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唱歌的音量到底有多重要?

 垠海 2018-01-23

       小编初学美声的时候老师就说道:声乐追求的无外乎两点“音色”和“音量”。从歌剧的诞生到未进入现代化多媒体包装的状态之前的声乐,唱歌时音量在没有麦克风扩音器的情况下,声音要穿过乐队,传达到观众席,还要保证音质,情感处理,角色表现。这种环境下对音色音量的要求,都是严苛的,即便是在多媒体环绕的今天,音量对于一名歌者来说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非常有要求的,而评断音量的好坏只是一味的追求大声么?错!音量的大小是要根据作品的演绎需求而调整释放的,虽然有一定的基准,但绝不是断章取义的一味追求大音量!

       一般情况下,例如莫扎特,罗西尼,亨德尔这些古典主义时期,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比较自然纯净,音色讲究干净优美,没有过多花哨华丽的衬托,音量的要求不用非常重。而例如威尔第,普契尼等大能的作品,由于加入了很多管弦乐的陪衬丰富,音乐内容也慢慢更倾向于世俗而非宗教,旋律线条的起伏愈加明显,甚至比较推崇大线条的旋律,所以需要较大的音量才能完美的演绎。

       更重要的是,很多学唱的朋友都会有一个误区,音量的追求不只是声音的大小,更多的追求的是音量的集中,声乐教授在授课时常常会说“punto”,中文翻译是“点”的意思,事实上是希望歌者的声音像一个集中的点发散出去,而不是空泛没有质量的大声,声音如果集中,就会有穿透力,哪怕整体音量小,依旧可以传的很远,反观那些听着音量很大却不集中的声音,传播不过百米就尽数消散在了乐团之中。

       所以,在学唱的过程中,音量确实是非重要的,但音量的追求应该是保证音质的穿透力,而非我们狭义的“大嗓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