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佶瘦金体楷书跋欧阳询张翰帖

 xqjhr 2018-01-23

赵佶瘦金体楷书《跋欧阳询张翰帖》

秀美雅致,舒畅洒脱

喜爱书法 2018-01-22 09:15:36

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赵佶瘦金体楷书《跋欧阳询张翰帖》

赵佶瘦金体楷书《跋欧阳询张翰帖》,秀美雅致,舒畅洒脱

赵佶瘦金体楷书《跋欧阳询张翰帖》,秀美雅致,舒畅洒脱

赵佶自创了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赵佶瘦金体楷书《跋欧阳询张翰帖》,秀美雅致,舒畅洒脱

赵佶瘦金体楷书《跋欧阳询张翰帖》,秀美雅致,舒畅洒脱

在书法上,赵佶起初学的是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又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之感,又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如"屈铁断金"。特点是笔划瘦细而有弹性,尾钩锐利,运笔迅疾。字一般呈长形,张弛有度,有一种秀美雅致、舒畅洒脱的感觉,而且通篇法度严谨,一丝不苟。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此后尽管学习这种字体的人很多,但能得到其神韵的却寥若晨星,这足以见证赵佶的书法功力。

释文:

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赏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看看该怎样读帖
晋堂书法 2017-02-16 07:14:53

《张翰帖》,纸本,纵25.1cm,横31.7cm,行书,11行98字。 

《张翰帖》

  释文: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内字残,现据《晋书》补)

  《张翰帖》又称季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

  《张翰帖》属于行楷,在总体具备欧体楷书特点的同时,增加了草书的流动感,较之同时代虞世南的行书显得厚重刚劲。

赏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看看该怎样读帖
虞世南的行书

  下面我们对《张翰帖》逐行展开读帖分析:

赏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看看该怎样读帖

  谈到读帖,有的人不知道读什么,把读帖理解为识读字帖中的字,那就太小儿科了。本人在此抛砖引玉,试读一下欧阳询的《张翰帖》。

  “张翰字”端正挺拔,“季鹰吴”左倾明显,“郡”字似奇反正,这七个字的字形形成正——奇——正的变化,这就是行书的流动感和活泼之处。如果把行书也写得行轴线垂直,那是写字,不是书法,行书书法应当是活泼的。

  “人”的竹叶捺以露锋入笔,露锋出锋,给以藏锋为主的欧体行书平添了一丝活泼可爱的气息。“有”字的“月”部有意识的变窄拉长,所谓“孤峰崛起”者也。“属”字加大横画右斜的幅度,使整个字左倾,撇笔增长形成一脚着地,有依靠下一行之感。“不”字起笔的小尖显示了起笔的角度,和上一字“任”的收笔形成呼应。如果说这一切是顺势而为,那也是经过长期练习,把有意识的控制变成了无意识的习惯。

赏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看看该怎样读帖

  这三行字形总体很端正,“兵”的处理方法同前面的“属”。

  “天”与“下”、“已”与“夫”、“有”与“四”在外轮廓上形成大与小、长方与三角、长方与扁方的强烈对比;“下”、“已”的字形处理的很小很收缩,你能说是无安排意识吗?

赏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看看该怎样读帖

  “难”与"吾本”在用笔上形成轻重对比。

  “间”字的第二笔和第三笔之间有意拉开,“日”有意左移给右部留出空白,这是布白的巧妙之处——有意识的留白。

  “智”字收缩“矢”部,“日”部有意拉长,造成挺拔之势。

赏析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看看该怎样读帖

  最后两行,字形结体总体归于平正。“遂”有意识的提高两点的位置,把大多数人写成正方的字变成了长方。“而归”两字上下对的很齐,外形形成一个标准的长方形,你若觉得是无意形成的;你试试看,你练多少次才能达到这个程度。

  平正的外表下隐藏着各种变化,这才是书法;只有平正,外形再漂亮,还处于写字的初级阶段,不同意这一看法,你就去读读孙过庭的《书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