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商业运营管理策略

 lijing3j46yeus 2018-01-22

一、正文

● 管理原则

 

1、以市场和项目定位为导向:根据项目的定位并结合市场的变化,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在不同的管理阶段需要灵活应变;

 

2、确保品质,塑造市场价值、树立企业标杆: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为第一要务,同时项目的良好市场形象也是形成品牌战略发展的根基;

 

3、追求租金收益的递增和整体水平:为了项目整体品质的提升难免牺牲局部的利益,从项目整体的角度进行平衡,往往需要对主力商铺进行一定程度的让步;

 

4、长期经营,追求品牌价值的提升:后续经营对于项目成功而言至关重要,良好的经营可以获取稳定的经济收益,同时培养品牌价值。

 

● 物业管理

 

一般来讲,社区商业的物业管理相比于城市型购物中心的管理,其区别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的配备和运营要求两方面。

 

A、硬件设施方面,社区商业配置水平较低,包含较多独立铺位,冷气、电梯等相应设施配置数量较少。

 

B、社区商业强调“街坊生意”,多为长期经营,内容相对较少, 百货类(即广义上的服饰精品大类)商户数量少,统一收银的情况极少,独立经营的意识较强。但是风险能力也较强,其运营中的企划推广多针对周边区域的'街坊'消费群。

 

 

● 租赁管理

 

○模式一:纯租金模式

 

优势:以租金形式达成租赁,对于租户来说前期经营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但是对于业主的稳定收益较有保障,而且容易控制租金收取的固定性;财务结算方面,租金模式相对较为简单,结算有固定标准,有利于财务控制。

 

劣势:租金模式对于大型或主力商户来说是谈判的焦点之一,前期为了引入重点品牌商户,在租金方面会出现让利的可能性,对业主来说存在一定的收益损失。

 

○模式二:保底租金与营业扣点两者取高值

 

优势:对于部分客户,如电玩、知名服装品牌等,保底租金 营业扣点的模式较为容易被其所接受,有利于缩短谈判周期,促进合作成功;同客户共同分担营业收益,尤其在物业发展进入成熟高峰期后,有利于获得高额度的分成收益。 

 

劣势:前期将会同商户共同分担经营风险,增加了前期商业操作风险;财务控制上较为复杂,需要设立特别的财务监控以保证营业分成的取得,避免商户通过财务方法规避营业账面收益。

 

○关注重点

 

开业期

 

服务型业态商家重关注要素为保持安全整洁的经营环境、多做活动和媒体宣传;

 

零售型业态商家重点关注要素为多做活动和媒体宣传、积极引入优质品牌商家。

 

1、关注品牌效应。引入好的品牌,会提升项目的商业氛围、吸引客户到访。

 

2、关注硬件规划。增加公共区域的导视、导购系统。

 

3、一是保持安全整洁的经营环境;二是处理好水、电、气及设备等硬件设计、维护问题。

 

4、关注客户关系。定期做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开放、更有附加值的空间和服务。

 

调整期

 

社区商业的经营调整期主要涉及3大模块:推广活动、品牌升级、业态调整,且调整要与用户需求相匹配。

 

推广活动:车展、亲子活动、儿童娱乐等,可以聚集人气、提高品牌影响力。

 

业态调整:主要分为自然调整和运营调整,自然调整表现为建材家居撤场等自发性调整,运营调整体现为业态互补调整、业态比例调整以及客户需求业态补充。

 

品牌升级:主要体现为低端品牌向高端品牌过度,提升客单价、消费金额以及商家的利润率。

 

成熟期

 

是运营溢价的检验期。用户的重复消费特征明显,用户维护拓展是增值服务最应关注的问题,也是运营溢价超越资产金融溢价、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

 

受城市发展的影响,用户重复消费成本随消费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满足用户就近消费的潜在需求,品牌与业态在此阶段也会小幅度调整,调整比例控制在10%以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