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宋朝名画,你需要一个福尔摩斯

 汉6nsp6a9k3qss 2018-01-23


早前萃花给大家介绍过一位宋代画家:

崔白,他低调地把题款藏在树干上。


宋 崔白 《双喜图》


跟我们常见的画作题款不一样,

起初,萃花以为低调如他才会这么折腾,

了解之后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接下来是萃花放大无数倍的细节截图)

另一位宋代画家李唐,也有这种操作,

这回,他把名字题在画作中的石壁上。


宋 李唐 《采薇图》


这还不算厉害的,

北宋绘画大师范宽藏得最为隐蔽,

一藏就藏到1958年,才被世人发现。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在中国画的题跋当中题字多的叫做“长题”,

像范宽这样只有名字的叫 “穷款”,

类似前面藏起款文的叫“隐款”,

宋代绘画中不仅穷款、隐款比较普遍,

而且他们基本上没有加盖印章的习惯。

明明还留有那么多空间,可以随意发挥,

为什么宋代画家爱玩“躲迷藏”呢?



有人专门展开了研究,

说他们不写在明显地方,是因为字…不好看!

如果画本身赏心悦目,

一旦配上不好看的字很容易破坏美感。

说这话的是清末明初画家沈颢(hào):


“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后来书绘并工,附丽成观。”


——沈颢《画麈·落款》


但他这么说完全忽略了另一群人啊,

大书法家苏轼、米芾等人的绘画作品

都没有大面积的题款或题画诗流传于世。


北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


所以,宋代画家书法不精这一观点不成立,

萃花翻阅了大量史书资料和画作,

为大家归纳出了三个主要原因。


思想、绘画

同根生


学过历史的朋友们可能有印象,

宋代治理国家最主要的理论是“程朱理学”,

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虽然理论建立的初衷不是服务于绘画的,

但别忘了,宋代可有中央领导的美院啊,

这种社会体制直接影响院体画家在描绘时,

精确、逼真地表达出天地万物的“理”

比如萃花介绍过的这个《双喜图》


宋 崔白 《双喜图》 局部


对“理”的无限崇尚使得中国绘画

在宋代出现了写实主义的最高峰。

画家们除了追求极其逼真的效果呈现,

还会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冥想和参悟

敬畏自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不会破坏,

不会破坏画作可以看,可以游玩,

可以在画间行走的真实境界。


出现大量诗文、题款必然会让观者跳戏:

我们看到的大自然可从来没有诗句的!

因此,藏款文是要追求真实,不影响构图。


大宋正值

萌芽期


另一方面,宋代穷款、隐款现象频繁,

与中国画的题款艺术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色,

诗书画印:题诗、书法、画作、印章

其实到明清时期才算真正成熟。


明清画家把题款当成绘画作品的重要部分,

有很多提及如何题款以及题款作用的画论

除了前面沈颢的《画麈·落款》,

也有清代邹一桂的《小山画谱·落款》等。

而元代,作为题款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

各种形式都存在,同一人也有不同的表现,

比如赵孟頫,既有大片书法和题款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长题


也有只写名字,盖上姓名章的穷款


元 赵孟頫 《饮马图》 穷款和名章


追溯到宋代,题款只起纪年、留名的作用,

绘画作品中可有可无的东西。

(可能写太长也藏不住~~~

在宋代,这些隐款和穷款的不侵占画位,

这与他们的绘画审美认识有关,

导致题款艺术在宋代发展受到局限


宫廷画家

地位低


看到萃花说题款在宋代处于萌芽阶段,

可能有人会拿艺术皇帝宋徽宗来反驳我:


宋 赵佶 《瑞鹤图》题款


这题款看起来可一点都不“穷”啊!

萃花也只能无奈地摊摊手,

位高权重,衣食无忧的宋徽宗是个例外,

这就是萃花要讲的第三个原因了。


美术史记载的宋代画家大部分是院体画家,

宫廷培养的画家,当然要为宫廷服务。

所谓“伴君如伴虎”,他们必然小心翼翼,

低调做人是保全自我的基本方法。

像文人画家那样狂放,想说什么说什么,

一不小心说错话是要被杀头的。


北宋画论家邓椿的《画记》中就有记载:


“图画院,四方召试者源源而来,多有不合而去者。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故所作止众工之事,不能高也”。


其中“不合而去”、“不合法度”,

说的就是不按照要求来,被OUT的例子,

而“形似”说的就是作画的标准了,

一定要逼真,真,真……

在这种体制下,

也只有宋徽宗这样的画院头头,

才会潇洒地将诗书与绘画相结合了。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题诗


某种意义上,

宋代的隐款、穷款就像一个儿童,

它之所以不能“参加工作”,

主要是因为法律规定不能雇用未成年,

自身也不够成熟,还受到了爸妈的牵制。


同样的,宋代隐款、穷款的出现

不是画家“不能”,而是他们“不为”

正如我们无法否定一个少年的能力,

好在,总有一天他会长大,

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号外!!!

    

     萃花又来搞事情了!

     艺萃线下艺术家交流活动“艺术说”第一期招募进行中,详情请点击今天第二篇推文,本周六(1月27日)在刘海粟美术馆,我们不见不散~~~



撰写 排版 | 砂纸

-你可能还想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