗圣有什么了不起,连平水韵都不会用。你造语再惊人,意境再深邃,立意再高标,不用平水韵,获奖没门。平水韵就是获奖成名的铺路石。尽管平水韵像懒婆娘的裹脚一样被不少写旧体诗的人讨厌,但为了名声,慢慢被折磨吧,万一哪次获奖了,一夜成名也值吧。
     其实,老诗词家们也有困惑的时候。曾听中华诗词学会某个副会长说过,霍松林大师就很对平水韵纠结。用平水韵写诗吧,有些确实会让身边的子孙怀疑不是好诗。不用平水韵写诗吧,自己是中华诗词学会的顾问,怕留人话柄。怎么办呢,霍松林先生就只写那些平水韵与新韵一致的读音的诗作,有忤逆的,不用。这是无声的谴责,他自己左右不了整个诗词界,但总能自己左右自己的,身体力行,等于表了态。林从龙先生也当面给我说过,平水韵当今的市场并不大,有的人写的诗为了追求平水韵,远远不如你写的现代诗表达得准确深刻。
     我觉得吧,时代走到了今天,国家有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早已深入人心,用新声韵或十三辙之类的韵对当代人来说,没有多大压力,而非要去花费不少精力套用平水韵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本来韵对诗词来讲,只是形式。难道不在内容上花费时间,而只在形式上大作文章,会有多少人买账呢?因此,各级领导都总结,旧体诗词创作队伍很庞大,作品有数量没质量,有高原没高峰。按理说,旧体诗词用新韵写的不用标注,用平水韵写的要标注才对,因为仅仅传承并不是终极目标。
     不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像体育竞技等项目,要想创造辉煌,从娃娃抓起是取胜之道。许多诗教做得好的地方,也证明了这个道理。一些小学生就可以用新韵写出不错的对联(顺便提一下,中国楹联学会的《联律通则》就很有水平,用韵提倡新韵,其他韵也可以,但内容决定一切,所以楹联在学校里推广也相当顺利)和格律诗词。假如我们一定要那些小学生们用天方夜谭般的平水韵,骂人的可能不会只是小学生吧。老师,家长也会助阵的。 有悟性的初中生写格律诗词就已经游刃有余了。而有些偏才到了高中坚持下去便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然后上大学深造,不信出不了当今的诗圣诗仙。也许新声韵也挽救不了旧体诗词,但相信我们的后代们会给出他们漂亮的答案的。变革是他们的事情。
     到这里,我就想问,把平水韵当评奖的第一要素,以形式排斥内容,而又不能向娃娃们灌输,死守平水韵是在传递正能量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