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风景:卖胡琴

 江山携手 2021-04-09
老北京风景:卖胡琴


      北京是京剧的故乡。在清朝乾隆年间,有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他们与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又吸收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成了京剧,逐渐成为在全国最受欢迎的剧种。因为它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所以京剧又称为皮黄戏。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胡琴”,它源于古代被称为“胡人”的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后,根据京剧唱腔的需要,在胡琴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就成了现在的“京胡”,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了。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京剧空前兴盛,流派纷呈,蔚为大观,它流传于全国各地,并远涉海外。当时有四大须生“马、谭、杨、奚”,有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各个行当都有家喻户晓的名角,其粉丝无数。尤其是在百姓中间,票友和戏迷不仅人数庞大,而且水平很高,那真是凡有人群处,必有皮黄腔。

  我小时候,我的父亲和叔叔都是戏迷,不仅在闲暇时间自娱自乐,而且还登台演出,成为票友。记得经常是晚饭过后,他们就聚在客厅,手持京胡,自拉自唱,有时还切磋身段动作。像《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凤还巢》等等。每当他们陶醉在京剧中时,我也总是喜欢站在一旁观看、听唱,可能我对戏曲的喜爱,从那时就埋下了种子。

  想唱京剧就离不开伴奏的多种乐器,其中胡琴是主奏乐器,是必需的,所以卖胡琴的就大有市场。那时候到正规的乐器店铺买一把胡琴,得几块现大洋,顶一家几口人一个月的嚼谷,能买得起的是少数人。而市民需求量又如此庞大,于是,就有穷困潦倒的京胡艺人,有点制作手艺,又会拉皮黄腔,他们就自己动手制作胡琴,带到街巷中去卖,颇受欢迎,市场就打开了。这种价格低廉,音色也都说得过去的胡琴,很受一般百姓戏迷的青睐,所以胡同里、集市上、庙会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一般都是肩上搭着个大布口袋,里面装着胡琴,卖货的响器就是自己手里拿的那把琴。他边走边拉,不但能拉人人耳熟能详的戏曲小过门儿,还能拉需要功力的牌子曲。一天我在胡同里,见一卖胡琴的把布袋靠在门墩儿旁边,自己坐在台阶上旁若无人的投入演奏,聚集的观众越来越多,都鸦雀无声地听,叔叔小声告诉我,他拉的是名曲《夜深沉》,是祢衡击鼓骂曹操时的伴奏,有功夫。一曲终了,一片掌声。他一来显示了乐曲的动人精妙,多少孩子就是从这里迷上了京剧;二来也为他胡琴的质量做了无声的广告,货叫人点首自来啊!还有的卖胡琴的能自拉自唱,胡同里一站,俨然一演出气势,悠扬悦耳的京腔京韵,虽不绕梁,却能拴人。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把挣钱的营生和大众的艺术爱好,能结合的这样完美,能展示他的才艺,也得力于老北京这片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得力于对京剧痴迷的京城三教九流,平民百姓。

  他们不但卖胡琴,还卖胡琴上的零件。像胡琴码、老弦、蒙胡琴用的蛇皮、弓子等,还卖胡琴乐谱。有的还管修理,如换弦、调音,最后用给你修好的胡琴拉一曲,包你满意拿走,当然,这要单收费。

  唱京剧拉京胡,那是老北京人的一项重要的自娱自乐文化活动,现在公园廊亭处还都能见到,只不过范围小多了。(何大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