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传》一生都不曾虚度光阴的女先生!

 非亲似亲fhf 2018-01-23

  而杨绛可谓是幸运的,在那个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她,父亲杨榆杭开明睿智,母亲唐须瑩贤良淑德。在父母们都钟爱读书的良好熏陶下,杨绛从小便饱读诗书,她能尽情沐浴在书籍的世界里,发奋图强。文中读来最为深刻的是,她家中有很多的藏书,她的父亲有时要用梯子爬到书橱顶上帮杨绛找她爱看的书,而若是她一段时间不读,那本书就会在杨绛的房中消失不见,父亲是在悄无声息的谴责杨绛,让她应珍惜时间多读书。两度留洋眼界开阔的杨榆杭曾问杨绛三日不读书是怎样的感觉,杨绛说三日不读书将不能过活。如此环境下的孩子又怎能不优秀呢?  

杨绛同时也是幸福的,似冥冥之中注定,她毅然放弃了宝贵的留学机会,执念的定要去清华大学求学,在那里遇见了她的真命天子钱钟书。志趣相投的他们自由恋爱了,可杨绛却深明大义的写信提出,即使单单她与钱钟书两个喜欢了还不行,得双方父母也喜欢才行,聪慧恬静的杨绛因此深受到钱钟书家人的喜爱。她与钱钟书一爱就是一生,一守就是六十三载。钱钟书深情地称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婚后的杨绛随同钱钟书一起先后留学了英国、法国。她既承担起照顾“又笨又拙”的钱钟书的生活起居,又如饥似渴的在国外学习着,当祖国经历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艰苦时期时,她与钱钟书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千仓百孔的家园,耐心等待着胜利的到来。

杨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即使当时她的戏剧作品已一炮而红,名气更是比钱钟书大,可她却依然心甘情愿的尽力做好钱钟书的后盾,辅佐钱钟书全身心地扑在文学创作上,从而使钱钟书创作出了旷世佳品《围城》。夫妇俩琴瑟和鸣,情投意合,共同谱写了文学界的一段神话。他们一生创作了大量珍贵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喜欢杨绛的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她与钱钟书在文革那段特殊的时期里,已不能正常读书,但即便经历了残酷地批斗,被迫害下放到干校后,杨绛仍会淡定的利用看菜园子的时间,偷偷地看书。杨绛和钱钟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做他们喜欢的事上:读书、学习、创作、做学问。以至到了晚年,友人为了不打扰他们的读书时间,经常是把东西放在他们家门口,就悄悄地走了。

也许有人觉得青灯览书的日子,很是清苦、孤独。其实爱读书的人内心是非常充盈的,他们不会寂寞,不会无聊,在那浩瀚的知识世界里,成千上万个人和事等着人们去认知,去熟识、去汲取。徜徉在那大纛所揭橥的书籍中的人,只会感觉到时间太过匆匆,太过急促。书海里的知识让人应接不暇,留恋忘返。人们能在这里寻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

澳门赌王何鸿燊对他们的子女说: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唯一给不了你的就是学问。因为学问要靠你自己去学去问,去努力汲取。

是啊!学问只能靠自己勤奋获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知识是永远学无止境的!

杨绛是伟大的,她低调地把自己和钱钟书的所有稿酬版权费都捐献给了她与钱钟书都钟爱的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励基金。旨为鼓励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她要将两人在读书方面的精神延续、传承、发扬。希望年轻人通过努力读书,能看到他们曾看到的那个美好世界。

杨绛先生更是人生的大赢家,淡泊宁静的她活到了106岁。她从没有虚度人生,九十二岁创作了长篇小说《我们仨》,更是在九十八岁高龄创作了长篇小说《走在人生的边上》。她无疑是值得人们崇敬爱戴的,直至生命的终点,杨绛先生都是在学习,读书!

杨绛先生离去后,从此世间再无女子可称“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