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首语】喻旭初:幸福在各人心中

 无非雪 2018-01-23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学。



幸福在各人心中


  据3月8日央视报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现,虽然“收入多少”与“幸福感”基本上成“正相关”,但年收入在30万元成了幸福的拐点。年收入超过70万的家庭随着收入越高,幸福感逐渐下降。年收入在100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幸福感反低于年收入8-1万的家庭,他们当中感到“不幸福”的人群比例几乎与年收入1-3万的相当。看来钱并不是万能的。据分析,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是婚姻、情感。和谐的家庭、真诚的情感,越来越让人有幸福感。

  由此想到,千千万万平凡的人是否都幸福?有人认为,取得了以下三种“成功”中的一种(或官场得意,或商场获利,或学界出名),就摆脱了平庸,就是幸福。殊不知,社会上绝大部分人都在为养家糊口所忙,平常、平淡是他们一辈子的常态。如果我们把他们统统斥之为平庸,就等于拒绝了生活。其实,平庸不平庸,幸福不幸福,不是看当了多大的官,发了多大的财,出了多大的名,而是看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是否善待了生命。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说,则看你是否拥有和谐的家庭,是否能跟人真诚相处。一个人不管地位高低、能力大小,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了,努力了,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古今中外,一代一代,平凡的人虽然过着平淡的日子,却平静而安宁;倒是不少“成功人士”各有各的烦恼。有人官做大了,但妻儿不争气,以致招来灾祸;有人企业做大了,但家族内部为争财产,闹得鸡犬不宁;有人学问做大了,或演艺出名了,却遭人嫉妒或中伤,弄得心力交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人中的不少人并不幸福。我与许许多多普通教师一样,50多年就做一件事:教书,虽然收入不高,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算是幸福的了。如果刻意追求幸福,搞攀比,瞎拼命,最终很可能不仅得不到幸福,反而会因身心俱疲而苦不堪言。

  俗话说,“人往高出走”。谁都想成为“人上人”,谁都想过好日子。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高”与“上”都应有限度,超过了“度”,很容易适得其反。人生在世,努力是必须的,但需量力而行。我始终记住:凡事适可而止,处事知足常乐。懂得这一条,幸福就常伴身边。

本文载于《华人时刊·校长》2017年1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