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的内丹功 道家着重恬淡虚无,而《周易参同契》有一句说话:「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内丹功贯彻当中之意。 内以养己 一天当中,一般人花几乎所有的时间去感受外界,然后沟通外界,如工作、聊天、娱乐、看微博、读新闻,可以多花时间感受自身,然后沟通自身吗?内以养己的「内」是指精神内守,忽略外界,留意自身。这能够令身体健康,却病延年,便可以养活自己。 绝大部分静功,包括内丹功,甚至一些动功,修练时都需要感受身体,留意体内的反应、变化,然后通过意念的控制、自身调节等,令身体运作更佳。 安静虚无 安静和虚无皆属于阴。《道德经》中亦有「无为而无不为」、「无私以成其私」之类的说法,都可以解释为何从阴不从阳。而「内以养己」就是处于「安静虚无」的状态。 内丹功重视心性的虚无。无生有,而大道虚无,故可生万物。人心亦只有越接近虚无,才越接近本性。安静并不是指外界没有噪音,而是指内心的宁静。 原本隐明 这句的意思是,最根本的东西(即大道)是没有光芒的。大道是虚无的,虚无便没有光芒。事实上,对于虚无,人类是不能用五官去感知的,虚无是不可观测的。文中用「隐明」二字形容大道,是对大道的虚无作出了抽象的描绘。 有些修练者能够入静,入静就是处于心性空洞虚无的状态。 内照形躯 内守而照耀形体身躯。这好像跟「隐明」矛盾,我们重新梳理四句。内守,则安静,进一步达到虚无,归道,处于隐明,恢复本性,而以本性照耀、察看形体身躯。这岂不是「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道家称此为内视,佛家称此作观照。 入静后,有些修练者能够看到性光,就是心性在照耀身体的内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