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天气渐冷,小瓜虫病又要开始提防了

 昵称10744611 2018-01-23

广东天气渐渐冷了,水产养殖也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但又一个揪心的事,总会不约而至,小瓜子虫病。



先认识下它:
小瓜虫病是南方鱼类冬春季节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河豚、黄颡鱼、草鱼格、泥鳅等危害更严重。若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当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由于水温低,水质污染不易处理,换水困难等原因,常令养殖户损失惨重。

小瓜虫属金毛目、膜口亚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虫。它的体型和大小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差别很大。

成虫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体长为0.35mm~1.0mm,体宽为0.3mm~0.4mm。虫体柔软可随意变形,全身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身体前半部有一马蹄形和香肠形的大核,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的上面。胞质外层密布有很多细小的伸缩泡,内质有大量食物粒。

胞囊内最初成熟的幼虫为圆形,经过一定时间(约5~8小时后),才开始活动,身体逐渐延长,前端尖而后端钝圆,最前方有一钻孔器。刚从胞囊内钻出来的幼虫身体圆筒形,但不久变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内收缩凹陷。全身除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身体后端还有一根粗长的尾毛。一个大的伸缩泡,位于身体的前半部。大核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在身体的后方;小核呈球形,在身体的前半部。

小瓜虫生活史

小瓜虫一般可分为营养体和胞囊两个时期。在营养体时期,幼虫钻进宿主皮肤或鳃瓣等处后,汲取宿主营养生长,形成白色脓胞,即肉眼见到的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小瓜虫的生殖方法

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在宿主组织内进行分裂生殖。另-主要生殖方式为虫离开鱼体,在水中当环境不适,特别是低温时分裂繁殖。

幼虫形成后,需经5~8小时静息才开始活动,刚孵化出来的幼虫24小时内感染率较高。水温在15~20℃感染率最大。

小瓜虫病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在水质较差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水温15~25℃,冬春季节易发。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不会发生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的诊断

小瓜虫病的症状主要是鱼类皮肤、鳃的表皮组织感染。小瓜虫主要表现为汲取宿主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并产生大量黏液,形成脓胞,肉眼可见鳃、皮肤和鳍上的小白点,严重时全身似粘满白粉。小瓜虫侵袭鱼眼角膜,严重时出现瞎眼。病鱼独游,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严重时停食乃至死亡。

小瓜子虫病的治疗心得

能否有效控制小瓜子虫暴发有一参考标准,鱼是否还保持吃食!只要鱼还有采食功能就有通过内服抑虫的药物达成控制小瓜子虫的目的。尤其是网箱养殖的品种,必须在易感季节投喂防虫药品才是最佳手段。

投喂药物及方法:计算好鱼的体重,评估好小瓜子虫的感染率,观察鱼的死亡及体质情况,用虫虫草及纤虫拌料内服。

帮邦水产2018年合作招商,地区经销商、帮邦云检测中心、帮邦云连锁任你选。点击可查看招商详情。

帮邦云检测中心招商 帮邦2018年合作招商 小程序

【病从根治】

未成熟的小瓜虫寄生在鱼体上,外面有一层厚厚的包囊,药物难以渗透。此时用再多的杀虫药也无法将其杀死,反而容易造成鱼体的伤亡。

治疗小瓜虫病的根本,在于掌握小瓜虫的特点,抓住最脆弱的包囊破裂期、幼体寻找宿主的时期,将其一举杀死,即在它游离在水中的时候杀死,这要保证水体的药物充满一定的浓度,且要减少对鱼体的伤害。

【防治建议】

不同的养殖环境使用药量不同,室外水体和鱼池,水温低于10°时,小瓜虫会自然死亡;但室内水族箱与小鱼池略有差异,可能当水温高至35°时,仍会有小瓜虫病发生,因此室内水族箱和小鱼池更要注意防治措施:

预防方法:

1、鱼下塘或进入网箱前应进行抽样检查,若发现多子小瓜虫应及时采取治疗;

2、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

3、保持网箱干净,内外流水顺畅;

4、定期内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发病。我们建议提前在饲料里面拌喂青蒿末,15天左右1次。长时间在饲料里面拌喂青蒿末,水生生物发生纤毛类寄生虫的机率会明显下降,即便疾病发作,也有较好的抵御能力。

小瓜子虫可防可治,不可怕。树立信心,坚持内服管理及稳定水质,不滥用外用杀虫剂破坏水质影响体质是关键。

【病从根治】

未成熟的小瓜虫寄生在鱼体上,外面有一层厚厚的包囊,药物难以渗透。此时用再多的杀虫药也无法将其杀死,反而容易造成鱼体的伤亡。

治疗小瓜虫病的根本,在于掌握小瓜虫的特点,抓住最脆弱的包囊破裂期、幼体寻找宿主的时期,将其一举杀死,即在它游离在水中的时候杀死,这要保证水体的药物充满一定的浓度,且要减少对鱼体的伤害。

【防治建议】

不同的养殖环境使用药量不同,室外水体和鱼池,水温低于10°时,小瓜虫会自然死亡;但室内水族箱与小鱼池略有差异,可能当水温高至35°时,仍会有小瓜虫病发生,因此室内水族箱和小鱼池更要注意防治措施:

预防方法:

1、鱼下塘或进入网箱前应进行抽样检查,若发现多子小瓜虫应及时采取治疗;

2、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

3、保持网箱干净,内外流水顺畅;

4、定期内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发病。我们建议提前在饲料里面拌喂青蒿末,15天左右1次。长时间在饲料里面拌喂青蒿末,水生生物发生纤毛类寄生虫的机率会明显下降,即便疾病发作,也有较好的抵御能力。

小瓜子虫可防可治,不可怕。树立信心,坚持内服管理及稳定水质,不滥用外用杀虫剂破坏水质影响体质是关键。
(文章来源:砖头哥杂谈 广西华港农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