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 互联网 金融”----解析平安银行“商超供应贷”

 伊城一下 2018-01-23

摘要:

解析发现商超供应贷不仅仅是一款创新业务,更是从商业银行角度给出了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一个创新发展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战略选择方面,大多数成功案例均注重社会分工、优势互补的“跨界协同”,很少是单个企业的“跨界经营”。商超供应贷是平安银行和合力中税双方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跨界协同。短期来看,合力中税的Chin B2Bi平台为平安银行提供了数万家优质小企业的上千亿融资需求,同时合力中税在供应链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帮助平安银行更好地理解不同供应链内部交易过程、数据关系和反应企业绩效的非财务指标,并据此构建评估小企业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动态变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支撑金融业务创新发展。长期来看,双方的优势互补、跨界协同有望帮助供应链企业进一步提升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能够让金融业务创新更加深入实体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2、在风险管理方面,数据应用促进风险管理理念和的变革是“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深度结合的必要条件之一,甚至也是金融业务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应用贯穿商超供应贷的客户准入、客户授信、客户提款、贷后管理全流程,“China B2Bi”海量、真实的历史贸易数据和实时贸易数据,有效支撑着对小企业信用评估和偿债能力的动态评估。这种应用正在试图推动风险管理理念从“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向“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方向转变。

3、在业务模式方面,依赖“核心企业”大力配合(如:提供数据、回款承诺、差额退款、回购、销售调剂等)的“中心化”模式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且同质化竞争的“中心化模式进一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营销成本并降低了收益率。商超供应贷并不依赖核心企业,同时又将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果和第三方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整合到金融业务创新之中,核心企业、第三方和商业银行分别从不同纬度发挥了“核心企业”的作用,形成了“泛中心化”模式。“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泛中心化”模式更加匹配时代特征。

4、在产品创新方式方面,国内商业银行的大多数产品创新是自我中心的部门化工作方式,有些产品创新增加了产品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复杂度,同时还也给小企业客户带来了认知和选择困扰。商超供应贷更加接近“客户中心”,从产业出发,以一套简单的业务模式适用所有中小和小微商超供应商,实现了客户授信、提款和贷后监控的模型化、线上化、自动化,更容易被客户认知、理解和接受。“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让产业更加透明,基于产业的产品创新和追求简单的产品设计更加容易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

一、综述

随着互联网对更多产业的渗透,实体产业、电子商务与金融业务三者之间的深度结合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涉足金融领域,围绕自己的供应链开展金融业务,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此外,随着整体经济进入调整期,虚假贸易以及部分行业整体下滑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上升较快。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同时又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商超供应贷”给出了一个值得深究的方案。

“商超供应贷”是平安银行与北京合力中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款面向国内商场、超市供应商融资的业务模式,它对供货商与商场、商超市之间的订单、收货、发票、付款等商流、资金流数据整合处理,应用历史数据建模分析支撑小企业信用授信,应用实时数据建模分析支持小企业提款审批,应用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辅助贷后管理。“商超供应贷”的客户授信实行无抵押、无担保,且不局限于小企业与单个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单个企业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800万元;放款实行循环额度、线上自助提款、实时到账、随借随还;贷后管理实行批量化、高频率动态监控、早发现、早预警、早催收。“商超供应贷”较好地解决了小企业信贷手续繁、速度慢、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成本和风险管理的难度。

“商超供应贷”本质是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业务三者结合,在此业务模式中,平安银行代表金融业务,合力中税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云平台(China B2Bi)代表的是实体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体,两者合作初步实现了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产融协同。“China B2Bi”支撑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间订单、物流、结算、财务、营销等业务的在线协作,目前已经汇聚了50多家核心企业与7万多家中小企业之间海量、真实的历史贸易数据和实时贸易数据,并持续承载着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小企业之间的在线交易和企业税务认证,2013年全年通过平台发生的贸易结算金额和增值税发票金额均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ChinaB2Bi”为金融业务有效结合“实体产业+互联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商超供应贷”的育成与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解析

沿着“实体产业+电子商务+金融业务”的产融协同这条脉络,“商超供应贷”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战略选择

实体产业公司、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模式均继承了互联网跨界聚合的经营逻辑,即跨界整合产品与服务,聚合客户、聚合交易、聚合数据,以“长尾理论”为依据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提高客户粘度和社会化营销能力。但这需要处理好“长尾理论”与“长板理论”的关系,在介入非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外的“他界”时,“长板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强化核心能力、极致发挥核心竞争优势,而非核心能力则尽量通过对外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实体产业+电子商务”是土壤,“金融业务”是催化剂,三者的结合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成长,推动产业变革和经济变革,并让实体产业、互联网与金融业务多方受益。这一变革,在实体产业公司、电商公司和金融机构当中均有实践案例,例如海尔、苏宁、阿里巴巴、建设银行、平安银行等等。

金融机构的产融协同实践大多数为与实体产业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且成功案例较多,不足之处在于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规避、转移风险的风控理念使得大多数创新业务模式仍局限在资产担保的传统信贷范畴之内,与“实体产业+互联网”的结合也多停留于表面。少数金融机构(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跨界经营,但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的体制约束、人员编制和运营方式还不足以让金融有效地深入到实体产业与互联网之中,甚至有陷入“长尾理论+木桶理论”的危机,使自己在非金融方面的短板制约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

商超供应贷是平安银行和合力中税双方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跨界协同,是“长尾理论+长坂理论”扩大比较优势的良好体现。短期来看,合力中税的Chin B2Bi平台为平安银行提供了数万家优质小企业的上千亿融资需求,同时合力中税在供应链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帮助平安银行更好地理解不同供应链内部交易过程、数据关系和反应企业绩效的非财务指标,并据此构建评估小企业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动态变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支撑金融业务创新发展。长期来看,双方的优势互补、跨界协同有望帮助供应链企业进一步提升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能够让金融业务创新更加深入实体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二)“数据应用”与“风险管理”这种转变对于小企业信贷意义重大。因为广大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资产担保的条件,可见的第三方担保增加了小企业融资成本,又仅仅将诸多小企业信用风险集中到少数担保公司。第三方担保超额担保导致坏账的事件也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且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无法通过第三方担保或保险得到缓释,金融业务的损益根本上仍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管理能力。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企业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校验性,这使得动态、快速识别小企业信用成为可能,为风险管理理念的变革创建了条件。数据应用贯穿商超供应贷的客户准入、客户授信、客户提款、贷后管理全流程,这些数据应用的核心指向于对小企业信用水平与偿债能力的动态评估。这种应用正在试图推动风险管理理念从“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向“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方向转变。

商超供应贷的数据应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细究起来,其模型在动态评估小企业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方面的理论依据和可靠性均有不足,但其可用的数据和评估模型则具备较高的成长性。合力中税China B2Bi平台中汇集的数据包括数万家小企业与交易对手多年的订单、收货、退货、结算、发票数据,数据基本反映了主营批发业务小企业的全部贸易情况,能够支撑信用模型的构建和验证,并支持从企业个体、交易对手、商品品类、区域等多个纬度动态地监测风险。China B2Bi的数据会持续增加,只要持续优化和完善模型和应用结构,商超供应贷非常有希望构建一套相对完整、可靠的小企业信用评估和风险监测体系,并且超越商超供应贷,广泛地适用于小企业信用评估和风险监测。

商业银行应用数据辅助风险管理的实践较多,近两年发展尤其迅速,但大多数应用不具备成长性或与小企业信用评估无关。例如:有一些数据应用过于强调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构建的指标体系过于特殊,支撑模型的数据规模和成长性均不足以支撑模型验证与优化。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是“测不准”,数据应用的重要使命是让模型能够持续得到验证、优化,使偏差度越来越低。为此,那些不具备成长性的数据应用基本上谈不上是否有效,通常也放弃不掉“短命”的结局。

数据应用是“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深度结合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金融业务深入产业和互联网的必要手段,甚至也是金融业务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回归金融业务的本质,小企业信用评估应该是商业银行数据应用的主线,且商业银行需要对这条主线进行重点孵化和培育。

(三)“中心化”与“泛中心化”商超供应贷放弃了对核心企业的直接依赖,将重点回归到对小企业的信用识别和管理之上,通过与第三方开放合作汇聚真实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支撑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总体可用“泛中心化”来进行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赖“核心企业”大力配合(如:提供数据、回款承诺、差额退款、回购、销售调剂等)的“中心化”模式一直都是中小企业金融的重要业务模式,但很多的核心企业不愿意提供足够的支持,也难以按照合约履行义务。同时,同质化竞争的“中心化模式进一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营销成本并降低了收益率,“中心化”模式中也曾发生过多笔因核心企业不作为或失误带来的损失,但商业却银行难以向核心企业索偿。同时,大多数小企业的交易对手不会局限在一家核心企业,“中心化”模式并不能更好地满足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难以降低小企业在其他渠道获取融资所带来的风险。

首先,商超供应贷认可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相信部分核心企业能够较好地选择并持续管理上下游小企业,那些持续与核心企业发生贸易往来的小企业与同类小企业相比信用更好。所以,商超供应贷以名单制直接确定核心企业,而不需要对核心企业进行授信和签署任何协议,再以与“核心企业”的持续合作年限和贸易稳定性等非财务指标作为甄选小企业客户的主要依据。

其次,商超供应贷开放与合力中税等第三方公司合作,广泛获取小企业对所有客户的贸易数据,尽可能多地掌握小企业的真实贸易数据,集中小企业对多个交易对手交易的真实贸易进行专项授信,力争更大程度的满足小企业的运营资金需求,这使平安银行有望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小企业客户的“主办银行”,最终让平安银行更多地向小企业实施交叉销售、更多地获得小企业信息、更及时地掌握小企业的信用变化。

总之,商超供应贷并不依赖核心企业,同时又将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果和第三方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整合到金融业务创新之中,核心企业、第三方和商业银行分别从不同纬度发挥了“核心企业”的作用,形成了“泛中心化”模式。“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泛中心化”模式更加匹配时代特征。


(四)“部门化、多样化”与“产业化、简单化”商超供应贷以一套业务模式适用所有中小和小微商超供应商。它基于供应商对多家商超企业的供货数据按照统一模型进行授信、提款和贷后监控;它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并没有多少流程和规则的差异,更容易被客户认知、理解和接受,也大大减低了商业银行产品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复杂度。国内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一直都非常活跃,总行公司部、贸易金融部、中小企业部等诸多部门都有产品创新,分行与支行也有产品创新,各个单位面向小企业的产品罗列起来有几十上百个,不同产品有各自的准入条件、业务流程和风控策略。一些产品创新不但增加了产品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复杂度,同时还也给小企业客户带来了认知和选择困扰。大多数小企业客户并不具备金融产品识别、比较和择优选择的能力,小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在资金短缺的时候能够简单、快速、低成本地获得资金。

“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让产业更加透明,基于产业的产品创新和追求简单的产品设计更加容易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并有望让最难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业务条线提高产品创新的实际效能。

三、总结

商超供应贷展现了金融业务创新对“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时代发展大势的主动顺应。它注重社会分工、优势互补的“跨界协同”,而不是单个企业的“跨界经营”;它注重并培育贴近金融业务本质的数据应用,优化并扩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广泛、离散地尝试大数据应用;它注重客户中心的产业化产品创新,而不是自我中心的部门化产品创新;它注重生态系统的“泛中心化”开放合作,而不是大型企业之间的“中心化”局部合作。

“实体产业+互联网+金融”正在进行,商超供应贷也刚刚开始,很多方面并不完美,也很难说商超供应贷的道路能走多远,但它也给出了一个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路径,供社会大众和同业参考,且从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更高的合理性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