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取象比类”思维,我们可能对你误解太深(唐文奇)

 枕月 2018-01-25

关于中医常用术语“取象比类”,前几天还在跟中医同仁讨论这个问题,仔细想来,我总觉得我们对他误解太多,甚至包括我们很多中医从业人士,对这个词嗤之以鼻:太不科学。自然,行业外很多中医黑也借此攻击中医,似乎找到了中医理论的软肋。

什么是“取象比类”,不多解释,举个例子:

我们学习栀子这个药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古人这么解释,栀子它的外形象一个心,所以它能走心经,清心经之热

这话看起来很荒谬,随便举个反例都能把他推到,既然长得象心就走心经,那么你看桃子,它长得也像心,它是不是也走心经呢?

面对这样的质问,作为中医从业者,可能就被问得灰头土脸。

也许有的中医会站出来,弱弱地回答一句:有普遍性就有例外……

这种回答其实也显得苍白无力,那例外的也太多了,长得像心的水果很多,例外的太多了,那你这个所谓普遍性的规律还适用么?取象比类还可以进行下去么?

我很想反问:你怎么就知道桃子它完完全全不走心经呢?需要补充一点:走心经≠治心病,如果一个药入心经就能治与心相关的所有疾病,那么这个世界也太简单了!再者,桃子属于水果类,它更具有水果的特性,它味甘入脾,它能充饥,能生津止渴,而入心并非它的强项,干嘛一定要把它归类到到走心经呢?

还是举与心相关的例子:

我们讲朱砂的时候,朱砂色红入心,所以它能清心镇惊……这话看起来也很荒谬!举个反例,红墨水、红辣椒酱是不是也入心啊?也能替代朱砂清心镇惊吗?

稍微动点脑子也知道这种反推不成立,朱砂还有属于它个人独立的性格呀,他质重才能往下镇,才有了镇惊的可能啊!

好像还是不能完美解释色红就一定入心,思维开阔点!

与心先关的情绪是亢奋,所以,无论春节还是举报大型活动还是办喜事,我们都会张灯结彩,少不了红灯笼、红烛、红地毯等等,能暖人心,能制造兴奋的环境,这也是入心啊!同时红色也更能让人警醒、注意,这也要用心来完成,所以很多横幅用红色引起大家注意,交通指示灯用红灯提示驾驶员注意停车等等,这也是色红入心啊!

中医把万事万物归类到五行:木、火、土、金、水。

我们看竹子

把竹子归纳到五行中的木,不难理解。那么把它削成箭,很显然,它就具有金的属性,能杀戮;把很多竹子拼在一块就成了竹筏,可以度人过河,显然又有了土的属性。所以竹子说它属木,但它身上又有很多其他属性,交互错杂。

当我们看到一个竹筏时,我们不要轻易否认它其实是竹子,不要轻易否认它具有木的属性,只不过,他现在被其他属性掩盖了

这就是我们容易误解“取象比类”的地方,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色红并不入心”时,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象心但并不入心”时,可能它只是被其他属性掩盖,正在充当其他的角色,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它“入心”的潜在特质。

“取象比类”是一个大纲,而世界是错综复杂的,疾病更是如此。治疗一个疾病,需要很多综合思想的参与,譬如分析一个冠心病,他可能是气滞、可能是血瘀,可能是痰堵,可能受情志因素影响,治疗起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它依然不妨碍我们从“色红入心”这一角度审视中药的特点。

古人诚不欺我也,我们质疑古人、古籍的时候,可能是我们没有理解古人的意思,没有达到古人的思维层面。当然我并不反对科学精神,我们也是需要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学习,但质疑的前提是:我们先试着读懂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