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量精度?质量精度指的是质谱测得值和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常以mDa或者ppm表示。 举个例子: C6H12O6理论精确分子量为180.0634, 如果测得分子量为180.0631, 则误差为 180.0631-180.0634=-0.0003Da=-0.3mDa 或者 (180.0631-180.0634)/180.0634=1.67e-6即1.67ppm ~~~~~~~~~~~~~~~~~~ 在液质联用中,化合物通常是以加合离子的形式出现,如[M+H]+,[M+Na]+等,以上只是举例说明。 那么,如何保持较高的质量精度呢? 所有的高分辨质谱在使用之前都需要对质谱仪进行校正,这个校正其实就是校正质谱的质量轴。就像我们使用十万分之一天平时用一个200克的砝码对天平进行校正一样,质谱的校正也是使用一系列已知分子量的物质(覆盖了从低到高的质量范围)对其进行校正。可以接受的偏差通常为2ppm,校正的频率依实际情况而定,Q-TOF质谱大多数一周校正一次,Orbitrap质谱校正的频率稍少一些。 各大仪器厂商常用的校正液如下: 此外,几乎所有的Q-TOF质谱除了在检测之前进行质量轴校正外,在质谱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对质谱进行实时校正。 在非目标代谢组学中,代谢物的鉴定通常依赖精确分子量,同位素分布等信息,仪器的数据处理软件通常可以根据采集到的质谱图对其元素组成进行推测,方便化合物的鉴定,推测的前提就是质量精度要高,在进行推测时通常需要输入一个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如±5ppm),所以在质谱使用之前一定要对其进行校正,或者一定保证质谱的质量轴是准确的。 在代谢组学文章投稿时,都需要列出已鉴定化合物的检测分子量的误差,这个通常需要自己计算,计算方法如上述例子。这里介绍一个计算精确分子量的网站:http://www./ |
|
来自: terminator_523 > 《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