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林咀英记

 圆角望 2018-01-25

插画:田威

◎ 梁灵芝 (东莞)

去年腊月的一个下午,我们驱车赴丹江口观沧浪水,不曾想流连在半路的一片梅林。

一路上,冬的素描自车窗徐徐展开。行至丹江口城外,眼睛一亮。汉江岸坡上,朦朦胧胧的一大片红氤氲眼眸。我蓦然叫出声:“那是梅花!”

与梅,纯是一场邂逅。极偶然的,却又像冥冥中的必然。车刚驶出老河口,我就跟妹妹念叨该去哪里看梅花。不料一念成真,竟是这般具体。念梅,梅就飘然而至。

泊车。我们走过去。汉江岸边,梅林依坡势高高低低站在暖阳里。无风,波澜不兴,汉水澄明。对岸,山影静卧。远山近水,安静的一片梅林。这份清雅是我至爱。梅不等人。沧浪之水,改日再去无妨。

迎面,梅的气息扑过来,香得凛冽。站坡梁上一眼望去,疏影横斜,好一片梅林,绵延半里。许是向阳坡而生地气温暖,一大片梅树灿然怒放。梅有好几个品相,全疏密有致地错杂着。白梅晶莹剔透,比及“苔枝缀玉”更勃发生机。红梅则艳而不媚,艳里透出一股冷傲。更多白里透红的梅朵,花瓣温润透明,有着冰清玉洁的韵味。同一株梅树上,花朵亦不尽同。有的轻启唇色,有的凌冬含笑,有的则抱紧花蕊羞答答的。

我们钻进梅林,流连在梅的疏影里。在我心底,梅是天外仙,比雪更清奇。况且,从未如此亲近过这许多花枝绰约的梅。高兴起来了,拿出相机、手机拍个不停。外甥女还是极安静的样子,一副凝思状似乎在搜寻梅香浸染的唐诗宋词。女儿素来爱臭美,与白梅合影,和红梅勾肩。她从地上拾起几朵梅花撍在发间,噙于唇齿,兀自陶醉在她的自拍表情里。她们都穿素色羽绒服,就我枣红。这恶狠狠的红让我后悔不迭。当我纵情猛拍时,转眼见一老先生长枪短炮对着我。无意成了画中人,我不由得笑了,冲他旋了几个随意的姿态。

赏梅的人不少,或顺着石级路走走停停,或坐在梅树下低语,或猫低腰在梅林里钻来绕去。人们漫步轻言,生怕自己一不留神碰折了梅枝,生怕嘴里吐出的感叹惊吓了花瓣儿。突然,一只小手横入我的镜头。年轻的妈妈忙过来拉住男孩儿:“哎,只能看不能折哦。幼儿园的学生可不能搞坏事!”我不由想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诗意在此行不通了。爱梅,当燃心香一支。静静地赏梅之韵,品梅之神,咀梅之香。

斜阳从对岸山头抛来霞的纱衣时,一江水染成酡红。妹和俩丫头移步江边了。我则站在一树树梅前徘徊,柔美的红晕上千万枝梅朵,一朵有着一朵的灵性。谁说“有梅无雪不精神”?雪花不开,梅依然迎寒舞动一袭芳华,吐出内心的火焰。与一树梅凝眸,仿佛听到嫰柔的梅蕊轻轻地吟哦。梅枝灼灼,对江山一指,春的门扉打开,万紫千红涌进来。一朵梅的心中住着一位女子,通琴瑟,解愚钝,远尘忧。隐入梅林,衣襟濡染的都是香气。随手甩甩袖子,都能抖出几枚沁香的音符。

对岸,山的脊背驮走夕阳。水波流金,几只水鸟息了翅膀。穿行在梅林的人也陆续离去。

立高坡远眺,梅林静美,梅影写意。山影水光正好为一片白的红的梅作了背景。好一幅水墨丹青!墨香晕开,沾满衣襟,沾满肺腑。梅香,梅魂也随我们一路归去。归去,闲来拈一段香泡软时光,浸润几枚方块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