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都老胡琴铺子--张本瀛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22

京都老胡琴铺子

张本瀛

    在北京南城琉璃厂路东有个十分不起眼儿的四合院,黑色底漆、金黄字体的牌匾悬挂在小小门楼儿的上方。它就是名噪京城菊坛、戏迷以及海内外票友们熟知的京胡制作世家----史善朋竹琴社。

    史善朋老先生祖藉是京东的通州西集,他生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为昔日经济上并不宽裕的窘困家境所迫,年方9岁时便经亲戚介绍,小小年龄的史善朋就来到北京琉璃厂“马良正老胡琴铺子”学徒,这一学就是三年零一节整整10余年光景。在老北京,大凡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都知道,过去旧京手艺圈儿里广为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由此可见那个年代的人要想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是多么艰难。而史老先生自幼聪颖过人、心灵手巧,他处处留心,明着师傅不全教,暗地里自己长心眼偷着学艺。时间一久,凭着多年如一日学艺人的手勤、腿勤、嘴儿甜等良好品行,逐渐博得师傅、师兄的好感,每当他们高兴之余口若悬河之时也偶露一点京胡制作的门道儿。有道为“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这一来二去随着学徒生活时光的延伸再加之史老先生遇事喜欢多动脑筋,善于琢磨的性格使然,日积月累终将京胡制作的关键选料工艺和制作绝活儿熟记于心。

    时光追溯至上个世纪20年代初,历经世间沧桑磨砺的史善朋老先生总算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熬到学徒期满。一向年轻气盛、踌躇满志的他,很快便在琉璃厂李铁拐斜街81号正式顶门立户,从事起靠手艺活维持生计的营生,创立了至今约80多年历史的老胡琴铺子­­­史善朋竹琴社。史老身居在皇城脚下文人雅士常来光顾的宣武区琉璃厂,这里浓郁厚重的文化氛围对他影响很大,同时亦培养和造就了史老尊礼重义的性格。当胡琴铺子开张前后,已在这块地面上儿扎下根的史老广交新朋更不忘旧友,因此人缘儿特好,大家纷纷前来史家铺面捧场儿。其中“史善朋竹琴社”的第一代牌匾,就出自清朝末年中国最后一位翰林张伯英老先生之手,可见史老为人交友涉及面之广。

    据史老的长子史致贤先生介绍:老父生前有一最大嗜好,即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骑自行车,如那个年代时髦的“白金人”、“三枪、菲利浦”等名牌,老先生均骑过而且经常绕着京城兜风儿玩。颇为有趣的是“史善朋竹琴社”铺面儿的家底就是史老在故交亲朋的规劝下,把两辆自行车推到当铺,卖了32块现大洋。由此开创了京胡小作坊手艺制作的开端,顺理成章也就有了若干年后“史家京胡”风光八面名噪华夏的好日子。

    史老先生制作的京胡,在梨园界、戏迷、票友中一向久负盛名。这当中除其掌握京胡制作的特殊技巧外,还在于史老能在原有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光大京胡的某些制作特色。最具典型和有代表意义的是他能就京剧各种不同的流派,制造出与其特点融合为一体音色又十分和谐的京胡。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京戏曲调的优美动听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使之真正融入正宗高雅的京剧艺术中的核心位置。

   史老先生毕生钻研京胡制作这门手艺,历史上曾与不少名角儿和他们的琴师交往多多。如早年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三位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姜凤山都是熟悉的朋友,不时抽空在一起共同切磋京胡演奏及制作方面的问题。这使得史老制作的京胡曾为梅先生的京剧“梅派表演艺术”再添重彩,与梅大师同时代的已故著名京剧四大须生之一杨宝森先生,解放前足迹就遍及国内各大城市。为他担任京胡伴奏的琴师便是其长兄杨宝忠先生,他一生操史善朋老先生制作的几把京胡走天下。当年杨宝森先生的多出精典剧目能风靡京沪令人有极大的陶醉感,这无疑与杨宝忠先生精湛高超、美妙绝伦的京胡演奏不无关系。

    过去,老北京各大戏园子里戏单子上除印上名角名段打头牌的醒目内容外,紧随其后还要依次印上诸如“杨宝忠操琴、鼓姥儿杭子和”等相应字眼。老戏迷一见上边这几个腕儿级人物登台献艺,乐此不疲连夜排队买票的人不在少数。有时一出戏尚未完全拉开帷幕,正宗主角儿杨宝森杨老板(旧时对唱戏名家的尊称)还没有登场,深通梨园门道规矩的戏迷们总要以雨点儿般的掌声先为琴师杨宝忠老先生那悠扬、动听的京胡演奏叫几个好儿来个碰头彩儿。而这令人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就是通过史善朋老先生亲手制作的著名京胡俗称“黑老虎”(琴担为黑色)“黄老虎”(琴担为黄色)演奏出来的,许多资深的老戏迷对此至今记忆犹新。现在这两把堪称国宝级的京胡就保存在京南虎坊桥“湖广会馆”内“京戏博物馆”的展室里,供喜爱中国传统国粹文化的各方人士前来参观。

    回味往事、展望明天,真是感慨万分,一代名琴伴随一代名角儿、名师的风光与辉煌走过它那如烟的岁月。史老毕生制作胡琴儿,多把流芳于世的好琴、名琴均出自他的双手。几十年的作琴生涯,为史善朋老先生赢得了京胡制作史上“一代宗师”的盛名和美誉。虽然史老先生已于1961年刚50岁出头儿就英年早逝,实为惋惜。但每当戏迷、票友聊起过去京城梨园界群星荟萃时,就会自然而然回忆起王少卿为梅兰芳先生演出的“贵妃醉酒”之京胡伴奏,而杨宝森先生演唱他的拿手儿好戏“文昭关”、“击鼓骂曹”时,又让一些曾深临其境的戏迷们仿佛又一次沉浸在杨宝忠先生迷人的京胡演奏艺术的魅力之中。以上这些艺术效果,无不凝聚着史善朋老先生的聪明智慧和大量心血制作的一把把名琴的功劳。

    如今经历无数风风雨雨的“史善朋竹琴社”这家京城老胡琴铺子,犹如老树再发新枝,其祖传的京胡制作80多年中从未断档一直后继有人。正如年过6旬的史老先生的长子史致贤先生所言:“我们家为什么三代人一直开着这个老胡琴铺子呢?为的就是让这门传统手艺活儿别失传,不能对不起老祖宗,更不能对不起大老远慕名找来的戏迷朋友不是……”。

(注:此文发表于几年前的建设银行报副刊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