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密遗金与孔子载质

 云中公子 2018-01-25
东汉杨震,以清正廉洁闻名遐迩。在他被任命为东莱太守的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从前推荐的拔尖人才。王密为感谢推挽之恩,这天晚上,“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对王密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知道老师指的是什么意思,急忙声明,敬奉老师只为聊表寸心,况且深更半夜,这事无人知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知道的呢!”王密一听,明白自己做错了,赶忙向老师道一声“对不起”,提着金子回去了。(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卷第四十九)

    杨震从此名声大噪,成为一个拒腐蚀永不沾的楷模。莱州、昌邑等地,都建有纪念他的“四知庙”或“四知堂”。杨门子孙,都在衣服上绣有“四知”字样,严守祖训。杨震的老朋友劝他,趁着有权有势,抓紧为子孙置办点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我读到此处,很纳闷:本来是杨、王二人之间、决无第三者插足、“暮夜无知者”的一件事,是谁“捅”出去的呢?估计应当是杨震。是杨震的主动爆料,说自己怎样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义正词严地拒绝了王密的行贿。而王密,自然就成了一个送礼的典型。

    这件事,杨震做得当然无可挑剔,但转个弯抻开来看一看,王密其实也无可厚非。他被举荐之前,没有贿赂杨震。杨震出于公心,认为王密是个人才,提拔他当了县令,王密也没给恩师丁点钱物。直到杨震恰巧路过他的一亩三分地,王密才提了钱物来感谢老师,而那金子,是自己的俸禄所得,绝非贪贿所为。不是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么?这与当今的一些人,专在提拔之前跑官买官,以钱财铺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杨震不要王密的礼物,固然表现出高风亮节,而王密在杨震推荐选拔自己时不跑不送,也值得赞扬。在老师拒绝自己的时候,王密虽然说了一句“无人知晓”,但那不过是想动员老师收下礼物,而当被严词拒绝后,王密适可而止,煞车掉头,分寸与火候都掌握得恰如其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不是也值得提倡吗?

    由此可见,首先,王密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虽然身在官场,深谙当了官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但决不走歪门邪道,靠真本事吃饭;其次,王密是一个有情义的人,当得知恩师经过自己的地盘时,赶紧上门拜访。不像有些人,把别人当成敲门砖,一旦目的达到,良心就叫狗叼走了,什么恩人、恩情,早就抛到脑后去了。况且王密所管辖的昌邑,与杨震的莱州根本构不成上下级关系,他完全犯不着去巴结杨震。有这些金子,不如去送给自己的顶头上司为好。最后,王密做事有理有节。送金子给老师,趁着月黑风高之时,为的是怕给以清正廉洁闻名的老师脸上抹黑。当遭到老师拒绝时,又不胡搅蛮缠,死皮赖脸。礼到心意表。老师要了更好,不要,也不勉强,赶紧走人了事。此三条,王密做得有何不妥呢?

   

    想起《孟子》中的一个故事。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身为圣人的孔子,原来也是一个官迷。三个月不被任用,就急得不得了。而且他也知道,要想当官,就需送礼,因此在离开一个国家时,必定带着去见下一个国家国君的见面礼。当然了,孔子做官不是为自己,而是不忍天下苍生陷于痛苦,希望有机会替老百姓服务。

    看来,送礼这事挺复杂,一要看出于何种目的,二要看是否自掏腰包,不能一概而论,凭想当然下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