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景提升项目:为什么常青藤名校如此重视学术背景? 让这些CIS科研项目录取案例来告诉你

 昵称22610817 2018-01-23
导读:美国大学对学术科研背景的重视引起了不少小伙伴们的好奇。中国的高中生本科生几乎没有任何科研背景,那如何参加科研项目?又如何在项目中获得教授青睐?今天给小伙伴们带来一篇独家访谈,将以亲历者角度揭示他们与藤校教授共事的过程,以及他们最终如何得到顶级名校的青睐。这更会让你以此明白,美国大学到底寻求的是怎样的学生。
 
 
1、卢同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参与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教授Mick Swartz《中国市场经济股指分析》项目

不得不说,在我托福和SAT成绩都还没有的时候,拿暑假放弃我最后一次考试准备的机会而去参加科研项目是一个极为冒险的赌博。这个赌博直接导致在ED我的梦想校U Penn的时候标化考试几乎全部裸考,托福首考成绩不理想而放弃提交,SAT也不理想,两门SAT2被迫提交了裸考成绩。跟我在美国高中全A的在校成绩比起来,这个分数简直惨不忍睹。

但在美国高中三年的经历告诉我,分数在这里绝对不是一切,这一点也终于在我被宾大录取时得到了证明。在很多人眼里,我是宾大迄今录取标化分数最低的案例,而且这奇迹般的发生在录取形势严峻的2016年。但他们似乎不太明白美国如此复杂的审核流程就是为了不让学生的命运被分数所断定。我只是和招生官一道坚信优秀绝不止能通过一种方式呈现。只要你对自己的优秀有足够的信心,对自己的任何选择都能让你得到大学的青睐。我对我自身科研经历的介绍,也正是基于这个思维基础。

但我想强调的是,优秀不止一个定义不代表由捷径去定义。

你或许有很好的学术素养,但无法通过你的成绩单来体现。你可能有很多想法,但是被老师批评的一无是处。你或许英文基础很好,但被繁杂的考试和学业拖累到没时间考标化。这都不代表你不优秀,你只是需要一个展现自己优秀的平台。而CIS研究项目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但它不论多么好也只能是一个平台。平台能让你展现出自己的优秀,但不能替你创造出一个优秀。

其实CIS项目2012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我就已经听说了。藤校教授亲自来到中国与学生面对面提供课题研究的机会,这让许多家长学生似乎以为找到了成功的捷径。而老师们希望我来写这篇介绍的原因也在于此:绝大多数家长在申请CIS项目的时候,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项目获取教授推荐信和大学的亲睐,却并没有关注项目本身,于是学术研究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包括我在内,从研究项目获益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努力从这个机会争取到的回报。

在学术表现上,学术研究与上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每个3-5人规模的研究小组中,你的努力和勤奋可以得到教授的认可,也确实更容易得到教授的推荐信,但前提是你足够勤奋和努力。而且我所看到的真正优秀的学生,都是在教授安排的工作基础上有着自己的创新。在Mick教授《股票价格和行业估值》课题中,我们需要分别按照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和环保行业,从政策影响,影响指数 的主要公司,主要公司商业模式、股份结构和盈利能力做分析和整理。今年我则根据我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兴趣单独研究了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也算给教授贡献了一些思路。

我们同届有文件一丝不苟页脚页眉标注极其漂亮的优秀,有学术经验丰富数据分析炉火纯青的优秀。甚至也有每天给教授送早餐最后同样得到教授赞扬和推荐信的学生,但这难道就不是情商上的一种优秀?

“你们可能或多或少看到过交易员的工作环境——面前有很多个并排的显示器不断显示着大量的新闻。这些交易员根据目前的状况,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提前做好资金安排。

其实所谓投资,就是关于未来的交易。

而所谓未来,你对它一无所知,那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预期。预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目前的形式去推断。

比如你现在看到我把这个杯子推倒了,我们得到的判断是:杯子一定会掉到地上。而至于这个杯子是否会碎掉,你需要根据这个杯子的材质、地板的硬度、自由落地的距离等等因素来做出你的判断。

所以,你掌握的针对目前的信息越具体、越真实,你用来做判断的模型越科学、越不断被事实检验而不断完善,那你对预期的判断就越准确。但是首先,你要从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模式开始。这是为什么我说,投资首先是你的思维方式,然后才是你的方法和技巧。

我作为一名学者,同时也是作为美国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级顾问和一名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配置资产的投资人,在未来一个月里我会和你们分享,我是如何在这个领域中思考,并使用了什么工具来辅助我作出判断的。”

以上这段话,是Mick教授在科研项目开始前研究导论课中说的第一段话,通过这段话想必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学术研究”到底是什么。

“学会创造知识,而非仅仅接受知识。这或许对于中国高中生来说比研究内容本身要重要得多。“正如Mick教授在项目结束时对我说的。

许多美国教授都向我提到过:美国教育的核心,在于“Possibility”这个词——可能性。这不仅是未来的发展存在的可能性。我不止一次的听到爸妈说希望我去美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在研究项目里,我却往往看到的是家长们寄希望于孩子一次性达到美国名校录取的要求,而忽略中间成长必须的过程。可这是与你们希望孩子去美国接受的教育相悖的。

美国人文教育的精髓自启蒙运动至文艺复兴,自苏格拉底至达芬奇。他们可以是绘画大师,又精于工程设计;既是天文学家,又可以是工程师;通晓哲学物理,又掌握天文数学。美国教育则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诞生发展,继承了欧洲教育的自由学术精神,而崇尚培养拥有较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给予孩子更加广泛的想象空间,给他们更多的通往自由学术世界的引导。

这便是美国教育的可能性之所在,这也是学术研究项目最为宝贵的地方。当我们决定出国的时候,面临的最大挑战还不是语言、不是活动,而主要来自:在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数和美国教育所要求具备的创新、批判、务实的精神,是不匹配的。从决定留学开始,到开始申请,其实除了跨越语言的鸿沟,更要跨越自身思维习惯和文化理解的鸿沟。而这一点,才是我认为CIS项目最宝贵的地方。

2、石同学,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参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dam《亚欧文化的交融》项目

我看了之前若文同学对研究项目的解读,也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笔墨有限,我就简单跟老师谈一下另一个频繁被朋友问起的问题。

以我们在国内几乎为零的研究经验,怎么完成研究工作?

其实当大家质疑我们是否能够完成一个学术课题的时候,中国申请者最大的问题也随之暴漏出来,那就是较为局限的对于学习的定义。如果说我们定义的学习是按照固定的思维解决问题,那么“学术研究”则是建立独立的思考模型去分析解决自主提出的质疑。事实上,我们所谓的“学术研究”才是在美国教育模式中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任何一个美国学校,这都是再司空见惯不过的学习模式并没什么好惊讶的。我也将Adam教授的第一节课的话拿来举例: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已经知道我们此次研究的主题: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我希望你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1450年之前世界文明的中心在哪里么?答案是:就在这里—中国。但是五百多年过去了,请看看你们穿的衣服、看看你们使用的文字,翻一翻你们使用了十几年的教材。这些还有多少是中国文明的产物?你们难道不想要知道在这1450年间发生了什么?欧洲的文化思潮、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相比较于中国有着怎样的不同,对我们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又有什么意义?这些疑问,便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研究的主题。”

我想教授这番话就可以看到他在学术研究项目上的诉求:他希望从我们身上看到的素养并不是去掌握多么高深的历史知识,而是“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

这些教授不断强调的东西是方法而非知识背景。完成这些也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理论基础,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发散思维和总结能力。

当然, 还有一点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所做的研究项目大部分并不是由我们承担最主体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我们做的工作大多都是边缘的辅助性工作,但这些细致的工作更加是锻炼自己的机会。CIS项目中我最赞叹的一个项目成果是一个哈佛教授的文学项目,这个项目之繁琐无聊我自问是无法忍受的,整整一个月无非是给教授的一本文学专著做配图、附录的编译工作。然而参与这个项目的唯一一名学姐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堪称完美的的做好了这些被我们认为难以忍受的基础工作。她的教授在项目还未结束时就致电哈佛招生办主任推荐了她,12年被哈佛EA录取。这个故事时常被老师提起,也说明了CIS项目的特点。

我希望家长们明白:学术背景薄弱,不代表不能对一段知识提出质疑。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代表有着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另外我额外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旁听了CIS这里几乎所有的研究项目课题。大体无非是金融,数学,历史,传媒。这些项目都非常有趣的地方在于几乎都围绕着中国展开:历史学围绕云南腾冲马帮的南方丝绸之路,金融项目则研究中国金融体系变革,传媒的大理古城商业化报道,这些都展现了教授对于中国的巨大兴趣。在很多同学极力去强调自己的国际背景的时候,却忘记了美国大学录取他们的最根本的地方在“Campus Diversity”(校园多样化,这是美国各大学国际生录取占比原则)。正是为了校园文化的多样化而得到录取的中国国际生却在不断强调自己的美国化,这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

或许学术研究还有太多值得描述的细节,但我想以上例子足够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版图:它并不是一个伟大的遥不可及的工作,更不是通往名校的工具。但它的确是你接触到最顶尖美国教育的桥梁,让你理解藤校思维的渠道。如果你有着对学术自由的追求和对知识的向往,我相信,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而等到你获得一个不错的录取结果的时候,你会明白让你进入名校的不会是一个项目,而是你的那些追求与向往本身所产生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