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肝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调养?

 醉青YPS 2018-01-25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中医是如何认识乙肝的?中医认为,乙肝外因是湿热疫毒,内因是郁怒伤肝,饮食不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损。疏肝理气,条畅气机是保证肝脏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

因此,气郁是本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湿热侵袭、邪正斗争、正虚邪恋毒淤、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机。总之,气郁、湿热、淤血、正虚是本病的关键。由于慢乙肝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部分患者存在病毒变异,且多数患者存在肝纤维化指标升高,导致病毒难以清除,患者病情反复迁延,出现肝硬化或肝癌等。但中医从患者病情的整体情况出发,注重调理患者脏腑功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辩证论治,扶正祛邪,清热解毒利湿,疏肝活血,健脾温胃补肾,调节免疫功能,打破免疫耐受,主动攻击病毒,从而提高了乙肝治疗的转阴率。

那么中医具体是怎样治疗乙肝的?1、疏肝柔肝,因为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一要避免养阴碍胃。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取药应轻疏柔和而不伤阴。疏肝汤剂若久服,药方不宜过大,药量不宜过多。另外,要疏肝与柔肝并用,即可协同提高疗效,又可制约药物之散性。

2、健脾宜早,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内经》有“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及厥阴应“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论。故慢性肝炎每当出现肝气亢盛,木盛侮脾时,其脾气必虚,此时必须扶脾抑木,以制过盛之肝气。倘脾气衰败,纵有灵丹妙药,亦难起沉疴。

3、当心养阴,慢性活动型肝炎重点在于滋养肝肾之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血赖肾精供养,肾精依肝血补充,同源于水谷精微,有乙癸同源之说。如湿郁内盛,郁而化热,病久毒热耗损肝肾精血,致肝肾阴虚,阴虚而生内热,以致阴虚为本,热邪为标,则发为本虚标实证。对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来说,治疗中保存一分阴血便有一分生机,并要防止阴亏进一步发展致动血出血。一贯煎是滋补肝阴的代表方。

4、注重解毒,治疗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为重点,解毒既要解热毒,同时又要注意解湿毒。但对于慢性病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虚证,所以祛邪药物只能暂用而不可长用,防止虚虚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时仍要注意避免伤阴,一不可过于辛燥,二不可过于苦寒。

5、留心治痰,勿忘化瘀,临床上一部分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顽固难治,与痰瘀胶着有密切关系。究其病机,多由于湿热久羁,日久炼液成痰,痰浊内生,痰浊阻络,血行不畅,以致血瘀,痰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以致形成胶着不解的局面,故治疗中单纯用化痰祛湿或者单纯用活血化瘀任何一种方法均不易见效,必须兼顾痰瘀两方面。久病入络,血瘀络阻是肝病病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必然的病机转化,临床对慢性肝病即使无明显血瘀见症,亦应在此病机显现之前在补肝健脾方内酌加活血化瘀之品,而并非到上述血瘀证完全显露才用去瘀通络之法。

另外,乙肝患者除了用药物来调理,还可以从情志上调理,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不大喜,不大悲,不大怒,这样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