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钱币私铸盗铸问题

 梦想童年594 2018-01-22

    自唐朝建国伊始,就一直存在着铸币量相对不足、铜钱短缺的问题。根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隋末行五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铁叶、纸皮皆以为钱。高祖入长安,民间行线环钱,其质轻小,凡八九万才满半斛。”由此可见,唐高祖建国初期,就不得不面临着私铸盗铸泛滥,钱币恶略的问题。但是由于统治未稳,无暇新铸,治理钱币问题,因此使用了数年隋五铢。

开元通宝

    到了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针对上述问题,唐高祖废五铢,“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由此可见,高祖不仅恢复旧有钱监,赏赐皇子功臣开炉铸钱,并且对盗铸行为制定了严厉惩罚措施。

    然而,或许是当时铜产量不足,而旧时流通的五铢钱等货币,由于分量不足,数枚才能熔成一枚开元钱,在货币供应上自然感到紧张。可以想见,当时货币流通中存在一定缺口,史料也证实了,如《旧唐书》载“盗铸渐起,而所在用钱滥恶。”

    高宗显庆初,由于民间讹钱甚多,因此朝廷采用“官为市之”的政策,“以一善钱售五恶钱”,后来改为“以好钱一文博恶钱两文”。但是民间似乎并不买账,“藏恶钱,以待禁弛”。

    “到了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改铸‘乾封泉宝’钱,重二铢六分,以一当旧钱之十。逾年而旧钱多废。”但这明显存在不可理因素,这种乾封泉宝是虚价当十钱,引起私铸泛滥,次年即停止使用。此后,高宗朝针对恶钱问题,还进行了一些努力,但不论是经济手段还是法律手段,都未能奏效。

    武则天长安年间,对铜钱使用进行规范,希望能够统一民间用钱,但由于恶钱甚多,择选艰难,并且导致交易停滞,因此不得不有选择允许使用,听任其流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