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D计划】数字世界的大学战略:在线和混合课程(一)

 ht87 2018-01-22


作者:Haven Ladd、Kasia Lundy

编译:李国丽、董玥昕

简介

 

在线是高等院校的新“桌上筹码”。过去十年,许多公共和私人盈利机构已经进入在线领域。一旦被视为一种进攻性的动作和增加招生的策略,保持市场份额,进入在线领域正日益成为一种防御性的举措,学生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越来越多地从实体线下转向在线或混合选择。然而,仅仅拥有这些服务并不保证入学率的增长。在当今的高等教育市场中,要满足学生对服务和灵活性的需求,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服务,用来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

在这份报告中,EY-Parthenon(安永-帕特侬)执行董事Haven Ladd和Kasia Lundy将探讨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网络和混合市场上取得胜利。


在线课程是高等院校的新“赌注”


过去,在线学习与盈利性教育有关,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合标准的教育方式。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公众和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已经进入网络空间,有些甚至非常迅猛。因此,今天的在线服务景象与本世纪初相比,已经非常不同。一旦被视为一种进攻性的动作和增加招生的策略,保持市场份额,进入在线领域正日益成为一种防御性的举措,学生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越来越多地从实体线下转向在线或混合选择。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竞争日益加剧


2010年之前,高等教育机构生活在入学人数逐年增长的世界(如图1所示),这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期望。作为反周期性行业,实际上高等教育在经济衰退期确实出现了招生增长率飙升的现象:1969-70年、1973-75年、1980年、1990-91年、2001年和2007-09年(大萧条)。自2010年以来,注册人数已持平或下降,也反映出潜在的人口趋势。


图1:美国高等教育不同机构类型的招生数量,1955-2015年


在线/混合课程:高等教育萧条市场的亮点


在高等学校招生人数持平或萎缩的世界,在线[1]招生人数增长已然成为突出的亮点。2002-2015年,在线和混合(混合线上/线下)项目的入学人数几乎占美国总入学人数的30%,约600万学生。


图2:百万入学人数的增长方式,2002-2015年


各领域的学生都投票支持在线和混合式学习


过去,在线学习被视为一些学生只在传统课堂设置不是一种选项时,才会去追求的东西。今天,它越来越被看作是传统教育一种有价值的,也许是对等的替代。学生们正在接受在线学习,因为在线课程相比教室更能满足学生对便利、灵活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学生们一直在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并越来越多地报名参加在线和混合课程。


在线和混合课程的普及反映了学生人口统计学上的变化


学校通过快速将项目转变为在线,来回应学生的需求和喜好。2012-2015年,美国的在线课程项目数量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在线人数的增长(同期的年增长率仅为3.6%)。在这项为期三年的扩展计划中,大约有10000个项目已经上线,商业、医疗和教育一直是最受关注的领域。这种趋势在证书、取得学士学位和研究生层次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学生画像跟传统的大学生人群相比显著不同(年龄在18-22岁)。参加这些项目的“非传统”学生往往年龄较大,大部分可能兼职或全职工作,也可能已经结婚有孩子。这些学生非常看重的是在线和混合项目所能提供的额外灵活性和便利性。


图3:从层次和学科角度看在线/混合教育项目增长,2012-2015年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ND计划】数字世界的大学战略:在线和混合课程(二)。


注:[1]本报告中,当提到“在线”,指的是美国综合性大学教育系统(IPEDS)领域的学生只参加“远程教育课程”;“混合”是指美国综合性大学教育系统(IPEDS)领域的学生参加部分并不是所有的远程教育课程。当提到在线项目,指的是美国综合性大学教育系统(IPEDS)领域的远程教育项目,所有项目完成所需的必修课程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课程完成。


译者简介:李国丽:“新维学习空间站”、“新维教师发展空间站”、“新维大健康空间站”等“新维系空间站”未来智慧教室、共享教室的运营、培训负责人,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慕编组成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董玥昕:“新维系空间站”未来智慧教室、共享教室培训中心负责人,慕编组成员。


忆往昔,艰苦奋斗,我们同舟共济;

看今朝,继往开来,我们求实发展。

让历史记住今天,让时间检验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