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岐道医儿科系列一 秋季常见病之腹泻

 xlh医者仁心 2018-01-25






 

此篇为玄岐道医儿科系列之开篇,在这一系列中我们将陆续为大家讲解如何从六经象学理论的角度对儿科各类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玄岐文化的内容不仅针对医学专业人士,也希望中医和道家文化爱好者能通过我们的内容对医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今后的文章中我们会对一些专业的医学用语给予释义。

 

正值深秋,此篇我们就以秋季最常见的小儿腹泻为例进行分析。

 

秋天腹泻患儿增多,症状多表现为上吐下泻。遇见这样的患儿如辩证与治疗正确得当,脐贴三贴左右就可基本恢复,少了孩子打针吃药之苦。

 

腹泻是幼儿最常见的病状之一。我们将腹泻分为热泻「见注1」和寒泻「见注2」两种,今天主要讲热泻。此处需要着重谈一谈的是关于腹泻的这两种不同性质。在六经象学理论中,寒泻的症状有自太阳经,也有自太阴、少阴、厥阴三经。热泻的症状大多来自阳明经。很多没有医学基础的人对腹泻没有太深的认识,见到腹泻并不能深入分辨,因此也造成了无法对症治疗。


「注1 热泻,热迫大肠而致的腹泻。」

「注2 寒泻,由于内脏虚寒所致的腹泻。」

 

 

病因及临床症状

经过一个漫长的夏天,幼儿因感暑湿传导至大肠,湿热下迫造成腹泻。再有患儿因饮食过度,造成中焦、上焦拥堵,出现呕吐。患儿脉数「见注3」,舌质很红,苔白厚或黄腻,口干喜饮。大便或黑或绿或灰或褐色,症状较轻的大便不成型,排之黏腻不爽,有排不尽的感觉。稍重的大便成薄汤状,夹杂不消化的食物,有白色脓样物。再严重的大便就成水样便了。且大多臭秽难闻,肛门红,用手触之有灼热感。小便发黄。这样的幼儿大便取样化验多为轮状病毒(西医又称秋季腹泻)。


「注3 脉数,中医脉象名。指脉来急速,脉搏跳动次数快于正常。」


 

六经象学辩症

症状轻者

葛根芩连汤「见注4」加减(太阳与阳明合病)。

葛根清里热,通阳明之津,佐以甘草缓阳明之气,使之鼓舞胃气。黄芩、黄连肃清里热,以苦泻之坚之。

因现在物质条件好,小儿多饮食过度,我们通常再会加一些消食导滞的药。

 

症状重者

如有呕吐症状,加姜半夏,泄水者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见注5」加减(太阳与阳明、太阴合病)。


「注4 葛根芩连汤,源自《伤寒论》。功效,解表清里」

「注5 五苓散,源自《伤寒论》。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脐贴

将汤剂中涉及的中草药材制成细粉与调配的中药渗透液混合制成饼状脐贴,敷在小儿神阙处。

此腹泻中脐贴配制所选药材及复方为:姜半夏、青黛、葛芩、焦楂、五苓散、回阳、元丹等,配比按疾病类别。


 

案例

一、王XX 男 十九个月。脉数、舌质红、苔白厚、嗓子红、呕吐、大便呈褐色,一日两次,不成型。

脐贴两贴愈

 

二、岳XX 男 两岁。肚胀、苔厚腻、舌质红、小便黄、大便呈灰色,一日四至五次。

脐贴三贴愈

 

三、万XX 男 三个月。腹泻二十天有余,大便呈绿色,脸上长湿疹。

脐贴两贴腹泻愈,再两贴湿疹愈



后语 

儿童服药是很多家长头疼之事,脐贴之意义在于免除了小儿服用汤剂之苦。这个特点解决了很多家长关心且难以处理的问题,也让中医更好的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了人们的问题。

 

脐贴治疗后很多幼儿的体质会明显增强,通过治后大量家长的反馈,普遍的现象是孩子比原来爱吃饭,抵抗力提高,生病次数减少。

 

我们是儿科行业的工作者也是观察者,今天小儿脐贴和小儿推拿这样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与认可,我们的心里确实能感到一种满足。

 

一个民族文化上、医学上的复兴在宏观也在微观,能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为身边的孩子们带去健康也算自己在岗位上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了些具体工作。造福孩子和家长们的同时也是一个医学从业者自我实现的过程。


丁酉年九月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