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虾想高产,选对模式很重要!这几种养殖模式,你知道吗?

 水产养殖大事件 2023-03-20 发布于山东

养虾是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但是获得高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高投入。据了解,沿海地区对虾养殖成功率只有3成左右,也就是说70%养虾户养殖效果并不理想。这篇文章主要从养殖模式入手,并针对各种模式的特点作简要分析对比,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

NO.1

传统养殖模式

传统养殖模式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模式,相对应的人工管理强度、资金设备投入依次增强,放苗密度也相应会有提高。

粗养模式说白了就是直接放养,不投喂饵料,完全依靠池塘的天然生产力进行养殖。到收获的时候,“能收多少是多少”,一般放养密度为3000-10000尾/亩,单产很低。

半精养模式放苗密度为5000-50000尾/亩,产量为100-600斤/亩,只在中后期投一定量的饲料,容易爆发病害,产量不太稳定。

精养模式放苗密度为50000-150000尾/亩,有完整的进排水设备和增氧系统,养殖前期“小排小灌”,中后期则“大排大灌”,全程投喂饲料。但是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水质恶化,病害发生非常频繁,现在已经很少采用这种模式了。

NO.2

高位池养殖模式

高位池一般设计为圆形或四角为弧形的方形池,面积为3-5亩左右,水泥池深度可达2.5米,池壁用水泥铺砌,内壁上可以铺一层塑料膜,以防漏水。

在潮上带建立提水装置,依靠动力提水给虾池供水。池底多为锅底型,配备充气增氧设备,利用中央排污口及时排出对虾的粪便、残饵及有机碎屑,从而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还可有效防止氨氮、亚硝酸盐的升高,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

NO.3

半封闭添加淡水养殖模式

在有淡水资源而海水相对缺乏的地区,养殖初期都是一次性进足海水(或添加海水结晶,调整盐度至对虾所能适应的水平),以后就逐渐添加淡水。每次添加淡水时虾池的盐度变化幅度不要超过5,经常观察对虾生长情况,直至对虾要上市的前半个月为止。

上市前可再加入适当海水使虾池的盐度提高到3-4,当盐度达到10时对虾可上市,此时商品虾售价高。在高密度养殖时须持续增氧以保证有足够的溶解氧,还要注意改良水质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NO.4

集约化养虾

集约化养虾是利用先进的调控手段进行高密度养殖的一种生产形式。一般养虾池为水泥池,面积为1000-2000㎡,海水由池顶斜向冲入池面,推动池水旋转、流动。

多余海水由池底排出,并可定时地由池中心排污孔排出沉淀的污物。集约化养虾的优点是占地少,占用劳力少,水的理化因素便于人工控制,所以产量也高。但是,投资较大,耗能大,又要求有较高的技术,适合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

马来西亚养虾池

NO.5

工厂化养虾

工厂化养虾具有自动排污、充气、常流水等特点,日换水率达100-300%,养殖密度一般为12-26万尾/亩,产量可达5000斤/亩以上。

工厂化养虾最核心的工艺环节就是水处理系统。通过对养殖尾水进行生物化学处理,使其循环再生,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除了自然蒸发以及池底吸污排水以外,一般不需要再另外换水,是一种节水高效的养殖模式。

有朋友可能会问,日换水率达100-300%与节约水源不是相矛盾吗?其实,这里交换的水都是来自于经过处理的养殖尾水,因此提高水处理能力就成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虾池里的尾水要经过这几个流程:养殖池→纳污池→沉淀池→过滤池→生物滤料池→有益活化菌池→虾池。有的还加入了紫外消毒池、曝气增氧池、温控池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相当巨大。

NO.6

封闭式综合养殖模式

该养殖模式从优化养殖系统的结构入手,把虾鱼混养、虾贝混养、虾藻混养进行技术组合,变单种养殖为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实现了“一塘多用”。在养殖过程中除虾池投饵外,其他养殖区不再投饵。

通过不同的营养级和生态位上各种养殖生物对虾饲料的多层次利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产品产量。通过优化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微藻群落定向培养,对水质进行生态调控,每个养殖区既是生产区又是生物净化区,具有生产产品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能。

池塘水面浮标用于吊养牡蛎等双壳贝类、池底放养对虾、水体中层放养鲻鱼等滤食性鱼类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由农业农村部下辖的渔业部门形成了成熟的技术规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专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