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做读书笔记(论语孟子周易史记鬼谷子)

 yh18 2018-01-23

分享:做读书笔记(论语孟子周易史记鬼谷子)

鄙人爱好文学,尤其是国学。从第一次读经典时,俺就简略的作读书笔记。直至几年前,俺做的读书笔记才算是系统、完整。截止目前为止。我读过的诸子经典有《论语》、《孟子》、《荀子》、《孔丛子》、《孔子家语》、《左传》、《礼记》、《周易》、《尚书》、《诗经》、《老子》、《庄子》、《列子》、《公孙龙子》、《韩非子》、《尹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墨子》、《尸子》、《鬼谷子》、《战国策》、《孙子》、《尉缭子》、《山海经》、《孝经》、《竹书纪年》、《世本》,《黄帝四经》、《淮南子》、《史记》、《楚辞》、《管子》等。

分享:做读书笔记(论语孟子周易史记鬼谷子)

在我的众多书籍中,叶蓓卿先生译注的《列子》最为经典

分享:做读书笔记(论语孟子周易史记鬼谷子)

黄克剑译注的公孙龙子同样经典

由于俺文化程度低,基础差。为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专门读了王力版的《古代汉语》。下面就分享一下俺读书时,作读书笔记的心得。

从形式上,俺作的读书笔记分篇章内笔记和整理归类后总结的笔记。

篇章内的读书笔记就是对篇章内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作标记。下面举几个例子:

在《左传·隐公元年》的传文中,有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鄙人在此篇章中,作了如下笔记。郑庄公的几段言论:“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无庸,将自及。”说明郑庄公表面不懂声色,暗中早已经有动作。弟弟与母亲的一举一动,尽在其掌握。太叔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更说明这一点。

郑庄公对母亲立下誓言: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郑庄公后悔的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担心自己的不孝之名穿遍天下。

读第一遍时作篇内笔记。读第二遍时,就补充篇内笔记,又对读书笔记整理归类。

大多数典籍俺都读三遍,最重要的是第二遍。当然也有例外,《韩非子》读了八遍。两年后,诸子经典全部读完,还会再重读。《鬼谷子》只读了两遍。因为《韩非子》博大精深,而《鬼谷子》则相对浅薄——揣摩君主心理,拍君主马屁。可以说《韩非子·说难》篇,就是一部《鬼谷子》。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任何一本书,俺作的笔记中都有一项叫关联。以《孔丛子》为例。

在《孔丛子·刑论》篇中,有孔子之言: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至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

将此归类与“关联”项后,→1、《论语·子路》中,孔子回答弟子,若能治理卫国:先富之,再教之。2、《孟子·滕文公上》: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能为。3、《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体现了孔子的务实之处。

再分享一下《左传》中读书笔记的整理归类。

第一项:诗经(即左传中引用的诗经)

第二项:尚书

第三项:逸诗(即没有被孔子收入教科书的诗篇)

……

第七项:占卜

第八项:儒家思想(共有29条)

第十二项:孔子之言

第十四项:微言大义,即春秋笔法

第十六项:弑君

第十七项:诛大夫

第二十七项:文学常识

第二十八项:史料价值

此外,还有“成语”、“关联”、“历史故事”、“重要战争”、“天文历法”、“列国形势”、“历史人物”等等。

如:历史人物的大项中,第16条是重耳。重耳的事迹有13项,分别是:出逃,乐不思晋,欲鞭野人,受食还璧,约定退避三舍,勤王,请遂弗许,弃原守信等。

个人觉得,作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归类时。最容易的是《老子》和《诗经》。

《老子》整理归类项目非常明晰: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政治论、军事论、辩证法等。此外还有关联项。

《诗经》的笔记整理归类时也非常明晰,有爱情、性爱、家庭生活、劳动、战争、离别等,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关联。

比较难做的读书笔记就是《左传》,归类起来比较麻烦,需要用心整理方可。

作了读书笔记之后,写读经札记就非常容易。例如:俺的文章《左传》札记——占卜篇,就是对第七项归类整理后的笔记“占卜”稍微整理,再修饰以文辞。并在文章最后一段写出自己的心得,就OK了。

鄙人对占卜的观点是:我相信其不是迷信。但却从来不占卜。下面就举一个例子,来阐明其原因:多年前,中国队与新西兰队有场足球比赛。比赛于下午进行,但央视并未直播。直到晚上才播出比赛的实况录像。在上半场结束后,插播了体育新闻。新闻中称,在今天下午进行的比赛中,中国队2:0战胜了新西兰队。之后我立即关掉电视。因为已经知道了比赛结果,再看下去已无悬念和乐趣。人生亦是如此。”

还有俺的文章《诗经》札记——云雨篇。就是依据《诗经》第八条笔记“性爱之诗”整理而成。在文章最后亦有自己的心得:“由上可知,孔子是提倡人性自由与爱情自由的。两性之间有了爱情,才使性交升华为性爱。这也是人类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将大量的饮食男女之诗选入儒家教书可谓上承天道,下合人性。孔子谓之“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一阴一阳之谓道。”

读书笔记虽不是文章。但文笔修饰之后的读书笔记+自己的心得=文章。

当然,万事皆相通。作读书笔记也一样,即有相同之理,而无相同之法。鄙人与诸位文学爱好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并非让诸位照搬照抄,仅仅是借鉴而已。

分享:做读书笔记(论语孟子周易史记鬼谷子)

最烂的,就是韩兆琦译注的《史记》。韩先生居然把黄老学派和道家混为一谈,法家的主张都搞不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