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力衰竭的发作,约有80%一90%的病人是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引

 师德量 2018-01-25


991kang.com 

心力衰竭又称心泵衰竭,简称“心衰”。它不是一种病,而是因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心脏排出量(即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数是因心排血量低于正常而发生的,称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有时因机体需要量增加,即使心排出量不降低,甚至增多,仍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而引起心力衰竭,则称之为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因心衰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2013年美国心衰指南中已提出心衰综合征的概念。

如果心力衰竭伴有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以及静脉系统淤血、外周水肿等症状时,常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心脏病人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它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力衰竭,按其发生过程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其症状和体征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等。

心力衰竭原因: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如下三类:

1、心肌受损及其间质异常(即心肌收缩力减弱)。这是导致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心肌病、心肌炎、心肌缺血、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心肌中毒等心肌的原发或继发性病变或丧失,以及心肌间质网络改建或破坏(如缺血性破坏、间质性疾病,间质过度增生等)。

2、心脏负荷过度或机械性异常(即心脏负荷过重),这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如压力负荷过度、容量负荷过度(瓣膜闭锁不全、动静脉瘘、贫血等)和机械性异常(如心包填塞、心包炎、室壁瘤等)。

3、心脏冲动形成或传导障碍。这是心律失常所致。如心动过速、过缓、期外收缩、室性纤颤和严重的阻滞等。

心力衰竭诱因:心力衰竭的发作,约有80%一90%的病人是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引发的,最常见的诱因有:

1、感染。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感冒肺炎易诱发心衰。

2、妊娠和分娩、心律失常、糖尿病以及失眠等等。

3、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既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又是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

此外,还有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输液过多过快、气候急剧变化、出血、饮食不当、用药不当;男性每天静坐至少5个小时,比身体保持非常活跃状态者,患心衰风险高出两倍等等。

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不一,在早期可有心悸,面色苍白,多汗,倦怠,乏力,活动耐量减退等。如果为左心衰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初期在劳动时发生,伴有咳嗽,以后逐渐加重,严重时,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出现肺水肿,出现哮喘样呼吸,明显发绀,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如果为右心衰竭,早期于运动后感心悸,上腹部有饱胀感或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午后下肢水肿尿少,肝肿大有压痛,甚至黄疸,长期心力衰竭者出现紫绀。严重者可有胸水、腹水及全身性水肿。

如果全心衰竭,兼有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先有左心衰竭,以后发展至右心衰竭,在右心衰竭发生以后,肺循环郁血症状往往减轻。临床上所说的心力衰竭,一般是指第二级以上的心功能不全。如在轻度体力劳动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休息后消失。但肝脏大、水肿等体征不一定能完全消退。

有的老年人因心功能不全,会出现没有典型症状的“隐性心衰”,容易被忽视。

这些药物可以增加患心力衰竭的危险

抗癌药物:如蒽环类抗生素、米拖蒽醌、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和曲妥珠单抗等。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a2、白介素2、英夫利昔单抗和依那西普等。

治糖尿病药:如罗格列酮、匹格列酮和曲格列酮等。

治偏头痛药:如麦角胺、美西麦角等。

食欲抑制剂:如酚氟拉明、右酚氟拉明和酚特明等。

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虑平、米帕明(丙咪嗪)等。

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

抗震颤麻痹药:如培高利特、卡麦角林等。

糖皮质激素。

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

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如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此药还可引起心脏病,尤其是对心肾功能不全者危险性更大。

在上述药物中,有两类药物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一类是蒽环类抗生素及其衍生物,这类药物可引起心肌病,而且发病是隐匿的,在使用该药几年后才出现症状。这种危险似乎所有使用该药的病人均可发生,儿童更易受到伤害。

另一类药物是NSAID药物(但存在争议),包括选择性COX-Z抑制剂,可以引起肾功能不全和血压升高,进而导致易感人群出现心力衰竭。由于这类药物应用很普遍又需要长期使用,所以,对于高龄有合并症的高危人群,也可能存在较大危险。则NSAID类药物在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应该有所限制。

由于不同类别药物中的许多药物都可以导致或加重心力衰竭,因此,应该详细了解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病人的用药史,就非常必要了。又由于老年人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更要注意防止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措施是:“去水”是基础,不“去水”不可能治好心力衰竭;去负荷是关键,不“去负荷”难以使病情稳定;“去神经内分泌因子”最重要,否则预后好不了;“强心”为次要,特殊情况(如伴心房颤动时)下应用有特效;非药物治疗不可少,难治性心衰时显神效。

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应掌握这些治疗原则,并且做到病人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治疗目标。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凡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心脏病人,更要加强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应该把有关心脏病的防治知识和心力衰竭的防治知识交给病人及其亲属,并及早而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以消除各种容易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尽量避免那些可以引起心力衰竭的各种诱因。比如积极避免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防止洋地黄药物的用量不足或中毒,做到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精神创伤和情绪激动。

对心功能已接近心力衰竭的妇女,或曾发生过心力衰竭的妇女,应该避孕,以防妊娠和分娩导致心力衰竭。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每天摄入的食盐不要超过5克。需要静脉输液时,不仅要注意输入速度,而且,还要严格控制输入量,切勿过量,等等。

由于老年人出现心衰时,其症状与常见哮喘极其相似。因此,一旦出现持续的憋闷、咳嗽、喘不上气时,尤其是有心脏病者,更要注意及早防治心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