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式的伟大科学家?

 寒器 2018-01-23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有科学人士比如墨子出现,他的门派讲究科学实验,也做一些机械设计,但都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停留在工程师的层面,因此没有科学概念。后来到了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很多科学书籍也烧了,因此后世留传的科学类书很少,这就是科学的断层。到了汉朝初期,韩信点兵很成功,有了中国剩余定理,这是中国数学的世界级成就,后来到文景之治,追求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本来科学也会重新萌芽,但是好景不长,到了汉武帝时期,思想开始禁锢,要求学习儒教经典,其他门派的学问被封杀,于是,科学再次夭折。东汉末年分三国,世事动荡不安,曹冲称象很成功,但没有发现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国家已经失去了科学精神,而被易经的占卜八卦精神笼罩。到了南北朝时期,那就更不得了了,佛教进入中国,成为社会风气,大家追求的是慈悲与来世,却忘记了今生今世。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底下,也使得科学没有机会萌芽——因为大家似乎没有这个需求,佛教是麻醉人的。后来到了隋唐,这时候出现了科举制度,但科学制度选拔的人才还是不重视数学水平,因为高考不考数学,所以大家都不学数学,因此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陷入了一种“无数目字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缺乏现代的会计制度。没有数学,也就没有科学,全社会没有科学的土壤,一直到了元朝,这个蒙古大帝国本来可以吸收很多阿拉伯的数学,希腊的数学,但是,这个帝国很快完蛋了。后来出现的明朝,建国的是一个农民,还是一个和尚出身,本身就没有什么知识,除了恨贪官,他从来不追求科学。因此,这个国家依然没有科学,这就是领导人喜欢什么,下面就会追求什么。皇帝不喜欢科学,下面的人也不会追求科学。到了清朝,康熙时代,有了很多传教士来中国,也带进了西方科学,但只局限在宫廷。一直要到鸦片战争,中国被打醒,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世界很多年,在中国,科学的匮乏,总体上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中国,这个事情是一个梦,最后梦醒来,已经过了2000年了。中国人追求实用,老问科学有什么实际的用处,这也影响了科学的发展——真正的科学肯定是要供养的,你老问科学的用处,科学就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