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气把守的南欧都城——卢布尔雅那

 波兰天际游东欧 2020-09-19

卢布尔雅那——前南斯拉夫国家斯洛文尼亚的首府,这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美丽城市,也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尽管全年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但从不拥堵,是游客逃离喧嚣,享受悠闲自得生活的最佳目的地。而且在2016年时更是获得了“欧洲绿色之都“的称号。

卢布尔雅那位于斯洛文尼亚的中心

作为斯洛文尼亚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地处西北部萨瓦河上游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漫步在卢布尔雅那河畔的狭窄街道上,你能听到的声音只有鞋子在鹅卵石路面上的碰撞、步行者的交谈,以及路边咖啡馆的玻璃作响。

这都要归功于市长提倡的“无车出行”,在老城区内禁止私家车进入,此项政策虽然在提倡初期遭到了各界的反对,但在2016年所获得的“欧洲绿色之都“的称号却证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逛累的朋友们在老城内可乘坐这种KAVALIR电瓶车

然而在卢布尔雅那这种优雅的城市中也不乏众多可以游览的景点!坐落于城堡山顶部的卢布尔雅那城堡始建于中世纪早期,最初城堡只是一个木质堡垒。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由于城堡山的军事战略意义,这里一直被用作军事堡垒使用。直到1335年城堡被哈布斯堡家族控制。15世纪因为土耳其军队的入侵,导致城堡的防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城堡被强化加固。

城堡内的圣乔治教堂建于1489年,而城堡的其他建筑都建于16和17世纪。小小的圣乔治教堂,残留着哥特风格的建筑遗风,尽管在1747年重建时,教堂的风格变成了巴洛克风格,但执着的斯洛文尼亚人又在新独立时,将哥特式风格加以恢复。

在城堡博物馆内不多的藏品中要数一幅《与死神共舞》的长幅画卷最为著名了,着实令许多参观者驻足长时间思考:画卷上讲述着死神先领着国王,然后是皇后,王子、主教以及平民和乞丐、儿童,一起跳着黄泉路上无老少、无贫富、无贵贱的集体舞,警示着活着的人们,看穿世事,静养潜修,暑往寒来春复秋,百年岁月不我留。另外,站在城堡的观光塔楼上还可以俯撖卢布尔雅那城的全景,夜景尤其美丽。

死神带领国王皇后跳舞

死神带领普通人跳舞

站在城堡的塔顶还可以俯瞰卢布尔雅那城的全景,夜景尤其美丽。

接着我们来到市政厅,建于1717-1719年的市政厅乍一看十分不起眼,只有门前的三面旗帜和顶部的钟楼才能彰显出它独特的身份吧。市政厅前的城市广场中是建于1751年的巴洛克式卡尼鄂拉喷泉,底座的三组雕像分别代表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萨瓦河,克尔卡河和卢布尔雅那河。

市政厅

邻近市政厅东北边的卢布尔雅那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其绿色圆顶和双塔使其成为卢布尔雅那醒目的地标,其朴实的外表看似并无特色,但不久前刚经修复过的壁画让整个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十分值得静静坐上几分钟来感受。

下面来到的便是卢布尔雅那著名的龙桥,建于1901年的龙桥四个桥头饰有青铜翼龙,龙的造型为典型的西方龙,怒目圆瞪、张牙舞爪、威风十足。这座桥来自世代相传于卢布尔雅那的古老传说,据说古希腊雅歌号的船员逃亡至此,与龙形的怪兽殊死搏斗并战胜了它,从此定居于此,被驯服的龙就成了城市的守门神。

龙桥是卢布尔雅那的标志建筑,从龙桥这头走到那头五分钟就可走个来回,不知道龙是否影响了卢布尔雅那的性格,但是如果事情确然,也没有理由不为之欢欣。初到卢布尔雅那的人们都会感受到他治安良好,热闹却也不乏优雅的性格。虽物价稍贵,但是生活节奏十分平缓。

走走停停,在龙桥的西侧河湾处可以看到另一座著名的三桥啦,又名三重桥。此桥得名于主桥和两侧的附桥。是横跨卢布尔雅那河上最古老的桥,大约建于公元13世纪,白色的桥均是经过19世纪修复后的样子。桥头是方济会圣母教堂,建造于1646~1660年,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位于三桥旁的普雷舍伦广场是为纪念斯洛文尼亚诗人弗兰采· 普列舍伦的,广场上可以看到普列舍伦的青铜雕像,在诗人的上方是高举月桂树枝的女神。在广场的后方便可看到一栋十分显眼的粉红色教堂,便是建于1660年的方济各会堂了

内部并不大的方济各会堂,是典型的巴西利卡布局,仅有一中殿及两条侧道,内部天花板的壁画为二十世纪斯洛维尼亚印象派画家马捷‧斯特恩(Matej Sterne)之作,原本的壁画在1895年大地震时化为虚有。而教堂的主祭坛为巴洛克风格,设计者正是十七、十八世纪巴洛克时期的义大利雕刻家弗朗西斯科‧罗巴(Francesco Robba)。

最后我们来到这个坐落在卢布尔雅那河边的是市政府兴建的市场长廊,长廊临河而建,似有种园林景致的影子,这里汇集着斯洛文尼亚的各式新鲜蔬果和甜点,是体验当地生活的好去处!

如此精致又充满活力的卢布尔雅那,是否让你心动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