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国藩人生的三场焦虑

 昵称41082923 2018-01-26

文 / 任晓风(公众号:任晓风)

1

曾国藩是一个完人,立德,立功,立言,真正做到了“三不朽”。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时常焦虑的人。

曾国藩一生功成名就,有什么好焦虑的呀?

据我翻阅史料,他这一生焦虑的事情,多着呢。

总的来说,曾国藩一生中有三场颇大的焦虑,分别发生在考场、职场和战场上。

虽然说时代已演进到信息时代、知识时代、智能时代,但有些焦虑,却与时代无关。每个个体,都无法逃离俗世的烟火,时代的泥沙和尘埃。

而当中不同的,或许是每个人缓解焦虑的心法。曾国藩克服焦虑症的独门心法,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2

少年时代,曾国藩有考场上的焦虑。

他并非一考成名,也算不上年少得志。至少连考了7次,23岁那年才中秀才。同时代比他小一岁的左宗棠,14岁就中秀才,相比之下,曾国藩弱爆了。

在考试这件事情上,曾国藩无法不焦虑。他也承认自己没有多少才气,是一个又笨又慢的人。他这样评价自己:“生平短于才”、“自问仅一愚人”。他还自省:“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据说,曾国藩年少时,有一天晚上背文章,背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记不住。这时藏在屋梁上准备盗窃的小贼都忍受不了,跳下来大骂: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啊!小贼把那篇文章一字不误地背诵出来,然后扬长而去。

真是哭笑不得。可想而知,少年时的曾国藩背负了多少压力、讥讽和焦虑。

特别是在第六次考秀才时,他没有考上,学台大人给了他四个字的评语:“文理太浅”,并让他担任祭礼乐舞的佾生,曾国藩焦虑得不得了,甚至把这件事当成人生中第一次奇耻大辱。

尽管如此,曾国藩并没有气馁,反而激起发奋读书的斗志。他定下并践行每日作文一篇、写诗一首,读书二十页的提升计划,终于在第七次考试时考上秀才。

曾国藩说:“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此时不试为止,则后此将不肯为矣。”对于如何才能学有所成,曾国藩认为:“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

“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这就是曾国藩克服考试焦虑的心法。就算考得不好,也不要怕出丑,要有坚定的志向和抱负,不断进取,勇猛精进,终会有成。

3

青年时代,曾国藩有职场上的焦虑。

按理说,曾国藩从一个普通翰林,连续被提拔七次,一直做到礼部侍郎,可谓顺风顺水,意气风发,何来职场焦虑之有?

但是,官场如战场,更何况是大清的官场。曾国藩经常在家书、日记中提及自身的廯疾,这类皮肤病症,之所以多年一直都未能彻底痊愈,或多或少与精神上的压力和焦虑有关。

据曾国藩自己说,咸丰皇帝上台后,他上奏折建议皇帝“日讲”,还画了一张课堂布置图,结果所有同僚都嘲笑他:你这张图画得太丑了。曾国藩认为这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奇耻大辱。

身怀壮志而得不到上司的理解,更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得到的只是不绝于耳的讥讽和嘲笑,曾国藩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普通的焦虑。

曾国藩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要耐得住烦,耐得住麻烦,耐得住焦虑,才能在官场上成就一番事业。

曾国藩是怎么克服这个阶段的焦虑的?他说:“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活下当下,专注当下,这是职场焦虑最好的解药。

4

中年时代,曾国藩有战场上的焦虑。

打仗生死攸关,曾国藩将战场的险恶形容为:“后有毒蛇,前有猛虎”。作为湘军最高首领,曾国藩在战事艰难之时,也难免焦虑万分。

特别是在湖南和江西带兵时,曾国藩执意坚持自己一套道德原则,与当地官场冲突不断,最终被咸丰皇帝剥夺兵权,陷入人生低谷。回到湖南湘乡老家时,曾国藩得了“怔悸之病”,夜里常常失眠得心慌,这应当就是非常严重的焦虑症。

曾国藩在老家待了很长时间,近一年的自省之后,他幡然醒悟:问题的症结不在别人,而在自己。“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曾国藩以“柔软”、“不争”的崭新形象和性情再次出山,以柔克刚,自此脱胎换骨。

战场上焦虑之时,曾国藩常会静坐,让心静下来,再做决策。他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静能生慧,曾国藩这样总结自己克服焦虑的心法:“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静在心,不在境”,曾国藩在写给自己的日课十二则中,其中一条就是“静坐”,每天静坐一小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安详,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其它境况,都能以静制动,从容处之。

5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个时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焦虑。

特别是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一样会有考场的焦虑,职场的焦虑,还有交际的焦虑,知识的焦虑,成功的焦虑……

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纷扰喧嚣的世界里,学会修身养心,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当焦虑来了,曾国藩这三条克服焦虑的独门心法,不妨一试。

读书写作路上,我们一起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