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朕就是独具慧眼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8-01-24


它原本只是默默无闻的石头,

当地用来磨刀也算物尽其用。

谁承想命运竟然能翻天覆地。

某年某日入了康熙皇帝慧眼,

越过四大名砚、超过各类顽石,

插上翅膀荣登“大清国宝”。

 

事情还要从康熙所著《制砚说》聊起。。。。



产于长白山的松花石,原为“砥[dǐ]石”(砥石:磨刀石)。康熙认为它可能是砚材,试用后大喜赞誉超过端砚。至此之后,松花石咸鱼翻身,从“砥石”出生逐步迈向了“大清国宝”之路。

 

康熙帝何时发现松花石?至今难有统一答案。但根据常建华老师考证,《制砚说》收录于《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二集》,这本书集中收录康熙二十二年到三十六年的文章。以此推测康熙发现松花石的时间极有可能在此区间(1683-1697)或比之更早。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一生曾经三次东巡祭祖,长白山为满族发祥之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8岁的康熙皇帝刚刚平定三藩,祭告祖先之灵,东巡前后用时八十余天,极有可能视察期间慧眼识得松花石。



此后松花砚开始作为御砚,在武英殿造办处专设松花砚作,成立专司衙门从事松花石采石、运输及保管,开始了松花石砚制作。

 

除皇帝御用,松花砚还用作祭拜祖先、奖赏重臣、激励皇子。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砚于陈元龙;康熙近臣王士禛《香祖笔记》记载,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期间,御赐陈廷敬、励杜纳等人各一松花江石砚;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康熙皇帝一次就赏赐给翰林院67人。

 

作为被赏的大臣,得到御赐松花砚的,无不感激涕零,深深磕头,皇恩浩荡。



在回复皇帝的谢恩奏折中,广西巡抚陈元龙赞道:“益深磨砺之诚,捧砚敬观,则温润独异,启函展玩,则覆载两全,极制度之精工,真质文之备美。”

 

当然啦,赏赐松花砚的数量肯定是和恩宠成正比,成正比,成正比的。

 

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奏折中回复:“臣历年受赐已得四方,今又重蒙洊锡(赐),喜幸有加,濡染淋漓,愧无文章以华国什,袭崇奉敢忘函检以传家。”


提问:从上面这段话推测,李光地一共得到多少方传家宝贝松花砚呢?


4+1=5


这样的殊荣也不愧康熙对他的评价: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以松花砚来奖赏忠臣、皇子的习惯在雍正、乾隆两位皇帝中更是传承和发扬。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雍正元年御笔赏赐簿》得知,



提示:松花石砚,又名松花砚、松花玉、砥石砚、绿石砚等。


《雍正帝观花行乐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四十三年(1778),内府编写《钦定西清砚谱》。乾隆帝在《西清砚谱》中为康熙帝松花石双凤砚所作手稿:


《钦定西清砚谱》


书中乾隆再次复述了松花石的出生“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用途“自眀以前无有取砚材者”,“自康熙年至今,取为砚材,以进御者。”更是评价松花砚“品埒端歙”、“冠于砚谱之首”、“大清国宝”。

 

乾隆年间赏赐松花砚于漕运总督杨锡绂,杨锡绂得砚后欣喜若狂,便建楼珍藏,命名“赐砚楼”。

 

松花砚的兴盛时间,正是康熙平定三藩后大清逐渐安稳,此时他更是以维稳的“文治”来平衡满汉的矛盾。以砚台来赏赐汉臣,更是反映在位者对于汉文化的推崇。赏子赐士,拉近君臣关系,驾驭群臣。


康熙本人有极深的汉文化造诣,自幼怡情翰墨,喜好书法。康熙十年(1671),一批通熟儒家经典的学儒被任命担任经筵讲官。(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之后设立南书房,康熙帝身边常有文人学者,便于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讨论经史、研习唐诗。康熙帝对于汉族的儒家文化兴趣浓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台自然深得欢心。


真正令松花石砚被清代皇帝所看重的直接原因,在于它的出身便是“皇亲国戚”。



长白山为满族发祥之地,康熙年间封长白山为“山神”。康熙更是生出“想象的翅膀”,著作《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一文,将五岳之首的泰山源头,认为是长白山脉通过辽东半岛和渤海进入山东而形成的。这当然有悖于事实。这一切的作为无非就是拔高满族地位,将其家乡特产的松花石视为文明之物,象征统治的正统性。


乾隆视松花石为祖上圣物,随身携带,封山限库,编写《砚谱》更是晋为“大清国宝”。提携松花石的背后,更是提升大清祖宗。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五福捧寿纹如意形砚盒及松花石砚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广告时间啦啦啦:


在本次上海观复博物馆年度大展《云烟翰墨》文房展中,一方乾隆年制的如意形松花石砚精巧至极。以松花石为砚,以铜胎画珐琅技法为盒,可谓珠联璧合,五福捧寿纹可谓是精美绝伦,快来新展一睹芳容吧。



资料来源:

《杨锡绂与御制松花石砚》,《南方文物》2005年第2期

《清康熙松花石砚研究》 罗阳

《康熙制作、赏赐松花石砚考》 常建华

《乾隆时期的满族意识和长白山》 张佳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