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昌衡巧舌如簧,就算赵尔丰是个老狐狸,也被他骗得交出兵权

 铁血老枪 2018-01-25

作者:金满楼

话说辛亥年四川宣布独立后,新任都督蒲殿俊举行阅兵式,结果那些丘八老爷并不卖这位文人都督的账,结果引发兵变并进而成为成都的一场浩劫。

关于辛亥年的这场兵变,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赵尔丰部将王棪等指使巡防军作乱,以促使赵尔丰复位;

二是说尹昌衡唆使新军士兵有意扰乱局势以便夺权。

究竟是谁指使,目前很难判断,但尹昌衡在兵变后的表现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在正副都督狼狈逃窜后,担任军政部长的尹昌衡飞马而出,急赴陆军小学召集学员平叛。

最开始的时候,同盟会中川籍军官彭光烈、龙光等二十余人推协统周道刚出来平乱,但周不敢承担责任而改推尹昌衡。

尹昌衡巧舌如簧,就算赵尔丰是个老狐狸,也被他骗得交出兵权

尹昌衡本就有英雄气概,他不假推辞,随后在陆军小学召集学员百余人,之后又赶到凤凰山军营征募到数百名军人,然后率领这些全副武装的军人进城平乱。

乱兵及土匪们因为没有组织,很快被杀得落花流水、人头滚滚。一时间,成都城内血雨腥风,这场可怖的变乱才算平息了下去。

成都危乱之际,士绅们又想起了“退位总督”赵尔丰,“商民纷纷诣尔丰环跪,吁请维持治安”。

最初,赵尔丰以“不便干预”推脱,后在绅民的“固请”之下发布了一张布告,令所有乱兵立即回营,而布告的落款则是“卸任四川总督、现在川滇边务大臣”。

这张布告,并没有盖印而只用朱笔画了一个“印”字。

赵尔丰在危机时刻所发的布告,为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以至于后来研究者多认为是他在幕后策动了这次兵变,目的就是为了复辟回任。

对此,赵尔丰曾写《辩诬问》为自己辩解:“鄙人当大权在手之时,何事不可为?与其破坏于后,曷若不让与先?”

但事与愿违的是,事态的发展已经逐渐脱离了他的控制。

尹昌衡巧舌如簧,就算赵尔丰是个老狐狸,也被他骗得交出兵权

在控制局势后,尹昌衡在川籍军官的拥护下赶跑了蒲殿俊和朱庆澜并当上了新的四川都督,副都督则由原四川咨议局副议长、哥老会龙头老大罗伦出任,同盟会革命党人董修武出任了总政处总理兼财政部长。

此时的成都,实际上是四股势力,最强的是以尹昌衡为代表的川籍军人,其次为以罗伦为代表的哥老会“同志军”势力,再次为同盟会革命党人势力,最后为赵尔丰的边防军。

对于赵尔丰和三千边防军的存在,尹昌衡颇为忌惮,但他开始并不想杀赵尔丰,而是劝他赴川边。

但是,在收到袁世凯要求他“暂留程度,静以观变”的电报后,赵尔丰不肯离开,尹昌衡迫于形势,这才动了杀赵的念头。

同时,另外一些人也逼迫尹昌衡对赵尔丰下手,譬如对赵恨之入骨的哥老会成员。

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赵尔丰曾制造“成都血案”、屠杀过请愿民众,而且还因为如果不杀赵尔丰的话,他们的“造反”就没有成就。

正所谓:“覆清我首也,伐赵我初志也,首功不赏,初志为酬,奈何即罢?”

曾被赵尔丰诱捕的保路人士也认为必须去除赵尔丰,才能安定人心,其中张澜就说:

赵尔丰对交出权力并不甘心,此次兵变中他仍以满清封疆大臣自居,若不除去,军政府万难稳定,一旦去之,民众必心安悦服。

而据秘密消息,赵尔丰在兵变后已下令手下亲信、川边汉军统领傅华封带兵赶往成都平乱,一旦这支部队与城内的边防军会合,局势将对新的军政府更加的不利。

尹昌衡年纪不大,但手段却极其老辣。

当年12月21日,尹昌衡单独面见赵尔丰,说:

“我现在虽然做了都督,但未来之事尚属未定之天,究竟满清是不是倒得下去,民国是不是建得起来,都还是很大的问题。

我想同大帅秘密约定:将来如果满清彻底倒下了,我负责保全大帅;如果民国没有成功,就由大帅负责保全我。

这样,于大帅和我,无论谁成谁败,彼此都可保全。我可向天起誓,海枯石烂,此志不渝。”

赵尔丰听后未置可否。

尹昌衡巧舌如簧,就算赵尔丰是个老狐狸,也被他骗得交出兵权

尹昌衡又说:

“现在大帅身边有三千边防军,引起川民和士绅的疑虑不安。

昌衡为大帅计,请将这三千人名义上交由军政府接管,实际上由昌衡下令这三千人马仍驻督署南苑保护大帅。

我与大帅既结同心,应付一切事情,‘面子’是‘面子’,‘里子’是‘里子’,这样就可以对付四川的绅民了。”

赵尔丰见尹昌衡说得诚恳,道理上也说得过去,而且边防军是他一手训练的部队,尹昌衡所说无非是走个形式。

于是,赵尔丰写下手令,将边防军交由军政府接管。而这,正为赵尔丰的横死埋下了伏笔。

(节选自金满楼:《晚清原来是这样》,现代出版社201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