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早已看透空城计,只因计中还暗藏一计,为保小命只能退兵!

 黄三岁大爱人生 2018-01-23

凡是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对空城计很熟悉吧,三国演义中这一经典的战例,是在书中第九十五回呈现的: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是,诸葛亮率兵北伐,将守卫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但由于马谡的刚愎自负,街亭被张郃所攻占。曹魏大都督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乘胜直逼西城,此时的诸葛亮已无兵可派。但诸葛亮却沉着镇定,吩咐左右大开城门,自己则带书童,在城楼上抚琴唱曲。

司马懿见此情景,深知自己的对手,一生谨慎,从不弄险,恐有埋伏,随后便下令撤兵。这是典型一次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案例。抚三尺谣琴,焚一炉沉香,谈笑风生间,便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精锐。

可是,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当时司马懿的智商真的就那么不在线?再怎么说,司马懿也是历史上少有智慧的人,不然他怎么会懂得隐忍,熬死了曹操及其儿子、孙子三代人,而终于成就了大事。说到这里,言归正传,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司马懿真的没有识破空城计?

司马懿,字仲达。他是魏国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寥寥几笔就可以得知,司马懿不傻。既然司马懿不傻,那么,他大可不必站在城下耗费时间,听诸葛亮弹奏一曲,随便派几千兵进城探一下虚实也是未尝不可的。即便是城内真有埋伏,顶多就是损失几千兵士而已,他身后至少还站着15万大军呢,他有什么好怕的。

再者,即便不派兵进城,他也可以选择在城外等,等待诸葛亮露出破绽。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两军交战当取敌将首级,领头的已死,那下面的小兵自然是无心恋战,只能束手就擒。所以此刻司马懿完全可以趁着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的时机,派个箭法精妙的兄弟去给他一箭,这样岂不更加的稳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射杀敌军大将,这不出本钱的买卖,司马懿不会不知道吧。

以司马懿的聪明和奸诈,上天给了他这样一个除掉心腹大患的机会,司马懿怎么什么也没干就拍拍马屁股率兵撤退了呢?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啊!

派小股士兵进城探探虚实、不撤退也不进攻以及安排弓箭手射杀诸葛亮,这三种方法司马懿不会想不到吧,更何况他下面还有谋士。但尽管如此,司马懿还是没有选择去做点什么,这是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即此时的司马懿可能并不想除掉诸葛亮。

其实,从司马懿来到城下,直到看见城楼上的诸葛亮独自抚琴时,他便已看穿了空城计。作为著名的军事家,他岂能不知空城计的用法。无非就是在敌众我寡情的况下,一方缺乏御敌之兵而故意示人以不设兵备,给敌方造成一种错觉,也就是所谓的“虚者虚之”。其目的就是利用敌人的心理因素,大打心理战,从而达到惊退敌军的目的。

但按照司马懿能忍的性格来看,他未必会吃诸葛亮的空城计。他之所以退兵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此时的他并不想这么快除掉诸葛亮。

原因就是:虽然司马懿此时已官拜大都督,节制曹魏西部所有军马,但是他根基未稳,曹魏皇帝既用他也防他。如果他抓住了诸葛亮,曹魏便失去了最大的隐患,那么司马懿的价值也就到头了。在他班师回朝的时候,必定会被下放到老家颐养天年。俗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诸葛亮的一曲琴,听醉了司马懿。直到诸葛亮琴弦惊断,司马懿恍如梦中惊醒,从琴声中他听到的不是抓住诸葛亮的喜悦,而是一种警示之声。诸葛亮这是通过琴声向司马懿传递一个信息,想一想韩信、季布吧。司马懿也心神领会,只要诸葛亮在一天,他司马懿便有价值;如果诸葛亮没了,那他司马懿的大限也就到了。所以看透这一点的司马懿,只能选择退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