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街道设计导则》简介

 张顺4yd4js5u22 2018-01-23

1背景

关心街道设计的同行们已经熟悉美国NACTO2013年发布的《Urban Street Design Guide(美国街道设计指南)、上海在201610月发布的《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本人在早些时候曾推荐《Street Fight: Handbook For An UrbanRevolution》(街道抗争:城市革命手册)一书,其作者Janette Sadik-Kha恰是NACTO的主席。今年521日,由Janette Sadik-Khan领导的Globe Designing Cities InitiativeGDCI,与NACTO一样受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的慈善资助)与NACTO共同发布了GlobeStreet Design Guide全球街道设计导则),目前已经能够在网上阅览全文,并可以申请免费下载。

https:///publication/global-street-design-guide/

2 内容概述

本书正文近360页,分为3篇共11章,非常详尽的介绍了街道的整体设计方法,包括价值导向、调查评估、规划原则、设计要素、运营管理等全过程非常详尽的内容,对规划师、设计师、政府管理人员、建设与维护人员都有非常实际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A

街道概述

1

定义街道

2

塑造街道

3

测量与评估街道

B

街道设计导则

4

大城市街道设计原则

5

街道场所设计

6

人性化街道设计

7

市政与绿化设施设计

8

交通管控措施

9

设计要素控制

C

街道改造示例

10

路段改造示例

11

交叉口改造示例

3 亮点介绍

本导则的核心原则在于在街道设计中优先考虑行人,在内容中强调了行人、自行车、公交系统的设计要素,即使我们在之前的各种街道手册中已经了解到有很多理念和手法,这里仍有很多不同的阐述角度和表现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这里介绍一些供大家先睹为快。

1街道是市民体验城市的基础空间,街道设计应该从建筑到建筑。完整街道空间这一理念已经越来越成熟与详细,文中更加详尽的用Setback(建筑退线)来准确定义。

2)多模式的街道,比小汽车导向的街道能够服务更多的人

3)导则中考虑了货车服务、街头商业设施的设计要素


4)交通模型必须仔细测算各种交通方式的能力并反映到街道上,而不是仅仅测算小汽车的服务水平;用Traffic Evaporation这个概念来描述小汽车方式向多模式方式的转变。

5)导则中的一些设计手法,目前在国内实施尚存在争议或者与现行规范不符,例如:

1单侧双向自行车道。国内自行车交通量大,道路两侧自行车吸引点多,这种方式在国内可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但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尝试。

2双向4车道机非混行,在国内也非常普遍,自行车道也经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交叉口和路边停车区域;如果改为双向2车道 机非分隔 中央分隔带,担心交通拥堵加剧。

3)公交站近邻交叉口设置,与国内规范距离交叉口距离要求冲突,公交排队进站问题严重的地方,将干扰交叉口运行。

 

4)路缘石转弯半径减小到3米,挑战交通工程师的神经,公交车、消防车转弯需要利用内侧车道或逆向车道,这在实际运行中存在问题。

5)交通稳静化的一些手法,更多考虑人的感受而非车的效率,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是交通拥堵,因此这些方法的应用与推行非常缓慢。

4 小结

街道设计在存量规划、开展“双修”的时代背景下,愈发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可谓试金石;同样,做成一个好的街道设计需要综合所有相关专业的优势,这期间存在太多的障碍去克服。《全球街道设计导则》给出了许多有益的理念、原则、方法、示例,对我们很有帮助;同时,街道设计需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特点,也需要我们去大胆的尝试、认真的求证。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很有趣,希望看到国内更多更好的实践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