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方 | 史上最全“关节炎”针灸治疗方案

 wyfx100 2018-01-23

一、病症概述

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里称“痹证”,是闭阻不通的意思。凡是风寒湿侵袭人体肌表经络,致使气血阻塞运行不利,引起肢体的筋骨、肌肉、关节等部位发生疼痛、麻木、酸重不适、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等症状,均称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等多种疾病

痹症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人体质及抗病能力等因素有关。一般是在人体气血亏虚,阳气不振,腠理空疏,卫阳不固的情况下,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而发病。但人体肌表经络,内联脏腑,痹证延久不愈,势必引起脏腑病变,或因痰浊血瘀,流注关节,造成关节畸形。


二、辨证施治

痹证虽由风寒湿侵袭而发病,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或感邪有偏胜,因此在临床表现上也极不一致。

风邪偏胜,则其关节疼痛游走无定,称为行痹或风痹;

寒邪偏胜,则疼痛较剧烈,痛处固定,称为痛痹或寒痹;

湿邪偏胜,则痛虽不甚,但肢体重着,活动不灵,称为着痹或湿痹

平素阴虚阳亢,或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表现关节红肿热痛的,则称为热痹。

由于风寒湿三气往往混合致病,故临床上以风寒痹、风湿痹及湿热痹较为多见。


()行痹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关节屈伸不利,伸则痛麻难忍,初起多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淡黄,脉象浮弦。

【证候分析】风寒湿邪外袭,闭阻经络,致气血支持不畅,不通则痛。筋脉关节缺乏气血濡养,故屈伸不利。因风性善行走窜,故疼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舌脉为外邪侵袭之象。

【治疗法则】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以督脉、局部穴为主。

【针灸处方】风池、 膈俞、血海、大椎

【方义解释】风池属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维主一身之表;大椎属督脉,为诸阳经交会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故两穴相配,可祛风散寒。血会膈俞,配血海可活血散瘀以祛风。

【临床加减】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肩贞 ;

肘臂部:曲池、天井、合谷、外关、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部:人中、身柱、腰阳关、委中;

腰骶部:腰阳关、肾俞、大肠俞、委中、昆仑;

臀部:环跳、居髎、秩边;

骰部:秩边、承扶、阳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足三里;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太溪

【操作】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

()痛痹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处较为固定,遇寒加重,得热痛减,局部常有冷感,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

【证候分析】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故痛处较为固定;而以寒邪偏盛,故遇寒加重、得热则痛减。寒为阴邪,故昼轻夜重、痛处不红、触之不热。寒性凝滞,故关节不能屈伸。舌脉为寒盛痛甚之象。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针灸处方】肾俞、关元 、大椎、风门、丰隆

【方义解释】肾俞、关元皆为补肾壮阳的要穴,两穴配伍可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大椎可振奋阳气而祛寒;风门功专散风;再配丰隆以除湿。

【临床加减】见“行痹”。

【操作】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

()着痹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适阴雨天加重,得温得按痛可稍缓,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故疼痛重着、痛有定处。湿性重浊,故下肢为甚。湿邪闭阻经脉,则肌肤麻木或肿胀;寒湿皆为阴邪,故适阴雨天加重,得温得按痛可稍缓;舌脉为湿邪内盛之象。

【治疗法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以足太阴脾经、督脉穴为主。

【针灸处方】大椎、膈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方义解释】大椎可祛风散寒。膈俞活血以通络。阴陵泉、足三里、脾俞健脾除湿,通络止痛。

【临床加减】见“行痹”。

【操作】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

(四)热痹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故见四肢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红肿、得冷则舒。热盛津伤,则心烦口渴。邪热内蒸,则发热多汗。舌脉亦为邪热内盛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祛风活血。以督脉、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针灸处方】大椎、曲池、合谷

【方义解释】大椎清热散风。曲池、合谷可清热解表,祛风除痹。

【临床加减】见“行痹”。

【操作】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

三、针灸治疗痹证的作用机制

临床上应用针灸治疗痹症,有较好的效果。针灸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

针刺产生的针刺信号,可抑制各种疼痛信号的传入,并通过针刺信号在神经各阶段的整合,提高了痛阈,使疼痛等不适症状得到了缓解;

针灸通过对引发本症的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有助于痹证的康复;

针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体液免疫水平;

针灸对血液循环和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可改善患处的炎性渗出,促使有害物质的清除及排泄,达到了治疗本病的作用。

另外,对于风寒痹及风湿痹的患者,一般多采用针灸并施的方法,收效较药物及其他方法为好。对于风湿热痹的病人,除针刺治疗外,还可适当配用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