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香史”,你可不要多想哦~~~ |香文化NO1

 看看58qpf0z9kx 2018-01-25





香,是世间一种奇幻的味道,这种味道人们无法逃避,因为它与呼吸同在,在人呼吸的时候,味道就同时渗进去了。香,同样也是一种实用之物,西方有迷幻的香水,东方则有神秘的香料,或而礼佛,或而熏衣,或而焚香品茗,或而弹琴沐香,诸般雅事皆因香起。




“香,芳也,从黍从甘。“《说文》中如是解释,黍和甘都是两种粮食作物。在《诗经·大雅·生民》中也提到”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这句话是说,食物装在碗盘中,香气弥漫,上帝因此闻到香味,便来吃。从这里看来,香味最初指的是食物的气味。



后来在春秋战国的一些文献中已经出现了人们使用香料的情况,那时的香料主要是植物性的香花、香草之类。



▲ 湘君 傅抱石


楚国的失意大夫——屈原,便钟情于香草美人,在《离骚》提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可知人们佩戴香草,究竟是为了臭美,还是为了招蜂引蝶,这个还真不好说。



▲ 阿房宫图


据杜牧的《阿房宫赋》记载:“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霞雾横,焚椒兰也。“从后两句,我们便可知秦二世胡亥的阿房宫里已经开始使用焚香,烧的是椒和兰,这两种芳草植物。根据则个”烟霞雾横“,足见这个烟很大,不是像现在袅袅而出香,所以应为原始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熏香。



河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铜博山炉


有确切之物证实熏香的,要从西汉说起。如河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铜博山炉、鎏金银铜博山炉以及陕西兴平所出未央宫物“金黄涂竹节熏炉”,便可知熏香之盛。


陕西兴平所出未央宫物“金黄涂竹节熏炉”


这种博山炉是炉腹要深,为的是可以盛以炭火,同时炉盖成耸立的山尖,山峦重叠处是细小的出烟孔。这样的设计,使烟缓缓而出,减少了烟熏之感。



▲ 丝绸之路上繁华的交易市场


随着张骞多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得以开辟,同时也为香料的输入提供了便利,《全后汉文》收入的东汉班固的《与弟班超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些物品:“窦侍中令杂彩七百匹,白素三百匹,欲与市月氏马、苏合香”。




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中原地区以丝绸换取西域的宝马和香料,来自西域的檀香、沉香、苏合香安息香等香料逐步成为大汉上流社会炉中的佳品。



玉虫厨子须弥座(彩绘) 日本法隆寺

道、佛两教的兴盛,也进一步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焚香、熏衣、香汤诸事的繁盛,对香品和香具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菩萨焚香图》壁画 纳尔逊博物馆


这一现象在魏晋造像和敦煌壁画中得以显现,而到了唐宋之际,则更是香具的的鼎盛时期。弥漫着异域风情的大唐盛世,自然处处都有香气缭绕。而最求雅致的宋人,更是将香事纳入日常之事。


所以接下来我们会有关于香的系列文章推出。有精美的香具,亦有繁复的香事,美图美物自不必说,还有重量级的讲座值得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