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盟

 阿风bywzihmsmu 2018-01-24

  日本从朝鲜战争中获利多少?机会是美国给的还是自己争取的?

 



  日本工业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国人的“空中堡垒”炸得七零八落,两颗原子弹又抹去了日本两座大城市。到战争结束时,日本经济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为了尽快走出战争阴影,把国民经济带上轨道,日本人实行了“倾斜经济”。

  所谓“倾斜经济”是一个集计划经济和凯恩斯主义为一体的古怪政策。当时美国人给日本人石油燃料以帮助其熬过寒冷的冬天,但日本人宁可忍受寒冷,他们把这些燃料全部投放到钢铁产业上去了。资源缺乏的日本当时并不缺铁矿石,战前和战时日本储存了大量的铁矿石准备用于战争,但是美国人的轰炸使得日本钢铁厂无法大规模开工。日本人就用这些铁矿石生产钢铁,把生产出来的钢铁投入煤炭产业,再把生产出来的煤炭重新投向钢铁产业,以此来扩大再生产,以后再把粮食和肥料的生产包括进来,就这样往复循环,逐步恢复被战争破坏得千疮百孔的产业和经济。

  “倾斜经济”为日本攒下了一点本钱,但是要想真正使经济复苏,还得踩上点儿,发一笔大财。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给了日本人一个“发财”的机会。作为朝鲜的近邻,日本很快成为美军的军事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 “特需”直接拉动了整个日本经济,也使日本在政治上获得了新身份。

 



  丰田公司的第一代越野车

  要维持庞大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作战,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军需物资。从美国运显然不靠谱,向日本人购买成了必然。据日本官方统计,从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间,狭义的“特需”累计达12.8亿美元,广义的“特需”累计高达23.8亿美元。至1955年,“特需”累计达到了35.3亿美元。日本外汇储备余额从1950年6月底的2.86亿美元,增加到1952年5月底的11.8亿美元,增长了四倍。

  只要看一下“特需”占日本出口的比重,就明白“特需”对日本意味着什么。1950年日本的出口仅有18.2%面向朝鲜战场,但到了195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43.7%;至1952年和1953年,该数字分别是66.1%和63.5%,一个国家60%以上的出口都来自“特需”,而这还不是全部。由于朝鲜战争,美国的出口量锐减,被卷入“冷战”体制的西欧各国也因加速扩军而急需扩大进口,这也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大开方便之门。1950年7月份的出口总额即为7400万美元,比6 月份增加18%,创造了战后日本月出口额的最高纪录。

  原本十分暗淡的经济形势突然间豁然开朗起来。日本首相吉田茂曾说:“朝鲜战争的发生对日本经济安定将给予良好影响。”

  当然,“特需”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日本人实实在在拿出了东西。在日本境内2600多个美国三军后勤保障基地内,都有日本人提供服务的影子。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月,日本就将三千枚反坦克地雷送到前线。

 



  美国人在日本不仅购买物资,还需要维修设备,光给美国人修汽车就拯救了日本汽车工业。在朝鲜战争期间为美军修理、改装各种武器装备更是不计其数,尤其在军事运输车辆方面。战后几乎崩溃的日本汽车业,由于接受了美军要求为其生产大量军用卡车的订单,得以起死回生,仅在1950年夏季的一个月内,日本汽车企业就为美军制造及修理军用卡车达六千多辆。以此为基础,到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超过法国居第四位,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位,1968年追上西德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0%以上,一举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美国人还需要日本劳务。朝鲜战争爆发后,驻日美军四个师能够以最快速度投入战场,就得益于日本在劳务方面的支持。美军实施仁川登陆时,在其47艘坦克登陆舰中,有30余艘是由日本人驾驶的。整个战争期间仅福冈县芦屋町的美国空军基地就在日本的协助下,空运了300万兵员、30万伤病员和70万吨物资。

  麦克阿瑟曾得意地说:“调兵去朝鲜,速度不可或缺。每一只船,每一架飞机,每一列火车都被征用。如此迅速走上作战前线的动员我还从未见过。”美国驻日大使墨菲也公开称:“日本人以惊人的速度,把其列岛变成了一个大兵站。没有它,朝鲜战争就打不成。”因此,大量“特需”并不是美国给日本的恩赐,而是日本人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