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每亩产量涨3倍!台州这个老板养虾真有一手!

 枭熊328 2018-01-25


前言:

现年66岁的黄小祝是玉环市万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该公司的高级技师。从上世纪80年代起,凭借着对水产养殖工作的热爱,黄小祝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在30多年的摸索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玉环市万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该公司的高级技师


在现场,记者看到,大片的养殖塘里,一些淤泥被挖上来堆在塘岸上,等到晒干后,重新投放到养殖塘中,以老土翻新土。“黄小祝发明的船耕机无害化清涂技术,减少了渔药对环境的污染。”在场的玉环市科协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技术在台州滩涂、池塘养殖中得到推广应用,为广大渔养民提高养殖综合效益提供了新方法。


新型养殖:虾贝混养!

冬日暖阳下,黄小祝正和工人们忙着清理养殖塘。


“再过一个月,就到了投放虾苗、贝苗的时节。”黄小祝告诉记者,他们正抓紧把养殖塘清理好,把塘里的泥土挖上来、晒干,再重新铺设,为投放虾、贝苗做好准备。


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升科技含量,黄小祝先后成立玉环市万丰贝类专业合作社、玉环市万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包养殖塘,养殖青蛤、泥蛤以及南美白对虾等多种虾类和贝类。


在实践中,黄小祝摸索、创新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实现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在养殖塘中采取虾贝混养(养殖塘上层养虾、下层养贝类)的方法,利用虾类粪便促进藻类生长,再将生长的水藻喂养贝类。”黄小祝介绍,采取这种混养的方式既节约了空间和成本,又提高了产量。

同时,黄小祝还积极探索大棚养殖方法,让南美白对虾的收成由原来的一年两茬,提高到了一年三茬,总亩产量也由原来的500公斤左右增加到了1500公斤左右。


除了致力于创新养殖方法以外,黄小祝还积极促进养殖户增收。“老黄在公司壮大发展的同时,注重向周边养殖户传授和推广先进养殖技术。”玉环市科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黄小祝在玉环办起了“养民之家”,积极传播水产养殖新模式、新技术,搭好渔技推广服务的桥梁。


虾贝混养技术分享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根据对虾与花蛤不同生活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形成共生关系。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各品种生长。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养殖模式,近几年来已得到广泛推广。笔者就几年来开展的虾蛤混养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


01

池塘选择

虾池面积以20~30亩(每苗667平方米>为宜,多为长方形,两端设进水闸和排水闸,池内设中央沟或环沟,水深大于1.2米。底质为沙质或沙泥底是泥底质,若是泥底质则必领进行铺沙。要求虾池附近没有污水注人,海水比重在l.010~I.022,ph值稳定在7.8-8.5。以有少量淡水注人,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为宜,


02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虾池在收成后应将池水排干,彻底清除池底表层淤泥和残饵。经15~30天薄晒至池底干裂。花蛤播苗前需要在播种蛤苗上适当整埕,一般畦宽3~5米,畦间距60~70厘米.以便播种及管理。


放苗的10天左右,进水浸泡2-3天后排水,进行埕地荡粑抹光,以防青苔附着滋生,且有利于苗种生长。


蛤埕面积占虾池20%~25%为宜。在放苗的7~10天内,注入适量海水,并进行药物消毒,可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在消毒的同时闸门应同时装上的滤水网,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子。消毒天后,注人海水冲洗池塘1-2次。


03

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放苗前1星期左右进水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选择晴天,每立方米水体施放尿素1克,过磷酸钙0.1克,视水色情况灵活掌施肥次数。


04

苗种放养

通常蛤苗要比虾苗单投放15-30天,以免受到虾葙伤害。投苗不宜在烈日、暴雨天气下进行。一般每亩放养规袼为300~400粒/千克的蛤苗50-75千克,规格为0.8-1.0厘米的对虾1.0-1.5万尾。


05

日常管理

虾苗放养15-20天后开始逐渐添水.每天添加水5-10厘米,中期逐渐添水至1.5米以上,后期则根据水质情况适当换水。养成过程中严禁大排大灌,以进免水质的过量波动,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在换水后视水质情况用化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杀灭池水中的有害病菌。

养殖前期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为主,辅以投喂适量的优质配合饲料3。中后期视水质情况适量增加投饵量,防止因投饵不足.对虾到蛤埕寻食扒苗,影响蛤苗生长和成活。虾苗投放后,看水色而定.每半月左右追肥1次,前期保持水体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中期50-60厘米,后期30-40厘米。


06

病害防治

彻底淸淤,放苗的彻底消毒虾池。控制合理密度,保持良好的水质,投喂新鲜的饲料,饲料中适当添加高效营养素、免疫蛋白.有益菌、蜕壳素等免疫增強剂和营养强化剂,以增强对虾的免疫能力,促进对虾健康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定期投放消毒杀菌剂,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现虾病时则要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性地使用消毒杀菌药、中草药等逬行治疗。

END

来源:养虾(ID:yangxiaba888)综合整理自中国台州网、养殖技术顾问(作者:李少强)内容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