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保险业成绩单正式出炉啦!来一探究竟吧!

 今日说保 2020-12-04
本文大概
1785字
阅读需要
6分钟

2018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昨日在京召开,正式公布了2017年我国保险业的各项数据。现在跟随浮生君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去年国内保险业发展情况如何吧!

保费、利润和资产

去年全年,国内保险整体原保险保费收入、预计利润以及资产总量均得到了快速提升。

其中,原保费收入从2016年的30958亿元增加到了36581亿元,同比增幅18.16%;预计利润从2016年的1980亿元增加到了2567亿元,同比增幅29.72%;资产总量则从2017年年初的15.1万亿增加到了17.75万亿,同比增幅10.8%

原保费、利润及资产总量增幅

从增幅来看,国内保险业仍处在一个快速通道之中。

普通寿险、分红险、万能险

在寿险公司三大险种之中,普通寿险仍然是重头,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业务规模保费占比47.2%,同比增幅11.1%。分红险规模占比31.05%,同比增幅7.03%。万能险规模出现了大幅下滑,占比仅有19.95%,下降了16.9个百分点。

寿险公司各险种占比情况

在前几年,万能险一直是寿险公司保费来源的大头。甚至出现过公司业务80%以上全是万能险的公司(这里就不点名了),最后接到了保监会的整改通知。

万能险由于有保底利率存在,在监管未加限制之前,可以快进快出,保险公司能在短期内大量吸收保费

但是由于客户可以随时取出万能险资金,如果一家保险公司对万能险业务过于依赖,那么偿付能力很难保证,经营风险也过大。此外,万能险保费追加和取出不受限制,也存在洗钱的风险

基于此类情况,保监会连连对万能险“重拳出击”,先是有2016年第76号文的出台,对万能险保底利率和追加保费手续费进行了规定,再到去年非常著名的“134号文”在10月1日正式执行,万能险的天彻底变了!

从那天开始,万能险保底利率严格不能超过3%,购买后5年内账户内资金不能提取,之后每年提取金额不得超过累计已交保费的20%。

种种约束之下,万能险不再能够实现保费快进快出,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大幅下降,偿付能力得到了保证,这是监管愿意看到的情况,但是也意外着万能险对投保人的吸引力锐减。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去年万能险保费规模严重缩水了。

总体而言,投资型保险的比重下降,保障型保险的比重上升,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保障,产品转型趋势明显,也体现出监管要求保险姓“保”的特点。

互联网出单件数和保费呈现反比现象

2017年,互联网保险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态势,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共签发保单124.91亿件,增长率达到102.6%,和2016年相比实现了翻番,其中增长最多的是意外险和责任保险,分别为539.26%和438.25%。

互联网保险增长情况

但与此相反,互联网保险业务在2017年的保费收入为1835.29亿元,同比下降了21.83%,与签发件数形成反比增长。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受监管影响,投资型保险在线上锐减,而保障型保险越来越多地在线上销售,因此出现件数多、保费少的情况;另一方是因为车险费率改革后,线上购买车险与线下相比已经没有价格优势可言了,因此线上车险业务受到较大冲击。

保险投资情况

我们知道,保险赔付是基于大数法则,保险公司要能支付起长期的赔付款,需要将收到的保费去进行投资。为了确保偿付能力符合监管要求,国内保险公司投资一定是需要采取稳健的投资策略

从2017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来看,债券等固收类投资仍然占据大头,占比47.51%。

保险公司三大投资渠道占比

和2017年年初相比,固收类和股票证券基金类投资占比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3.19%和0.98%,长期股权投资类则上升了3.51%。

国内险企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77%,总体体现出平稳的趋势

通篇看下来,整个保险业2017年的成绩单还是令人满意的,在保费收入和保单件数上都处在高速增长通道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保险模式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业务结构转型、保险姓保的特点也在这份报告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虽然受监管及“偿二代”机制的影响,国内险企投资趋于保守,收益率无法和能够做全球配置的海外保险相比,但从全性和稳定性上考量,现在国内保险可以说是独占鳌头。

可以说,中国保险正处在黄金发展的十年。近年来,高性价比的保障产品层出不穷,保障更全面,价格却更低,我们投保人正处在一个好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