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图书馆

 龙儿156 2018-01-25

模式学习|找到最适合你的学习“套路”

96 
汝余 关注
2016.10.29 22:41* 字数 8080 阅读 6728评论 103喜欢 404赞赏 1

只有浅薄的人相信成功靠运气和机遇,而真正成功的人却知道靠努力和因果。

“套路”那么深......

在这个知识性的信息社会,我们越来越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你会发现,真正成功的人,“牛逼”的人,往往是找到了属于自己解构世界的“学习方法”,将之运用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他们往往也更容易成功。

所谓方法,就是一种方法论,其实只是理论而已,只能指导实践;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牛人的成功法则”之类其实都是心灵鸡汤,也就是给你一个美好的愿景,一个成功的可能性而已,他无法给你内容让你践行,更无法在你遇到障碍时答疑解惑,他们的成功往往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者拥有的品质,也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培养,加上合适的方法和长久的坚持才得以让他们与普通人之间有了不同。

该把谁当真?

那么,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探索呢?

世界顶级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科斯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找到你的认知模式

他的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不是分为左脑和右脑,而是上脑和下脑,下脑负责对信息做分类整理,上脑负责根据整理过的信息制订和执行计划。其中上脑包括整个顶叶和额叶较大的上半部分,下脑包括额叶较小的其余部分和整个枕叶和颞叶。如图:

上脑和下脑

于是,不同的人产生了四种不同的认知模式:

行动者模式:这类人上脑与下脑的使用量都超出常人,善于计划、预测后果。

习惯运用这类认知模式的人往往适合做领导者。

感知者模式:这类人多使用下脑而较少使用上脑,低调内敛,见解独特。他们尝试深层次理解所感知的东西,长于观察全盘局势,为人沉着冷静,能追踪事情发展态势的变化。

习惯运用这类认知模式的人往往适合做小说家、牧师等,身处团队中则适合扮演军师,提出更佳建议。

刺激者模式:这类人多用上脑而较少用下脑,富有创造力,却不善把握尺度。他们能跳出框架思考以及制订计划,但当事情出错时,难以纠错和想出新的解决方法。

习惯运用这类认知模式的人在团队中不适合独当一面。

适应者模式:这类人少用上脑或下脑,随波逐流,顺其自然,容易适应,与人相处愉快。他们一般不擅长想出新主意。

习惯这类认知模式的人轻易就能适应计划,往往适合在团队中担任骨干与负责重要运营。


测测你是哪一种......

这里有一个测试可以让你更加确定自己的主导型认知模式。尽管你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使用同一种模式,但你在测试中的反应却表明大多数时候你所运用的都是这种单一的模式。

测试中的每个句子都使用以下计分方式:1表明你完全不赞同;2表明你有点不赞同;3表明你既不赞同也不反对;4表明你有点赞同;5表明你完全赞同。

1.当我在花园里观赏时,我一般会注意种植的模式。

2.如果我喜欢一件家具,在购买之前我想确切地知道它适合摆在家里哪个位置。

3.在遇到某种情况之前,我更喜欢制订计划来指引行动。

4.在博物馆里,我喜欢根据风格来对作品进行分类。

5.在商店里,我会非常仔细地查看物品。

6.在开始一个项目之前,我喜欢收集所有需要用到的工具。

7.如果我很晚都没到酒店的话,我会提前给酒店打个电话。

8.一般来说,我会试图以最妥当的方式应对环境。

9.我喜欢仔细地观察物体的表面。

10.一打开电视,我喜欢去确认某些出现在屏幕上的人物身份。

11.我很容易就能分辨我所看见的狗属于什么品种。

12.做出决定之后,我喜欢思考一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13.我喜欢看人们的脸,试图辨别他们的祖先来自哪里。

14.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会提前做计划的人。

15.在买一件新T恤之前,我会考虑

它是否和其他衣服相配。

16.听音乐的时候,我喜欢分辨音乐里使用了哪些不同的乐器。

17.参观一个艺术展的时候,我会花时间来慢慢欣赏画作。

18.我喜欢制订计划。

19.早晨的时候,我经常会提前思考今天要做的事情。

20.我更喜欢近距离地观察物体,近到可以看见物体表面的颜色变化。

计算你的分数:

首先,将你第2,3,6,7,8,12,14,15,18,19道题的得分相加,得出的值就是你的上脑得分。然后,将你第1,4,5,9,10,11,13,16,17,20道题的得分相加,得出的值就是你的下脑得分。

如果你的上脑得分高于47分,说明你非常倾向于运用上脑;如果得分高于37分但低于47分,说明你倾向于运用上脑;如果得分低于27分,说明你非常倾向于不运用上脑;如果得分低于37分但高于27分,说明你倾向于不运用上脑。

如果你的下脑得分高于43分,说明你非常倾向于运用下脑;如果得分高于33分但低于43分,说明你倾向于运用下脑;如果得分低于23分,说明你非常倾向于不运用下脑;如果得分低于33分但高于23分,说明你倾向于不运用下脑。


那么,重点来了......

我们该怎么办?

学习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处理和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针对这四种模式,我总结出了四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人的性格模式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分别考虑整体性、效率、专注力和心理状态:

你是哪种模式?



整体学习法:

属于行动者模式的人上脑和下脑的利用都比较充分,信息处理快速准确,对计划也能很认真地执行。而整体学习法能最大程度开发这类学习者的潜能。

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

整体性学习策略

1.模型

模型并不一定是一张图,但一定是一种压缩形式,它把多个关键思想压至一处,形成熟悉的结构。生活经验是最熟悉的结构,是模型的主要来源,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也是模型的来源,只要与所学的东西类似,就可以拿来作为模型。

2.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1)获取: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

(2)理解: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

(3)拓展: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

(4)纠错: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

(5)应用:应用把纠错带入最后的水平,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在这一步中失败的典型例子就是书呆子,即那些读书读得很好但是出了学校大门却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

(6)测试:上述阶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快速阅读用于获取信息,笔记流和比喻法有助于拓展,而模型纠错法和项目学习法用于对观点的纠错和实际应用。

关于整体性学习法想了解更多的参考书籍《如何高效学习》


超速学习法:

感知者模式,低调内敛的性格,也许无法让这类学习者在群体中起到领导者的角色,但他们沉稳、充满了洞察力,能在纷杂的信息流中找到关键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他们也许不露锋芒,却是真正的实力派。

超速学习法,也叫费曼技巧,这个技巧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在他的自传里,他提到曾纠结于某篇艰深的研究论文。他的办法是,仔细审阅这篇论文的辅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

对付一个知识枝节繁杂如发丝、富有内涵的想法,应该分而化之,切成小知识块,再逐个对付,你最终能填补所有的识缺口,否则,这些缺口将阻挠你理解这个想法。

1、拿张白纸

2、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概念

3、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像你在教给别人一样

4、遇到解释不了的地方,就通过查课本、问老师、或到互联网搜寻答案

5、重复上述1-4步骤,直到再没有难点为止

关键:建立知识联系、自我调试排错。

假设自己要把知识点给一个五岁的孩子讲清楚。就算没有观众也可以模拟这个过程(用纸笔写下了/拿着黑板对着空气讲)

“教授”这一动作的高效性

专注学习法:

专注学习法的原理是精要主义,也是非常适合刺激者模式中创造者人格的学习方法。

乔布斯说:“人一辈子没办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要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精彩。”

一.探索:

1.具体化目标:可观察性,以某些具体的行为来定义目标;具体性和特殊性:把目标具体化,避免含糊;分解为几个小的步骤:不论多么困难或是多么简单的目标,都需要一步一步来完成;让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

2.甄别重要性:如果答案不是一个肯定的YES,那么久应该是个肯定的NO。只接受前10%的机会。制订一种既有选择性又明确的标准。

3.从忙碌抽离:世界变的越喧嚣,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创造一个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而出。

二.排除:

1.更少但更好:制订一个精要目标,这个目标既具体可行,又鼓舞人心;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

2.扫除清障碍:摆脱无意义的多数,聚焦有意义的少数

三.执行:

1.留缓冲时间:.作完善的准备,比预计时间多留50%

2.专注的力量: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

践行精要主义的三个步骤

记住,我们要警惕完美主义,因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做好比做完更有意义。


自然学习法 :

适应者模式的学习者能很好地实践制定好的习惯,只要保持心境愉快,适当的压力状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自然而然的让知识渗入生活中,就是激发最大的潜能。

具体的建议:

1.管理能量:保持体型,健康饮食,不要熬夜。

2.学会休息:一周休息一天。

3.绝不拖延:建立每周目标和每日目标清单以保持注意力。

4.批量处理: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

5.有组织:拥有一个日历和做事清单,永远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

6.自我教育:提高自学能力

7.转化行动:你的目标应该分解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小目标。一个今天就需要立即完成的小目标远比几个月后的大目标更让人坐立不安,焦急万分。

8.经常看看你的目标:至少一周检查一次目标完成的情况。

例如在语言学习上,就可以采用“i+1”自然渐进学习法

1.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

2.先听后说、先读后写、先积累后运用的自然顺序

3.从错误到正确、从简陋到完美的渐进过程


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学习不能只靠热情,掌握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寻找属于你的“套路”,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新找回学习的快乐,别再让学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补充:鉴于简友提出算出得分不知如何分类的问题,在这里说明一下:

认知模式判断

只有浅薄的人相信成功靠运气和机遇,而真正成功的人却知道靠努力和因果。

“套路”那么深......

在这个知识性的信息社会,我们越来越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你会发现,真正成功的人,“牛逼”的人,往往是找到了属于自己解构世界的“学习方法”,将之运用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他们往往也更容易成功。

所谓方法,就是一种方法论,其实只是理论而已,只能指导实践;而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牛人的成功法则”之类其实都是心灵鸡汤,也就是给你一个美好的愿景,一个成功的可能性而已,他无法给你内容让你践行,更无法在你遇到障碍时答疑解惑,他们的成功往往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者拥有的品质,也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培养,加上合适的方法和长久的坚持才得以让他们与普通人之间有了不同。

该把谁当真?

那么,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探索呢?

世界顶级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科斯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找到你的认知模式

他的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不是分为左脑和右脑,而是上脑和下脑,下脑负责对信息做分类整理,上脑负责根据整理过的信息制订和执行计划。其中上脑包括整个顶叶和额叶较大的上半部分,下脑包括额叶较小的其余部分和整个枕叶和颞叶。如图:

上脑和下脑

于是,不同的人产生了四种不同的认知模式:

行动者模式:这类人上脑与下脑的使用量都超出常人,善于计划、预测后果。

习惯运用这类认知模式的人往往适合做领导者。

感知者模式:这类人多使用下脑而较少使用上脑,低调内敛,见解独特。他们尝试深层次理解所感知的东西,长于观察全盘局势,为人沉着冷静,能追踪事情发展态势的变化。

习惯运用这类认知模式的人往往适合做小说家、牧师等,身处团队中则适合扮演军师,提出更佳建议。

刺激者模式:这类人多用上脑而较少用下脑,富有创造力,却不善把握尺度。他们能跳出框架思考以及制订计划,但当事情出错时,难以纠错和想出新的解决方法。

习惯运用这类认知模式的人在团队中不适合独当一面。

适应者模式:这类人少用上脑或下脑,随波逐流,顺其自然,容易适应,与人相处愉快。他们一般不擅长想出新主意。

习惯这类认知模式的人轻易就能适应计划,往往适合在团队中担任骨干与负责重要运营。


测测你是哪一种......

这里有一个测试可以让你更加确定自己的主导型认知模式。尽管你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使用同一种模式,但你在测试中的反应却表明大多数时候你所运用的都是这种单一的模式。

测试中的每个句子都使用以下计分方式:1表明你完全不赞同;2表明你有点不赞同;3表明你既不赞同也不反对;4表明你有点赞同;5表明你完全赞同。

1.当我在花园里观赏时,我一般会注意种植的模式。

2.如果我喜欢一件家具,在购买之前我想确切地知道它适合摆在家里哪个位置。

3.在遇到某种情况之前,我更喜欢制订计划来指引行动。

4.在博物馆里,我喜欢根据风格来对作品进行分类。

5.在商店里,我会非常仔细地查看物品。

6.在开始一个项目之前,我喜欢收集所有需要用到的工具。

7.如果我很晚都没到酒店的话,我会提前给酒店打个电话。

8.一般来说,我会试图以最妥当的方式应对环境。

9.我喜欢仔细地观察物体的表面。

10.一打开电视,我喜欢去确认某些出现在屏幕上的人物身份。

11.我很容易就能分辨我所看见的狗属于什么品种。

12.做出决定之后,我喜欢思考一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13.我喜欢看人们的脸,试图辨别他们的祖先来自哪里。

14.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会提前做计划的人。

15.在买一件新T恤之前,我会考虑

它是否和其他衣服相配。

16.听音乐的时候,我喜欢分辨音乐里使用了哪些不同的乐器。

17.参观一个艺术展的时候,我会花时间来慢慢欣赏画作。

18.我喜欢制订计划。

19.早晨的时候,我经常会提前思考今天要做的事情。

20.我更喜欢近距离地观察物体,近到可以看见物体表面的颜色变化。

计算你的分数:

首先,将你第2,3,6,7,8,12,14,15,18,19道题的得分相加,得出的值就是你的上脑得分。然后,将你第1,4,5,9,10,11,13,16,17,20道题的得分相加,得出的值就是你的下脑得分。

如果你的上脑得分高于47分,说明你非常倾向于运用上脑;如果得分高于37分但低于47分,说明你倾向于运用上脑;如果得分低于27分,说明你非常倾向于不运用上脑;如果得分低于37分但高于27分,说明你倾向于不运用上脑。

如果你的下脑得分高于43分,说明你非常倾向于运用下脑;如果得分高于33分但低于43分,说明你倾向于运用下脑;如果得分低于23分,说明你非常倾向于不运用下脑;如果得分低于33分但高于23分,说明你倾向于不运用下脑。


那么,重点来了......

我们该怎么办?

学习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处理和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针对这四种模式,我总结出了四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人的性格模式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分别考虑整体性、效率、专注力和心理状态:

你是哪种模式?



整体学习法:

属于行动者模式的人上脑和下脑的利用都比较充分,信息处理快速准确,对计划也能很认真地执行。而整体学习法能最大程度开发这类学习者的潜能。

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

整体性学习策略

1.模型

模型并不一定是一张图,但一定是一种压缩形式,它把多个关键思想压至一处,形成熟悉的结构。生活经验是最熟悉的结构,是模型的主要来源,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也是模型的来源,只要与所学的东西类似,就可以拿来作为模型。

2.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1)获取: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

(2)理解: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

(3)拓展: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

(4)纠错: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

(5)应用:应用把纠错带入最后的水平,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在这一步中失败的典型例子就是书呆子,即那些读书读得很好但是出了学校大门却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

(6)测试:上述阶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快速阅读用于获取信息,笔记流和比喻法有助于拓展,而模型纠错法和项目学习法用于对观点的纠错和实际应用。

关于整体性学习法想了解更多的参考书籍《如何高效学习》


超速学习法:

感知者模式,低调内敛的性格,也许无法让这类学习者在群体中起到领导者的角色,但他们沉稳、充满了洞察力,能在纷杂的信息流中找到关键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他们也许不露锋芒,却是真正的实力派。

超速学习法,也叫费曼技巧,这个技巧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Feynman)。在他的自传里,他提到曾纠结于某篇艰深的研究论文。他的办法是,仔细审阅这篇论文的辅助材料,直到他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基础、足以理解其中的艰深想法为止。

对付一个知识枝节繁杂如发丝、富有内涵的想法,应该分而化之,切成小知识块,再逐个对付,你最终能填补所有的识缺口,否则,这些缺口将阻挠你理解这个想法。

1、拿张白纸

2、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概念

3、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像你在教给别人一样

4、遇到解释不了的地方,就通过查课本、问老师、或到互联网搜寻答案

5、重复上述1-4步骤,直到再没有难点为止

关键:建立知识联系、自我调试排错。

假设自己要把知识点给一个五岁的孩子讲清楚。就算没有观众也可以模拟这个过程(用纸笔写下了/拿着黑板对着空气讲)

“教授”这一动作的高效性

专注学习法:

专注学习法的原理是精要主义,也是非常适合刺激者模式中创造者人格的学习方法。

乔布斯说:“人一辈子没办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要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精彩。”

一.探索:

1.具体化目标:可观察性,以某些具体的行为来定义目标;具体性和特殊性:把目标具体化,避免含糊;分解为几个小的步骤:不论多么困难或是多么简单的目标,都需要一步一步来完成;让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

2.甄别重要性:如果答案不是一个肯定的YES,那么久应该是个肯定的NO。只接受前10%的机会。制订一种既有选择性又明确的标准。

3.从忙碌抽离:世界变的越喧嚣,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创造一个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而出。

二.排除:

1.更少但更好:制订一个精要目标,这个目标既具体可行,又鼓舞人心;既充满意义,又容易衡量。

2.扫除清障碍:摆脱无意义的多数,聚焦有意义的少数

三.执行:

1.留缓冲时间:.作完善的准备,比预计时间多留50%

2.专注的力量: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

践行精要主义的三个步骤

记住,我们要警惕完美主义,因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做好比做完更有意义。


自然学习法 :

适应者模式的学习者能很好地实践制定好的习惯,只要保持心境愉快,适当的压力状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自然而然的让知识渗入生活中,就是激发最大的潜能。

具体的建议:

1.管理能量:保持体型,健康饮食,不要熬夜。

2.学会休息:一周休息一天。

3.绝不拖延:建立每周目标和每日目标清单以保持注意力。

4.批量处理: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

5.有组织:拥有一个日历和做事清单,永远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

6.自我教育:提高自学能力

7.转化行动:你的目标应该分解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小目标。一个今天就需要立即完成的小目标远比几个月后的大目标更让人坐立不安,焦急万分。

8.经常看看你的目标:至少一周检查一次目标完成的情况。

例如在语言学习上,就可以采用“i+1”自然渐进学习法

1.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

2.先听后说、先读后写、先积累后运用的自然顺序

3.从错误到正确、从简陋到完美的渐进过程


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学习不能只靠热情,掌握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寻找属于你的“套路”,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新找回学习的快乐,别再让学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补充:鉴于简友提出算出得分不知如何分类的问题,在这里说明一下:

认知模式判断

我是汝余,一个希望灵魂充满香气的女子。您的用心阅读,一个小小的反馈,都是对我极大的鼓励,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