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片双评之:情怀,你慢慢来

 静雅轩345 2018-01-25

一部情怀多至泛滥的电影不会是一部真正好的电影,就像一集射门集锦当然不是一场真实的好球赛。



如果你正陷溺于职场“宫斗”,还因为一项策划案而不得不佯献一次爱心,因此被一个四胞胎家庭黏上时,你是否会因为一个父辈献身的遥远故事,瞬间就拨云见日,为四胞胎家庭一下子付清三年房租,还满溢父爱,用斑斓的颜色装扮起婴儿房?

 

我知道,你不会。并不自私的你,已经为你以及在乎你的那些人们(他们的苦乐和你痛痒相关,甚至要在你那里加倍付出)而心力交瘁,有多少可能穿越到你父母的过往?更何况,他们的青春,复杂、酷烈到根本不是“献身”一词可以一言以蔽之。

 

如影片开头所呈现的这般戏剧性“陡转”,只能发生在戏台上,就像坐困愁城的郭建光一想到伟人语录,就打了鸡血似的昂扬起来,他的唱腔响遏行云;只会栖息在银幕里,就像锦衣玉食的露丝一遇上流浪画家杰克,就箭也似逃离了贵族未婚夫,钱财和地产在炽热的爱情面前转眼如草芥。然而,《无问西东》就是让当代的张震们不管不顾地“陡转”了。陈楚生、王力宏、黄晓明所饰主人公们的故事,只是作为导演让他“陡转”的精神资源而存在,而他们的故事,也正是由“陡转”这一只太过脆弱、矫情的纽襻,而被松松垮垮、七零八落地勾连在一处的。    

 

从这个角度说,导演李芳芳所着力锻造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情怀,看上去更像一场白日梦———人们需要白日梦,就像人们在影院的黑暗中为杰克哭得死去活来,走出影院后他们却更有力量和韧劲,一门心思去追、去攥住属于现实的贵族未婚夫;也如同看《无问西东》的人们一样,在梦的世界里大喊“无”问西东,擦掉泪走出影院,却可能更心安理得地“就”问西东、“只”问西东。

 

 

不断“吆喝”情怀的初衷,让影片充斥着来路不一的格言。比如,祖峰不疾不徐、字字珠玑地对陈楚生说: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在多舛的二十世纪,光靠一腔情怀就能办成超一流大学?没有既通达圆融又柔韧刚毅的实干精神,情怀不单于事无补,甚至可能败事有余。2008年,有一个剧本《幸遇先生蔡》里所理解的蔡元培,也好像是“天使在人间”,但剧作家意识不到的是,对蔡先生的“圣化”,恰恰是对他的严重窄化、扁平化,蔡先生可是有过创办过光复会等非凡经历的大角色。不是这样的大角色,如何在当时诸派军阀之间腾挪,为北大争得一片生存空间?要知道,在许多文化人眼里,当时创办大学几乎被视作是一桩“与虎谋皮”的事业啊!    

 

《无问西东》所急于推送到你面前的情怀,不乏浅陋之处,也是驳杂、矛盾、不知所云的。北洋、抗战、“文革”前夕以及处于新世纪的校园,不同时段的历史风云,岂可炖成一锅烂粥?王力宏不私其躯,驾着战机撞向日本军舰的壮怀激烈,与章子怡被泼妇污蔑、被同仁构陷以至于死,又由黄晓明的有力“托”起而复生的一片柔情,怎么扯到一块儿去?何况,对于爱的简单的强调,实际上也淡化乃至遮蔽了对于恶的拷问。当然有人会说:看着王力宏撞向日舰,米雪哭着翻看儿子留下的速写本,两位同学跪在米雪面前,我哭了,就是感人,这还不是好电影?我想说的却是,千万个为国捐躯的壮士都应该带给我们感动和震动(想想《巨流河》里的张大飞吧),但此处我们的感动,是不是主要归于王力宏———如果不是这么纯净、好看的明星化作一股青烟,你大概不会哭得那么投入和畅快吧。    

 

一部情怀多至泛滥的电影不会是一部真正好的电影,就像一集射门集锦当然不是一场真实的好球赛。

 

李芳芳导演真是要把足球踢出篮球的高比分。她要求她的人物不停地、永动机似的奔跑,因为奔跑在片中成了一种态度、一种情怀,既拥抱众生又超凡入圣的情怀。于是,我们看到王力宏捉蛇要奔跑,看到黄晓明、章子怡手牵着手没来由到痴傻地奔跑,看到张震在大学里若有所思地奔跑,还偶遇奶茶妹妹……可是,我们都知道,一直跑下去,谁也顶不住,会累死,会分裂的。我们需要喘气,需要休息,需要坐下、躺下,似有若无地遐思,时不时做上一个解忧、忘忧的尘梦。然而,我们更需要思考,理性面对。

 

有鉴于此,我要说:情怀,你慢慢来。


作者为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