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各部位CT正常值测量标准

 rajh 2018-01-25



放射沙龙整理

商务合作:2519330936@qq.com    

版主微信号:fsslong2


一、 颅脑

重要的测量数据
正常CT值 白质 皮层
平扫(平均值) 39Hu 32Hu
增强(平均值) 41Hu 33-35Hu
每个数值的偏差±2Hu,皮质与白质之间的CT值相差:大约7Hu

脑室的大小


1、 侧脑室体部指数:B/A>4=正常

2、 侧脑室前角:(Monro孔水平) 40岁以下:<12mm 40岁以上:<15mm
3、 第三脑室的宽度: 儿童<5mm 60岁以下成人:<7mm 60岁以上成人:<9mm
4、 眼静脉的宽度:3-4mm
5、 视神经(轴位) a眼球后节段:5.5mm±0.8mm b最狭窄的位置(约在眼眶中央部位):4.2mm±0.6mm
6、 眼球的位置: 眼球的后缘在颧骨间线后9.9mm±1.7mm

垂体:矢状重组图象垂体的高度:2-7mm
注意:以下情况标准大小有所变化
妊娠期:为12mm 青春期:女性为10mm,男性为8mm
宽度(在冠状位上的横向长度,分娩年龄的女性):12.9mm±1.6mm
在冠状位上的垂体的面积(高度x宽度,分娩年龄的女性):93mm2±1.6mm2
垂体柄:<4mm
视交叉: 冠状位:宽度9-18mm,高度3-6mm 轴位: 宽度12-27mm,深度4-9mm
内耳道:5-10mm(平均为7.6mm);两侧相差应该在1mm之内,但要注意窗口技术的选择

眼部


1、眼球直径:轴位:右:28.6mm±1.2mm 左:29.4mm±1.4mm

矢状位:右:27.8mm±1.2mm 左:28.2mm±1.2mm
2、眼球的位置:后缘位于颧骨间线后:9.9mm±1.7mm
3、视神经(轴位):球后段:5.5mm±0.8mm 最狭窄的部位(大约在眼眶中间部分):4.2mm±0.6mm
4、眼静脉:1.8mm±0.5mm(轴位,4mm的层厚) 2.7mm±1mm(冠状位)
5、眼部肌肉:a 上直肌:3.8mm±0.7mm b 斜肌:2.4mm±0.4mm c 外直肌:2.9mm±0.6mm
6、内直肌:4.1mm±0.5mm e 下直肌:4.9mm±0.8mm

泪腺:


少于1/2的腺体位于颧骨额突前方


副鼻窦:


1、额窦:高度约1.5-2cm

2、碟窦:宽度约0.9-1.4cm
3、上颌窦:宽度约2cm 高度约2cm

椎前软组织:


1、咽后部:1.7mm±0.7mm

2、舌后部:9.9mm±1.7mm:6.0mm±1.1mm
3、气管后部:8.4mm±2.5mm

上呼吸道管腔(正常呼吸):


1、喉部入口:(舌骨水平面):19mm±4mm

2、声门:21mm±4mm
3、气管:17mm±3mm
4、甲状腺的大小:长度:3.6-6mm(重组) 宽度:1.5-2mm 深度:1-2mm

血管的管径(甲状腺水平):8、颈总动脉:6-10mm 9、食管:管壁3mm

 二、 胸部

1、肺实质的CT值:-403Hu±25Hu
2、主动脉直径:<4cm
a 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分支水平:3.2cm±0.5cm 主动脉根部水平:3.7cm±0.3cm
b 降主动脉:2.5cm±0.4cm 主动脉弓:1.5cm±1.2cm 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率=1.5:1
3、上腔静脉的直径:主动脉弓水平:1.4cm±0.4cm 肺动脉干分支水平:2cm±0.4cm
4、肺动脉的直径:肺动脉干:2.4cm±0.2cm 右侧肺动脉近端:1.9cm±0.3cm
右侧肺动脉末端:1.5cm±0.3cm左侧肺动脉:2.1cm±0.4cm
5、主支气管的宽度:右侧约15mm 左侧约13mm
6、纵隔:胸腺的横径:1-2cm

心脏:


7、右心房:最大横径:4.4cm 主动脉根水平:1.9cm±0.8cm 二尖瓣水平:3.2cm±1.2cm 心室中心:2.8cm±0.4cm

8、左心房:最大前后径:4-5cm 主动脉根部水平:2.4cm-4.5cm 二尖瓣水平:2.9cm-4.9cm

最大横径: 9cm 主动脉根部水平:5.5cm-8.4cm 二尖瓣水平:4.9cm-9.1cm
9、正中矢状面和室间隔的角度:38度
10、室间隔的厚度:约5-10mm
11、心包的厚度:1-2mm
12、心肌的厚度:10-12mm

三、 腹部

1、 肝:


a 肝左缘的角度:约45°
b 左叶(在脊柱旁线上标准前后径)为5cm
c尾状叶/右叶(CL/RL)=0.37±0.16(肝硬化时为0.88±0.2)
参考线(从内侧面):Ⅰ线是尾状叶的内侧缘的切线;Ⅱ线与Ⅰ线平行是门静脉的外侧面的切线;Ⅲ线与肝外缘相切,垂直于门静脉和上腔静脉连线的中点线,和Ⅰ、Ⅱ线垂直
门静脉:为1.5cm 肝静脉:为0.5cm

2、脾:


a 厚度(D):4-6cm
b 宽度(W):7-10cm
c 长度(L):11-15cm
脾指数:DxWxL=160-440

3、胰腺:


a 头部为3.5cm
b 体部:2.5cm
c 尾部:2.5cm
主胰管:宽度1-3mm

4、肾上腺:(变异较大):侧肢的厚度<10mm

5、胆囊:


a 断面直径为5cm(大于5cm可疑为有水肿、积液)
B 胆囊壁的宽度:1-3mm
c 胆总管的宽度:≤8mm(在胆囊切除后:≤10mm)

6、下腔静脉横径为2.5cm

7、腹主动脉:横径约18-30mm

8、肾脏:


a 前后径约4cm
b横径5-6cm:头尾向的直径(=最高层到最低层)8-13cm 左右的差异<1.5cm
c 横位的肾轴:肾夹角120° 肾门水平的肾横径:(5-6)cm(a横向的)x(3-4)cm(b前后的)
d 肾脏皮层的宽度:4-5mm e 输尿管的宽度:4-7mm
肾脏的上极的位置:右:L1的上缘 左:T12的下缘(可变的,注意相差不超过1.5个椎体高度)
肾极之间的距离:a 上极:相隔约10cm(4-16cm) b 下极:相隔约13cm(9-18.5cm)
对比剂达到皮髓质平衡时间:1min
对比剂排泄进入肾盂盏系统时间:3min
吉氏筋膜(厚度):1-2mm
大于1cm的淋巴结在病理学上是可疑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意义的

CT值


肝:65Hu±10Hu 脾:45Hu±5Hu 胰腺:40Hu±10Hu 脂肪:-65Hu--100Hu
肾脏:平扫35-45Hu缺乏对比;强化后皮层:约140Hu
肾上腺:平扫为25-40Hu
肌肉:45Hu±5Hu
静脉:平扫时大约为40-55Hu
胆囊:0-25Hu
血管平扫:40-55Hu

女性盆腔:


1、 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
2、 子宫:大小(可变的):青春前期:长≤3cm,横径约1cm
未产妇:长≤8cm,横径约4cm
经产妇:长≤9.5cm,横径约5.5cm
绝经后:长≤6cm,横径约2cm
直立位子宫横径(充盈良好的膀胱)≤5cm
子宫颈:横径约≤3cm
3、 卵巢:青春前期:长≤2.5cm,横径约2.5cm
性成熟期:长≤4cm,横径约2.5cm
绝经后:长≤3cm,横径约1.5cm
4、 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
5、 直肠:壁厚≤5mm
6、 耻骨联合:宽度<6mm
7、 骨盆的尺寸:骨盆出口:前后径(尾骨到耻骨联合后缘)约9cm

男性骨盆:


1、 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
2、 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
3、 精囊:大小:(变化较大)长度5cm
宽度:2cm,高度:2.5cm
膀胱精囊角:两侧均清晰
4、 前列腺:大小:(因年龄而异,20-70岁)
前后径2.5-3cm
左右径(及上下径)3-5cm 密度均匀,CT值:40-65Hu
5、 直肠:壁厚≤5mm

四、 脊柱

颈椎


1、 齿状突前间隙的前后径:<2mm
2、 矢状径:C1≥21mm C2≥20mm C3≥17mm C4-C7=14mm
3、 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

4、 脊髓宽度:矢状面>6-7mm

胸椎


1、 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
2、 椎管的矢状径:T1-T11=13-14mm,T12=15mm
3、 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
4、 椎间隙的宽度:在T1处最小 T6-T11:约4-5mm 在T11-T12处最大

腰椎


1、 腰骶角(S1横剖面):26-57度
2、 椎间隙宽度或腰椎间盘高度:8-12mm,从L1到L4/5递增,从L5/S1递减
3、 椎管宽度:椎弓根水平之椎管横径:L1-L4>20-21mm,L5>24mm
4、 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
5、 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
6、 侧隐窝(矢状径):>4-5mm
7、 黄韧带:宽度<6mm
8、 椎间盘CT值:70Hu±5Hu


跟骨解剖特


1、跟骨是足部最大一块跗骨,是由一薄层骨皮质包绕丰富的松质骨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

2、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有三个关节面,即前距、中距、后距关节面。三者分别与距骨的前跟、中跟、后跟关节面相关节组成距下关节。中与后距下关节间有一向外侧开口较宽的沟,称跗骨窦。

3、跟骨前方有一突起为跟骨前结节,分歧韧带起于该结节,止于骰骨和舟骨。跟骨前关节面呈鞍状与骰骨相关节。

4、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骨面宽广平坦。前面有一结节为腓骨滑车,其后下方和前上方各有一斜沟分别为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5、跟骨內侧面皮下软组织厚,骨面呈弧形凹陷。中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其骨皮质厚而坚硬。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跟骨内侧有血管神经束通过。

6、跟骨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其跖侧面有两个突起,分别为内侧突和外侧突,是跖筋膜和足底小肌肉起点。

7、跟骨骨小梁按所承受压力和张力方向排列为固定的两组,即压力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两组骨小梁之间形成一骨质疏松的区域,在侧位X光片呈三角形,称为跟骨中央三角。

8、跟骨骨折后常可在跟骨侧位X光片上看到两个角改变。跟骨结节关节角(Bolher角),正常为25°~40°,由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由跟骨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120°~145°。


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最多,严重损伤后易遗留伤残。尽管很多学者为改善治疗效果做了大量工作,但跟骨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至今仍没有一种大家都能认可的分类及治疗方法。近十年来,已在治疗此类骨折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用CT分类骨折,使我们对跟骨关节内骨折认识更加清楚。象其它部位关节內骨折一样,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是达到理想功能效果的基础。


分类


跟骨骨折根据骨折线是否波及距下关节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


关节外骨折按解剖部位可分为:


1、跟骨结节骨折

2、跟骨前结节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体骨折

关节内骨折有多分类方法。过去多根据X线平片分类,如最常见的Essex-Lopresti 分类法把骨折分为舌状骨折和关节压缩型骨折。其他人根据骨折粉碎和移位情况进一步分类骨折。如Paley 分类法 :根据X线平片分类的缺点是不能准确地了关节面损伤情况。对治疗和预后缺乏指导意义。因此,大量CT分类方法应运而生。


现将较常见的Sanders分类法介绍如下 :


其分型基于冠状面CT扫描。在冠状面上选择跟骨后距关节面最宽处,从外向内将其分为三部分A、B、C,分别代表骨折线位置。这样,就可能有四部分骨折块,三部分关节面骨折块和二部分载距。


突骨折块:


  • Ⅰ型:所有无移位骨折

  • II 型:二部分骨折,根据骨折位置在A、B或C又分为 II A、 II B、 II C骨折。

  • III 型:三部分骨折,同样,根据骨折位置在A、B或C又分为 III AB、 III BC、 III AC骨折。典型骨折有一中央压缩骨块。

  • IV 型:骨折含有所有骨折线,IV ABC。



【今日推荐】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倾心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