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人类就像冲上蓝天,在云端翱翔,从空中俯瞰大地。古代军事家们也利用天空的辽阔设计了利用空间的装备。在我春秋战国时就有“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的传说。同时也有墨家机关鸟的传说还有我国民间小孩子玩的竹蜻蜓,这些无不表达了人类对空间的向往。1483年达芬奇绘制了直升机草图,直到近代1907年8月,法国人保罗·科尔尼研制出一架全尺寸载人直升机,并在同年11月13日试飞成功。第一次使得直升机进入了人类的视野。随着这一载具的发明,军方也发现了这一装备的军用价值与前途。于是军用直升机,便慢慢的登上历史的舞台。武装直升机,作为军用直升机的重要分支,是一款现代的低空作战武器。其优越的机动性加上强大的火力,以及强大的突防能力,自问世以来深受各国军队的青睐。其中最为翘楚的莫过于波音公司研制的AH-64。 AH-64作为美军AH-1的代替机型,在越战期间AH-1型武装直升机虽然火力强劲,但是毕竟不是专门的武装直升机,薄弱的装甲,使其在北越军队的防空火力面前战损率奇高,即使是AK-47突击步枪都可以击穿AH-1的装甲,杀伤机组成员。于是在越战中后期,美国陆军提出了先进直升机计划,AH-64就是这一计划的产物。根据技术提出的要求,该直升机需要弥补固定翼攻击机在反坦克能力上的不足,定义为一种能携带反坦克导弹、格外注重猎杀硬性目标与多目标接战能力的专业反装甲武装直升机。 于是在经过多家竞标之后,来自波音公司的YAH-64竞标成功,一种量产型AH-64A于1984年正式服役美国陆军,美国陆军一共接受了800余架该类型飞机。AH-64A,采用全铰式(全关节式)四叶片式主尾旋翼、双发动机、后三点轮式起落架、双人纵列式座舱等构型,机体结构强轫,抗战损能力强。比起传统式的挥舞铰与变距铰,旋翼系统的钢带叠层支架与弹性轴承不需要润滑与密封,使得后勤维护工作量得以减少。主旋翼桨叶的薄膜多层建筑钢材和复合材料,其叶片可以保证被12.7mm机枪弹多发击中后,依旧可以正常飞行。双人纵列是座舱结构设计也使得,直升机的正受敌面更小,同时使驾驶员与武器控制员的视野更广。座舱罩玻璃采用平板式设计以降低反光,机体前段以塑钢强化的多梁式不锈钢结构制造,后段则使用塑钢蒙皮的蜂巢结构,机体能承受12.7mm弹药以及少量23mm弹药的攻击,主旋翼杆亦能承受12.7mm穿甲弹以及少量23mm高爆弹的直接命中,而发动机的减速齿轮箱在遭到击穿、润滑油完全流失的情况下,继续运作30分钟,让飞行员有时间驾机脱离战场或迫降。后三点轮式起落架,使得直升机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吸取AH-1在越战中多次被北越军队用单兵地空导弹击落的教训,AH-64A的发动机排气口装有黑洞式气冷装置,能在排气口周边导入周围的清凉空气来降低废气温度,减低被敌方肩射红外线防空导弹锁定的机率。飞机的武器装备为一门M-203E-1 30mm单管链炮,在机身侧翼的短翼上有两个挂点,可以挂载各种武器:一具M-261型19联装70mm海蛇怪-70火箭发射器或是M-260型七联装70mm火箭发射器)、一组挂载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四联装M-299型导弹发射架。AH-64A采用的火控航电系统为AN/ASQ-170目标获得系统与AN/AAQ-11飞行员夜视系统。AN/ASQ-170目标获得系统安装在机鼻位置,机鼻具有双轴稳定系统的旋转塔,使得驾驶员可以在运动中觅敌歼敌。AN/AAQ-11飞行员夜视系统安装在机鼻上方的一个独立旋转塔内部。这些火控航电系统的存在使得装备具有了千里眼与顺风耳,让直升机如虎添翼。 在第一批量产型飞机AH-64A服役后,深受美军喜爱。在之后的战争中也表现优异。比如在海湾战争中,AH-64A的成名之战——总计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发射5000枚地狱火导弹,击毁约500辆主战坦克还不包括其战绩。该型战机与A-10攻击机一起在海湾战争中制造了令人瞠目的死亡公路。是役,令阿帕奇的威名远扬,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购买并且装备了该型武器,其优异的性能使得其后期的各种改进型号在后来的各场战争均有登场。AH-64虽已服役30多年,但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武装直升机,中国直10在载弹量,防护能力等方面远远不如它。(利刃/穿云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