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T变速箱电液比例控制阀阀体多台阶内小孔加工

 Purefact 2018-01-26

汽车AT变速器中的反比例调制电磁阀的作用是调节、控制ATF油压,建立起与实际工况相适应的系统油压,实现离合器与制动器的同步偶合,达到平稳换档。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电磁线圈未加电流(即开路)时,ATF油压最大;当给电磁线圈加上电流使其产生电磁力时,电磁力推动衔铁,衔铁推动阀芯右移,逐渐打开泄油口,对ATF油压进行调节,直到卸油口全部打开,ATF=0,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完成换档)。

图1  反比例调制电磁阀

通过电磁阀的工作过程和结构可知,阀体既是电磁阀的基础件,承载着电磁阀的所有零件,又是电磁阀的执行件,完成ATF油压的调节。故阀体是电磁阀的核心元件,各项技术要求的高低与保证都影响着电磁阀的工作性能。

1  阀体的材料、毛坯及主要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

(1)阀体的材料与毛坯

阀体的材料为压铸铝合金ADC12,阀体的毛坯为压铸件(见图2)。

图2  压铸件

(2)阀体主要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

图3为阀体的工作图,标注有主要部位技术要求。外圆Φ16:尺寸精度g6,表面粗糙度Ra0.8μm,圆柱度0.005;内孔Φ6.1:尺寸精度H7,表面粗糙度Ra0.4μm,圆柱度0.005,对外圆的同轴度Φ0.025;内孔Φ4.2:尺寸精度H7,表面粗糙度Ra0.4μm,圆柱度0.005,对内孔Φ6.1的同轴度为Φ0.01;表面处理:阳极化处理,深度0.03mm。

图3  阀体

3  阀体加工工艺

(1)外圆加工

工艺过程: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外圆→半径车外圆→磨外圆。

机床:MS-30BF、MM1420;刀具:高速钢车刀、中心钻和砂轮;切削用量:①粗车切削速度50m/min,进给量0.35mm/r,背吃刀量0.5mm;②半精车切削速度50m/min,进给量0.2mm/r,背吃刀量0.3mm;③磨削砂轮速度30m/s,工件速度10m/s,工件纵向进给量0.5,背吃刀量0.015mm/st。

其它条件:冷却液。

检测方法:外径千分尺、TR100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偏摆仪。

测量结果:测量直径尺寸范围Φ15.985mm-Φ15.993mm,圆度和圆柱度测量均在尺寸公差范围内,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合格。

(2)内孔加工

方案一

工艺过程:钻孔→扩孔→粗、精铰孔。

机床:MS-30BF。刀具:钻头、扩孔钻、铰刀。切削用量:①钻孔:切削速度20m/min,进给量0.2mm/r;②扩孔:切削速度30m/min,进给量0.15mm/r,背吃刀量0.5mm;③粗铰:切削速度10m/min,进给量0.2mm/r,背吃刀量0.1mm;④精铰:切削速度20m/min,进给量0.15mm/r,背吃刀量0.05mm。

其它条件:切削液。

检测方法:采用塞规、气动量仪、TR100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偏摆仪、杠杆千分表、千分表、V形块和心轴等。

检测数据:孔直径尺寸用塞规测量合格;同轴度:Φ0.02-Φ0.05;圆度、圆柱度0.005-0.030;表面粗糙度Ra0.8-1.6μm。

产生的问题:轴线直线度超差;同轴度超差;圆度、圆柱度超差;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原因分析:产生直线度误差大、同轴度及圆柱度超差的原因主要是钻孔时产生的三项误差过大,而扩孔和铰孔属于自为基准的加工,对钻孔误差的修正有限。钻孔误差过大的原因是,有毛坯结构产生(见图4),由斜面(拔模斜度产生的)产生一个作用在钻头尖部的单向径向分力,在径向力作用下钻头弯曲偏移,钻出的孔发生偏斜导致钻孔误差大。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是:压铸铝合金(ADC12)软且粘性大,容易粘刀,形成积屑瘤,导致铰削表面粗糙度质量降低达不到要求。

图4

方案二

工艺过程:钻孔→镗孔→铰孔→滚压→表面处理。

机床:MS-30BF。刀具:钻头、镗刀、铰刀和滚压器。切削用量:①钻孔:切削速度20m/min,进给量0.2mm/r;②镗孔:切削速度35m/min,进给量0.2mm/r,背吃刀量0.3mm;③铰孔:切削速度25m/min,进给量0.15mm/r,背吃刀量0.1mm;④滚压:转速600r/min,进给量0.3mm/r,滚压余量0.02mm。

检测数据:①表面处理前检验所有项目,除表面粗糙度稍差(Ra0.4μm-Ra0.8μm)外,其余均符合图纸技术要求;②表面阳极化处理后出现图5所示的情况,孔两端口部直径缩小0.003-0.004mm,孔中部直径缩小0.001-0.002mm。

图5

产生的问题:镗孔出现各节孔的孔口(两端)直径小而中间直径大(见图6);采用高速钢铰刀出现方案一的粗糙度问题;表面阳极化处理后出现各节孔的两端孔口直径变小。

图6

原因分析:

①出现镗孔各节孔的孔口(两端)直径小而中间直径大的原因是:压铸件毛坯从表面向芯部有0.5-1.0mm厚的致密层,致密层比芯部的密度大、硬度高,刀具在切削致密层时产生的切削力大,由于孔小使得刀杆直径小,故力大产生的刀杆变形大、让刀多且孔小;芯部软、切削力小、刀杆变形小、让刀少且孔大。

②用高速钢铰刀铰孔出现粗糙度差的原因:铰刀的几何角度不适宜,高速钢的耐磨性较差。为了提高铰刀耐用度,刀齿前角取0°、后角取3°-5°,故刀具不锋利,而且后刀面与加工面之间摩擦大,导致加工面粗糙度差。为此,选用耐磨性好的硬质合金材料制造铰刀,选用较大的前角和后角(γ010°、α08°)。此外,可以提高前面和后面的表面粗糙度(Ra0.2μm),因此,铰刀锋利且不易产生积屑瘤(前刀面光滑),故内孔表面粗糙度得到提高(达到Ra0.8μm)。

③表面处理后出现各节孔的两端孔口直径变小的原因是:金属表面阳极化处理是将制件放在电解液溶液中,通过外施阳极电流使其表面形成氧化膜,以提高制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腐性等。铝的阳极氧化一般在酸性电解液中进行,以铝为阳极。在电解过程中,氧的阴离子与铝作用产生氧化膜,氧化膜生成的同时,与电解液接触外层产生化学溶解,当表面生成氧化膜的速度与化学溶解速度达到平衡时,氧化膜厚度达到这一电解参数下的最大值。

阳极化处理后,出现孔的两端孔口直径变小的原因是:孔口处的尖端放电作用使得孔口处电流强度高,生成氧化膜的速度比芯部快,最终氧化膜生成与溶解达到平衡时,孔口氧化膜的厚度比芯部厚,即孔口直径小而芯部直径大,但孔径总体来说是缩小了。解决内孔直径变小的问题是在阳极化处理后增加一道铰孔工序,由于氧化层薄而硬,故采用300目左右的人工金刚石涂层铰刀(见图7)铰削,将膨胀层饺掉。

图7  人工金刚石涂层铰刀

综上所述,内孔的最终加工方案为:钻孔→镗孔→铰孔→滚压→表面处理→铰孔。阀体的加工工艺为:车端面→钻两端中心孔→粗车外圆→半精车外圆→磨削外圆→钻孔→镗孔→铰孔→滚压内孔→表面阳极化处理→铰孔。

小结

要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只有认真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通过科学的工艺试验,才能获得合理的加工工艺和方法。

原载《工具技术》   作者:任青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