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宝宝走路的那些事儿,先给大家看看一张图。 这个情形,是不是很熟悉?几乎在每一个广场公园都可以这样的画面,90% 的爸爸妈妈肯定也都这样牵着娃学过走路吧。 但这些年我们认为的正确的帮助宝宝学走路的方式,不但对大人的腰不好,对宝宝其实也不好哦。 01 牵着娃学走路 费力不讨好 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丹佛发育筛查测验表”显示:
但现实中,很多孩子都早于这个时间被辅助着学走路,而不少家长仍把早早训练孩子学会走路作为炫耀的资本。 这样做对宝宝来说有什么危害? 01 养成错误的走路姿势 宝宝年纪小,对自己腿脚活动的意识还不够,刚开始行走时就很可能出现腿脚僵硬的情况。如果牵着宝宝双手学走路,不能及时训练TA自己控制迈步的力气,很容易让宝宝养成错误的走路习惯,比如踮脚走。 踮脚走不仅走路姿势不美观,而且严重了很容易影响宝宝足弓的发育。此外有些罗圈腿也是过早站立走路所致,导致长大后的走路姿势也是错误的。 02 不利于平衡能力发展 当你看到宝宝扶着沙发,迟迟不敢迈出一步,其实他的小脑袋正在思考如何控制平衡才不会出现跌倒的情况、先迈哪只脚会走得更稳一些……这是婴儿与生俱来的安全意识,这个过程,也是宝宝前庭平衡能力发展的过程。 当宝宝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并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那么他的平衡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后每走一步,都会走得很稳当。 相反,如果父母急于扶着宝宝走,当宝宝的“拐杖”,无形中使宝宝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更差,以后走路更容易出现摔跤的情况。 03 错过爬行的黄金阶段 很多家长在发现宝宝刚学会扶站时,就觉得这是要走的信号,于是赶快扶着宝宝练习走路。我就经常听到这种话:“我家宝宝就没爬直接会走路了”,说起来还特别骄傲。 这是因为宝宝尝到走路的甜头,他自然会专心享受新技能,不甘心再做爬行这种比较low的活动。但这是不对的! 对于宝宝来说,爬行才是整个婴儿阶段最好的全身运动。从6个月左右,引导宝宝多爬行,每天至少3个小时。 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学会不同动作的转换,比如爬转坐,爬转站,腰部力量、腿部力量、全身大动作都在日复一日的爬行中得到了很好的重复锻炼。 这样才会为他以后的骨骼发育和感知发育打好基础。那些从爬行阶段过来的孩子要比直接行走的孩子平衡性更好,更不容易摔倒和碰伤。 我们不应该为了让宝宝早走路而阻止他爬行,反而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宝宝爬行,这对他的成长可是大大有利呀~ 那到底怎样训练宝宝学走路呢?秘诀就是四个字: 水 到 渠 成 宝宝学走路其实不需要刻意训练,任何刻意训练反而有害无利。 我们先带大家先来解下宝宝发育的特征,相信大家看了就更能了解,宝宝学走路根本不需要父母牵着,而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励。 02 学习走路 从宝宝 4 月龄就开始蓄力 大多数的妈妈都知道,1 岁左右正是学步的高峰期。 虽然宝宝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育里程碑,但是在相应的时间达到发育里程碑是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有前期发育里程碑的积累。学走路也是一样。 大多数宝宝在 10~18 月之间开始走路。但宝宝真正开始独走一般需要经过独坐、爬、扶站、巡航(到处扶走)、走路的过程。 也就是说从宝宝 4 月开始就已经开始储备走所需要的肌肉和技能,爸爸妈妈们也是从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积极帮助宝宝学习各项技能了。 03 从坐到走 循序渐进更重要 怎样理解和更好的的把握宝宝从坐到走的发育关键期?丁妈为每个关键期进行了拆分说明,还为爸爸妈妈推荐了训练小游戏: 1.坐(4~7 个月) 当宝宝学会独坐时(不需要支撑物),她正处于获得移动性的第一阶段。坐下来有助于帮助宝宝强化他/她最终学会站立时所需要的肌肉。 游戏建议:与宝宝玩来球(来回滚动),或者玩堆叠游戏来帮助她增强肌肉的力量。 2.爬(7~10 个月) 宝宝在爬行阶段最重要的是练习同时移动他的胳膊和腿(即使他做了一个腹部爬行)。当开始走路时,他需要这些技能。 游戏建议:帮助宝宝开发这些技能,让宝宝从房间的一边爬到另一边。然后赞扬宝宝的运动。 3.扶站(8 个月) 随着宝宝变得更强壮和对周围的好奇,宝宝会扶着家具或妈妈和爸爸开始学着自己站起来。此时就是父母帮助宝宝锻炼平衡的时候,让宝宝熟悉站立的姿势。 游戏建议:帮助宝宝扶站,然后向宝宝展示如何弯曲膝盖以便坐回地上。这将有助于减轻宝宝跌倒的程度。 4.站立掌握平衡(8~9 个月) 当宝宝学会扶站,拉着您的手来掌握平衡,可以尝试在您的帮助下走几步。这将帮助宝宝进行下一步的步行,并帮助宝宝获得信心。 游戏:练习、练习、练习…… 这是该阶段的关键。宝宝越是习惯站立,宝宝最可能对迈开几步感到自信。 5.巡航(到处扶走,8~9 个月) 宝宝会扶着墙壁和家具到处走动。这被称为巡航。由于宝宝此时活动范围大(确保您的家具都固定在墙上以保障宝宝的安全)。 游戏:鼓励宝宝在巡航时变得更有信心,并鼓励宝宝尝试不扶墙壁或家具(只要确定她有一个软着落脚地)走动。 6.独站(不需要帮助,9~12 个月) 平衡是行走的关键部分。如果宝宝可以保持平衡站立几秒钟,她很快就会觉得她可以尝试走一步。 游戏:把平衡变成游戏。和宝宝坐在地板上,将你得手放在宝宝胳膊下面,帮助宝宝站起来。然后记下宝宝可以保持平衡的时间。每次尝试后给宝宝表扬和掌声(只表扬宝宝你站了多久,而不仅仅是宝宝你真棒---夸宝宝具体做的)。 7.走第一步(9~12 个月) 第一步是宝宝的一个重要的时刻 – 值得「小题大做」。第一步是大量的赞美和鼓励的结果。 游戏:坐在地板上引导宝宝(快乐),让宝宝掌握平衡、慢慢的独自迈开第一步。 8.走路(12~15 个月) 在独走之前,宝宝可能会踉跄或绊倒。当宝宝开始探索如何走路时需要继续表扬宝宝。请记住,一些宝宝更喜欢爬,并可以在他/她走之前,经常在爬和走之间转换。 游戏:尽可能的鼓励宝宝走路。例如,当你把宝宝放下时,把宝宝保持站立姿势,而不是坐姿。 不论是宝宝运动发育的那个阶段,爸爸妈妈最好都遵循两个原则:「不过分参与」以及「充分鼓励」。 有了这两点,宝宝自然就会学会走路了。 04 宝宝学走路 你还想知道的其他问题 1. 学步车能不能用? 平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按照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建议:不鼓励为婴儿使用学步车。研究表明,他们实际上可以减缓运动发育,并导致婴儿出现走路姿势异常或背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翻倒或下楼)。 2. 宝宝学走路时需不需要鞋? 赤脚是最好的,宝宝如果不穿鞋子(或穿防滑袜子),学走路会更容易,能帮助宝宝建立合适的脚和脚踝的肌张力,有助于宝宝足弓的形成,还能帮助宝宝学习平衡和协调能力。 当外出的时候,宝宝需要一双有弹性的鞋底(能够将鞋子对折)。避免高筒靴或高帮运动鞋,因为太多的脚踝支撑实际上会限制宝宝的收缩运动。 3. 如果宝宝一直学不会走路,何时需要看医生? 如果宝宝在 16 个月还不会走(一直有发育落后的宝宝,需要定期随访),需要去看儿科医生或儿童保健医生(有可用的干预措施)。或者宝宝跌倒严重,双腿似乎非常僵硬,或者宝宝一条腿一直蹒跚行走。可能存在神经、关节或脊柱损伤的迹象。 让宝宝自己探索,学习走路,不仅是给宝宝更多的尝试机会,也是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宝宝偶尔的跌倒和失败(安全保障下),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抗挫能力。 让我们放下焦虑,给宝宝多一些时间和鼓励,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吧~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