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华夏大道之制

 三平斋 2018-01-24

何谓华夏大道之制

老田戏说今古事 2018-01-15 09:49:16

一,自然法思量的法制

所谓华夏大道之制,其实就是上古黄帝开创的三苗联邦制共和的华夏大道文化制度,后来为先秦楚国继承形成楚国平民政治的君主宪政联邦制国家。 托克维尔说:“没有人比我更赏识联邦制的优点。我认为,联邦制度是最有利于人类繁荣和自由的强大组织形式之一。(《论美国的民主》)”。所以说,这种文化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讲开放、自由、浪漫和社会繁荣,对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极为有利。特别是它以天道的自然法的公平公正原则教化民风,重视契约法治,以包容多元,自由选择,自由竞争搞政治和治经济建设,达到政治清明社会繁荣,人们安居乐业的目的。

那么,如何定义华夏大道之制呢?就是以自由、平等、互利,博爱原则的自然法(天道)推导出来的,保护每个人权利的公平正义的契约法制。这种契约法制就不偏向任何阶层和个人,也不按任何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充分尊重每个公民平等自由权利的博爱精神,包括平民和当权者。然后,以这种公平正义的契约法制,对人与人之间,人与公权之间的规范制衡方式实现天下的清明之治。就是说,要让社会所有人享受到自由,唯一途径就是同其他人订立契约,达成协议,再建立一个联邦体制(楚国也有联邦制)的契约法制相互制约公权和私权达到权利自由平等原则,这就是讲求信奉天道观的黄帝说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就是按自然法思量的契约法制搞保护平民权利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在中国先秦也叫大道法治,即华夏大道之制。

二,无为而治

其实,中国上古黄帝及其神农、尧、舜、禹、汤等君主搞的,的确是华夏大道之制,这种制度比较推崇自然逻辑的“无为而治”实现天下政治清明之治!显然他们都是“崇无”派,他们的“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去做,而是说不要按君主个人说的所谓“天子的旨意和语录”或“ 天子的训导”这样人为规则做,而不考虑事物本身的自然规律。“无为”的本意是:个人主观意志不得作为公正客观规律,个人偏执欲望不得改变大道方正之术,遵循事物的机理做事。凭借客观条件建立功业,以推理自然逻辑法则的运势,不得见容于曲意掩盖真实。

就是说,华夏大道法治社会最讲实事求是,不像周秦礼乐之治那样喜欢吹牛逼。它推崇黄帝和老子道家那样子的“崇无”派理念,致力推崇默默实干的 “无为而治”的社会实践。按物质内在逻辑思维层面做事,即按理性而为。具体表现是搞大道法治化社会实践,实事求是,讲时间、讲效益,讲科学方法,讲实际应用。按法定程序按部就班,各行其职,有条不紊默默实干。崇无的华夏大道之制也讲究“善行无迹”, 就是真正的行善,是不会留下任何蛛丝马迹的,根本不需要像周秦礼乐之制那样吹牛逼! 就像基督耶稣说的“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其实,真正讲求自然逻辑的,是不夸耀自己,不自我评价,不自己夸功,不夸夸其谈的(老子语: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自吹自擂,让事实说话。 所以,华夏大道文化制度比较讲自然逻辑,实事求是,人们都崇尚平等自由和浪漫,比较适合人类个体生存和生活的修身养性,是一种尊重个人自由的高级文明现象!

三,平民政治治理

不错,要想实现一个社会的每个公民平等自由和浪漫,达到修身养性,达到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文明,的确应该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这几乎是一个铁律。而重视法治的华夏大道之制正是做到了这点。比如,在大道法治社会里,就算权力大到如尧舜那样的天子又能够怎样?搞奢侈腐败吗?不可能。唯有落得好的名声,但往往这种社会的士人并不像周秦礼乐之制的士人看重当权做官。庄子《逍遥游》记载了上古黄帝三族联邦共和国的故事,说的是联邦共和国尧时代有位贤德之士叫许由的,因为有好的名气,被尧看好要推举接替尧当天子,许由听说后却不愿意当天子,说:现在要我 来代替你做天子,这是你的想法。可是,我来代替你,图个什 么呀?图名吗?名都是外来的宾客,实才是内在的主人。 你要我扮演有名无实的虚假的宾客吗?林木虽多,桃雀 只巢一枝。河水虽多,鼹鼠只饮满腹。天下这东西,给 我也没用。请回去休息吧,君王。炊事员罢工了,神职 人员也不至于下厨房呀。”

看看,拒绝当天子,讲实至名归的大道社会的贤德之士许由说的,说他这样搞精神创造的“神职 人员”肯定比服务的行业“炊事员”一样的天子强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华夏大道法治国家根本没有把当官看的那么重要,并没有官员是政治地位,正是把公权力关进笼子了!

原来华夏大道之制是平民政治治理,在这个社会里,其文化风俗比较尊崇“民为神主”、 “君轻民重”理念,不似周秦礼乐社会以“尊王畏大人”、“以吏为师”,而是“以商为重,以自然为师”的理念。故此才有这种瞧不起当权者的事件,原因是华夏大道之制社会并不“学而优则仕”,士人大多大都对入仕不感兴趣,而对四民之首的商人感兴趣,那个时候从事神职是个比较崇高的职业。据说许由就是一位神职人员,才对当天子并不感兴趣!

据古文献记载,华夏大道之制社会的的君主并不像周秦礼乐之制社会的君王那样锦衣玉食,作威作福,还有立嫡长世袭接班当王。华夏大道之制社会的君主劳累身体,绞尽脑汁思虑国事,为人民兴利除害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看看: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藿之羹;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歃以为民先,股无肢,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你读懂了上面的古文记载没有呢?此段文字记载于《韩非子》。其作者韩非子是周秦礼乐文人,虽然有主观贬低上古大道社会的意思,但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一个事实:上古大道法治社会教化风俗恰恰与周秦礼乐之制社会不同,上古天子大臣的确要劳累身体,绞尽脑汁为民服务,是地地道道的的“人民公仆”!不仅亲自带头与民同悲同乐同劳动,还要干什么都一马当先,为民当带头人。看看大禹“身执耒歃以为民先,股无肢,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显然,上古大道法治时代不似周秦制时代,一个人只要当了县令一天,他死后,他的数代子孙都享受荣华富贵,出行都不用脚走,都用车子。这句“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其 译文:周秦礼乐之制时代,一个人只要当了县令一天,他死后,他的数代子孙都享受荣华富贵,出行都不用脚走,都用车子。所以,现在都看重当官,而上古人大道社会即使当了天子大臣都乐得让位,这就是为什么大道制度的古人辞去天子的位置非常轻易,现在周制很难有人辞去县令的职位,的确是利益丰厚与薄弱的差别太大啊!

四,精美精致与包容多元

要说, 在上古大道文明社会就没有土地租费,没有贪官污吏,也没有吃闲饭养尊处优的官僚,每个官员都竭尽全力各司其职,又没有禁锢社会自由度的剥削制度,人们生活绝不会像韩非子说的那样很差很苦。因为,人类开始之初的国家工商业贸易(比如,渔业,狩猎和土特产,农产品和产品加工贸易、手工业等贾商贸易)征税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国家的各种用度,故此,只要不是像周秦那样大公有制的国家制度化规定,有意禁止工商业贸易,基本上没有征收土地租费的可能。况且上古大道法制邦国,比如楚国有专门的上好公田,单独提供王室的用度。其余不足,来源与工商贸易税。这样天下百姓就不会因为礼乐制度那样催逼土地税费现象存在,老百姓应该是很富裕的,社会财富绝对会滚雪球一样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考古发现像梅山文化、石家河子文化、、三星堆文化、屈家岭文化、褚良文化、盘龙城文化、精彩纷呈的楚文化等遗址和文物,这些起源南方长江流域的上古华夏大道之制社会留存遗迹比较精美精致,其精美精致程度远远把北方洛河起源的礼治社会遗留的文化遗迹抛在后面。不信你去网上搜索一下考古出土的南、北文物和文化遗迹图片就会发现这个不同差别!

从历史遗留文物和文献的蛛丝马迹分析发现,5000 年前黄帝从西域埃及来到东亚大陆的。他带领西域夏族来到华族长江流域,并没有对华族进行征服和杀戮,而是殖民或或平融合。也许两种文化本来就同质的都信奉自然神祗的文化,所以黄帝甚至从内心里接受华夏的祖先伏羲的创造的华族农耕文化,并与之带来的地中海夏文化的融合。黄帝拜伏羲圣像就是见证:《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收服蚩尤时候遭遇挫折,于是“黄帝归于太山(注:指南岳衡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 “人首鸟形的妇人”正是伏羲神糯炎帝之祖图腾之一的鸟图腾。

黄帝的夏文化与华族农耕文化和平融合的证据有:《管子?五行篇》载:黄帝的和平收复南方蚩尤并在他那里明白道理的(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并且连蚩尤和其手下部将都是怀柔收复的,曾经与黄帝大战时的“风伯”、“雨师”都成为黄帝的左右重要使臣。所以,黄帝绝对不是北方的游牧部落蛮族,而是西域的地中海青铜文明的夏族,他们从西方昆仑那边来到中国的长江流域安营扎寨,并带来了先进的青铜技术和文字,与本土华族文化和平相融合,一直在南方开拓着华夏共同的大道文明。这就是关于华夏文明的渊源!

其实,汉族的前身就是华夏三祖:黄帝、炎帝、蚩尤。黄帝先怀柔收复南方的华族神农炎帝,后又与神农炎帝合作打败并收复东方的黎族蚩尤后,三大部落融合,形成华夏第一大民族——汉族,汉族人的血管中也流动着蚩尤的血液,黄帝、炎帝、蚩尤是华夏三祖。 所以说,华族大道文明起源于南方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文化与洛河礼乐文化的完全不一样,两者文化系统应该也是天壤之别。

黄帝建立的三苗联邦共和国的确不像后来的周秦礼乐社会讲究宗族世系,因为,黄帝的血缘世系只不过三代就断了,后面一千多年里,包括尧、舜、大禹共有二十七位君主都并不按宗族世系来,都是各个联邦国民间推举的不同种姓的贤德君王。像帝舜就是在东方有虞国里推举的贤德君主。就是说,黄帝建立的三苗联邦共和国一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其中包括尧、舜、大禹一共二十七位君主都不是黄帝的后代,但绝对是黄帝大道文化制度的继承者!因此。有人说尧、舜、大禹成为黄帝子孙不只是荒唐可笑,而且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礼乐之制猜度大道之制。其实,完全不对。

五,不夸耀同一而是夸耀法治

上古华夏大道之制比较讲法治,崇尚包容多元文化风俗。这种大道法治不像周秦礼治社会滥用3000条酷刑禁锢民间自然文化风俗,而是比较讲公平公正,是天道原则思量过的契约法律保护自然状态的文化风俗。

《淮南子主术训》“:皋鳐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史记五帝本纪》也记载:“皋鳐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说明上古华夏大道之制没有酷刑,司法公正,平民得到了权利保障的实惠;也说明上古华夏的司法制度的确是很精细精密的。司法独立 ,司法程序严谨,公开公正 ,刑罚适度,规范和正式,符合公平正义的天道原则。特别那个时候的官制也很细致精密,百官各行其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也不同于周秦礼乐之制的三公六卿或三公九卿,而是甲骨文中说的“宰、尹、史、卜、乍册、马、亚、射、臣”等不同职位,正所谓先秦古人说的:“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百官有司,各务其形。上循名以督实,下奉法而不违。所美观其所终,所恶计其所穷。喜不以赏,怒不以罚,可谓治世”。

就是《邓析子*转辞篇》说的那样:“使社会繁荣的大道法制,简单而易行;使社会混乱的礼制,纷繁复杂难以遵循,上古(华夏大道之制)文化艺术,质朴而不哀伤;当今的(儒教)文化艺术,怪诞而恣肆做作。上古(遵循自然道德)的人们质朴而敦厚;如今社会上(信奉仁义道德)的人,欺诈普遍流行。上古(大道)社会是象征性刑罚,而人们根本不会触犯条例,如今社会把(儒教的)各种肉刑、连割鼻子的刑罚也用上了,人们也不以为耻,正是这些不以为耻的人太多使如今社会混乱多于治理啊。”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说过“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就是说,黄帝到时代到尧、舜、大禹时代的风俗教化绝对与后来的礼乐社会的风俗教化完全不同,甚至恰恰相反。一个明显例子,比如,上古华夏大道社会推崇的“仁义”所包涵的意义是平等的对待每个人,对每个人没有厚此薄彼的爱和尊重。到了周秦礼乐社会却将风俗教化搞反了,赋予“仁义”的意义是讲究亲戚关系的里外亲疏,尊卑等级的爱和尊敬。这就是为什么看透了周秦礼乐的道家老子、庄子和邓析子们针对礼乐社会推崇的所谓“仁义”得出这样的结论:“大仁不仁”、“天地不仁”、“仁于不仁,义于不义”!意思很清楚,就是礼乐社会提倡的“仁”其实就是不仁,提倡的“义”就是不义。

对于上古华夏大道社会赋予“仁义”含义是平等、没有厚此薄彼的爱和尊重风俗教化与其法治的紧密联系在先秦邓析子的论证得很清楚,他在《邓析子*无厚(此薄彼)》开篇意思是说:

“我认为,宇宙自然对于人类没有厚此薄彼;国君对于老百姓没有厚此薄彼;父亲对儿子也没有厚此薄彼;哥哥对弟弟照样还是没有厚此薄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宇宙自然不能够阻止背运险恶的气息,挽救保全任何夭折之人的生命,而让行善的人必定长寿,这是宇宙自然对人类没有厚此薄彼。大凡老百姓中出现的穿墙扒物的盗贼,或有欺诈拐骗者,他们应该说都是生活得不到满足,究其源头还是因为贫穷所致,然而,君主还得要将他们依律正法,这可以说是君主对民众没有厚此薄彼。

古代的圣君尧、舜的地位贵为天子,他们的儿子们:丹、朱、商,却照样当平民老百姓,这是父亲对儿子没有厚此薄彼;西周的摄政王周公旦为了权力杀了他的两个弟弟姬管和姬蔡,这是哥哥对弟弟没有厚此薄彼。以此类推,世界上哪儿有什么厚此薄彼啊?唯有普遍意义的博爱罢了。既然从宇宙自然,到人与人之间都没有厚此薄彼的爱,那么普遍意义的博爱就是公正的,这也合乎讲公正的法治契约精神,这样,按法治契约定规矩就成了必然,而不是任用礼乐仁义的“亲亲尊尊”的远近亲疏,贵贱尊卑定规矩。这样,唯有法治论的循名责实的法治落实,社会才有公正的治理啊。”

是的,上古华夏大道社会绝对崇尚多元文化和法治,绝对是一个多姿多彩丰富浪漫的世界。正如庄子在《庄子*天运篇》中说的:“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意思是:因此说,上古三皇五帝(华夏大道之制)时代的文明法制政治,不夸耀同一而是夸耀法治。所说的比喻就是上古三皇五帝时代是文明法制社会,就像柤、梨、橘、柚四种酸甜不一的味道果子吧,它们的味道彼此不同然而却都很可口。这样看来,华夏大道之制不像周秦礼乐之制那样求“大同”社会,而是求“各异”社会,实际上就是多姿多彩丰富浪漫,“犹柤、梨、橘、柚”,四种各有不同味道一样。难怪《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华夏大道社会的民众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带来的不同文化风俗,简直是色彩斑斓。

《尸子》曰:‘四夷之民有贯胸者,有深目者,有长肱者,黄帝之德常致之。”意思是:当时社会的民众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有胸穿孔的人种,有穿鼻子人种,有深陷眼睛的人种,有长臂人种等不同种族。奇装异服,奇形怪状的,都是被黄帝建立华夏大道之制自由、平等、慈爱、包容的魅力感召而至,组成一个多姿多彩,富裕繁荣的联邦制共和国。正像老子说的,这里面有个逻辑原则:一个大的事物按有自由,平等,互利、博爱的自然法的运行律,并且又拥有有厚重的事物积累“德”,就可以形成一个独立运行系统,有了这个系统规模形象,天下所有的小事物都投奔而来,就像滚雪球似的就越大。而这些事物之间又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泰然、和平、安静相处。就好像一个地方有音乐和美食,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并加入其中成为一份子,当加入的人多了使这个系统成了一个独立强大的王国一样。这样看来,黄帝建立的华夏大道之制的社会的发展壮大、繁荣昌盛,千年不衰就在因为符合老子说的这个逻辑原则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